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當博物館“開足馬力”延長開放、拓展服務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運營管理的現實壓力。人力排班緊張、夜間運營成本攀升、文創開發投入增大……如何破解這些新挑戰,成為博物館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現實難題。
面對這一共性挑戰,各地正以改革思維探索破局路徑。在江蘇,一場靜水流深的機制創新為博物館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01
“兩高”政策激活江蘇省博物館內生動力
截至今年10月,南京博物院“小粉爐”冰箱貼上市兩年累計銷售84萬件套,相關衍生品累計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不僅文創熱銷,2025年,南京博物院依托院藏43萬件文物,整合國內外優質文物資源,接連推出13個原創展覽。“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沉浸展開展3個月,觀眾已近11萬人次。
![]()
△南京博物院暢銷文創——“小粉爐”冰箱貼
“在文創開發上,有意向策展的年輕同志越來越多,申報項目書的明顯增加,文保、古建等研究部門同志也提出了要結合部門研究策劃展覽的想法。文創商品我們以往每年年均上新產品有400多款,相關措施實施以來已經達到680多款,增長超50%。”南京博物院院長王奇志說,改革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
這一變化,源于去年9月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的《推動省直博物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也稱“兩高”政策,如今正成為激活全省博物館內生動力的制度引擎。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拾峰坦言,隨著“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公眾對高品質文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博物館在人力與運營方面面臨現實壓力。
![]()
△江蘇“兩高”政策文件
“過去,像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這樣的公益一類單位,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隨著“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觀眾對高品質文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博物館在人力資源、運營經費上都遇到了壓力和瓶頸。我們聯合財政、發改、人社等部門建立了收支反哺和績效激勵機制。”拾峰說。
02
“七分用于博物館發展,三分用于人員激勵”
為了更好地激活博物館內生動力,“兩高”政策明確,支持博物館在堅持公益開放屬性的前提下,開發更多滿足觀眾需求的臨展特展和文創產品,并用這些收入反哺博物館事業發展。
在“怎么收”方面,江蘇省細化了4類8項文創產品開發項目收入清單,涵蓋文創商品、IP授權、創意活動等凈收益,全部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確保來源清晰、用途明確。
![]()
△江蘇省直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項目收入清單
在“怎么用”的環節,江蘇實行“七三分”原則:將70%以上的文創凈收益用于博物館的事業發展,比如延長開放時間、打造精品展覽和夜游項目;不超過30%用于人員激勵,這樣既保障了博物館服務效能的持續提升,也讓工作人員的付出能得到合理回報。
“怎么獎”同樣關鍵。江蘇省文物局聯合了宣傳、財政、人社等部門,專門建立了一套博物館開放服務效能評估機制,覆蓋多個維度,評估結果直接與績效工資總量掛鉤,實行動態調整。
在此背景下,南京博物院于2024年9月出臺兩項內部激勵文件,分別針對延時開放補貼與文創開發獎勵。
前者提出,對參與延時開放的所有一線員工發放延時補貼和勞動獎勵,并附有發放標準;后者則對館內具有創造性的展覽項目、服務公眾的社會教育項目、文化創意衍生商品和其他文創開放項目進行獎勵激勵。院內引入“部門分類、獎勵分等、責任分級”的分配機制,盡可能地實現激勵公平、導向清晰。
截至目前,參與延時開放的所有一線工作人員收入均有一定增幅,有效調動了員工參與延時開放的積極性。
03
江蘇13個設區市全部跟進出臺改革政策
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門今年9月印發的《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確提出,支持文博場館創新辦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規定用于績效激勵,根據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績效工資總量。鼓勵文博單位開放館藏資源,與社會力量合作開發文創、數字產品。
這項內容已在江蘇等多地先行先試。“兩高”政策實施后,江蘇省13個設區市全部跟進出臺了改革政策,帶動博物館事業迎來發展熱潮。特展《從拙政園到長物志》巧妙地以名園拙政園為起點,以明代文震亨《長物志》中春夏秋冬四時雅事為線索,展現古人的園林雅趣、生活美學,讓游客體會到一份穿越時空的“松弛感”。
![]()
△蘇州博物館特展《從拙政園到長物志》
“我們今年暑假新推出的《從拙政園到長物志》的園林特展,還有我們現在配合特展推出的一些AR眼鏡的導覽設備,這些都是沒有用到我們財政的公共預算支出而獨立安排的項目,這個就可以在緩解財政壓力的同時,也創新我們服務模式。”蘇州博物館副館長李喆透露。
目前,江蘇各地市直博物館延時開放期間的加班費主要由市財政落實,重點保障編外用工和安全保潔人員。李喆透露,在蘇州博物館,省市兩級的激勵政策已經落實到了為館內發展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部門和員工。其中,對延時服務人員按每人215元/天標準進行獎勵,對文創開發也推出了激勵辦法。
![]()
△蘇州博物館熱銷文創商品
“針對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項目負責人和普通員工,都給予獎勵績效,具體到文創部門,我們蘇博文創的IP授權項目,還有我們爆款的吳王夫差劍的毛絨劍、香氛紙花等多個項目和產品,它們的負責團隊和同事都獲得了激勵。”李喆告訴記者。
04
以“小切口”撬動博物館“大發展”
當前,各地“爆款”博物館文創正在讓文化遺產從“櫥窗里的標本”變為“生活中的伙伴”。
鳳冠冰箱貼創下國博近20年來單品及系列文創銷售紀錄;天宮藻井冰箱貼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濃縮于方寸之間,上架即售罄;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共推出1200余款文創產品,銷售總量超300萬件……文創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同時,也正在把越來越多的觀眾“帶回”博物館。
![]()
△觀眾在南京博物院圍觀“小粉爐”原型——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
南京博物院文化創意部主任田甜向記者透露,每年年底,南京博物院會在官網、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發布下一年的研發主題和方向,主要是配合特展臨展、重大主題活動,以及重要節日節氣等。圍繞這一方向,文創開發設計人員積極與各合作企業對接,進行產品研發。
本著對觀眾負責、對產品負責的精神,博物館建立產品研發會機制,所有提交的設計樣稿或產品必須經過產品研發會審核方可上架。獎勵機制則覆蓋研發與經營兩端。
“針對研發領域,南京博物院對全年所有(文創)商品,按照伴手禮、潮玩產品、時尚生活等品類的銷售業績進行排序,對排名靠前的商品對應的設計師或團隊予以獎勵;針對經營領域,會按照各店鋪增長率進行排名,對達到目標值且排名前列的店鋪團隊予以獎勵。”田甜說。
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14.9億人次。其中,江蘇突破1.39億人次,位列全國第一。“兩高”政策實施一年,全省博物館共推出1046個主題展覽,平均每天有近3個新展與觀眾見面,“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巡展活動,10個月接待觀眾近210萬人次;全省新開發文創產品4659種,實現文創總收入5.67億元,展現出機制創新釋放的澎湃活力。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拾峰透露,下一步,根據省直博物館延時開放服務收益情況,江蘇擬對博物館增值延時開放服務增核績效工資,實行按月申報、及時兌現機制,確保人員及時享受政策紅利。
當“博物館熱”成為常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公眾高漲的文化熱情,也有對博物館運營管理能力的深度拷問。江蘇的探索證明,唯有直面真問題、推動真改革,才能將文化的熱度轉化為發展的動能,讓古老的文物與時代的脈搏同頻共振。
監制/王磊
記者/丁飛 錢成 黃成 徐大為 黃冠華 朱振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