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國內紙尿褲市場還在激烈內卷時,一個中國品牌卻悄悄在非洲成了“育兒剛需”。
在非洲,每賣出5片紙尿褲,就有1片來自樂舒適。憑借這份壓倒性的業績,它實現了4.5億美元營收,并即將沖擊港股IPO。面對全球個人護理行業的“最后一片藍海”,這家中國品牌究竟做對了什么?
4.5億美元營收、41億片銷量
非洲,這片曾長期被國際巨頭忽視的大陸,如今卻憑借其獨特的潛力,被譽為全球個人護理行業的最后一片藍海。
首先,非洲市場潛力的核心在于其“教科書級的人口紅利”。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數據,2023年非洲總人口已達14.4億,并且未來五年預計將以2.1%的年均增速持續增長,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更重要的是,非洲0-14歲兒童占比高達40%,每年新生嬰兒數量超過3000萬。
然而,巨大的需求與極低的滲透率形成了鮮明對比。
2023年,非洲嬰兒紙尿褲及拉拉褲的滲透率僅為22.7%,與歐美市場70%至86%的滲透率相比,存在著一個巨大的、亟待釋放的消費缺口。
樂舒適正是敏銳捕捉到非洲個護市場的巨大潛力,從嬰兒紙尿褲起步,構建了一個覆蓋西非、東非、中非30多個國家的龐大銷售網絡。
從實際業績來看,樂舒適無疑是非洲市場上的“銷量之王”。2024年,公司實現了4.5億美元的收入,2022年至2024年的CAGR高達19.2%,即使是在2025年前四個月,收入也保持了15.5%的強勁同比增速。
其核心產品的表現更是驚人。2024年,樂舒適嬰兒紙尿褲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41.2億片,以20.3%的市場份額,穩居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排名第一的寶座。
![]()
![]()
憑借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樂舒適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2025年6月23日,樂舒適獲得了品牌非洲(Brand Africa)頒發的肯尼亞“最受歡迎個人護理品牌第一名”。
10月26日,樂舒適在港交所披露聆訊后的招股書,或很快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那么,樂舒適到底做對了什么,得以實現如此亮眼的市場表現?
從“5片裝”到“濕巾標配”,樂舒適贏在哪?
首先,樂舒適對本地需求的洞察達到了極致的本地化。
傳統巨頭往往將紙尿褲視為核心大單品,追求“一夜一片”的超強吸收力。然而,樂舒適洞察到,非洲普遍高溫炎熱,嬰兒更容易出汗和患上紅屁股;同時,許多貧困地區面臨水資源短缺、衛生條件有限。
因此,樂舒適沒有執著于厚重吸收,而是將“透氣性”和“輕薄”作為首要設計原則,專門研發了更適合酷熱氣候、不易致敏的產品。
同時,它認識到在缺水環境下,濕巾并非可選項,而是解決清潔痛點的必需品。樂舒適因此將“紙尿褲+濕巾”打包為核心衛生解決方案,體現了對非洲媽媽們真實困境的深刻理解。
![]()
![]()
同時,樂舒適自建渠道,掌控終端。
非洲缺乏成熟的大型連鎖商超,超過90%的零售發生在街邊的小賣部和露天市場。許多國際巨頭依賴少數幾個大進口商,對終端幾乎沒有掌控力。
樂舒適則在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等目標國家自建銷售團隊和倉儲物流體系,一家一家地去“掃街”,將產品鋪進最偏遠的小賣部。
此外,樂舒適的價格體系和SKU管理做到了對本地購買力的最大化適配。
由于非洲許多消費者的收入不穩定,習慣日度或周度購買,對價格高度敏感。
針對這一現象,樂舒適沒有簡單地進行低價傾銷,而是推出了極小包裝(例如5片裝),甚至默許零售商進行“拆包零售”,將最低收入群體也納入了目標客群。
![]()
![]()
最后,區別于許多抱著“賺快錢”心態出海的貿易商,樂舒適從2005年起就堅定地進行自主品牌建設。
它以長期的渠道投入和穩定的產品質量,建立了極高的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這種長期主義的品牌策略,使其成功避免了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也確保了其在市場波動和巨頭反擊時的穩健表現。
用戶反饋:中檔價位,高端品質
![]()
整體來看,樂舒適在核心功能上幾乎無可挑剔,舒適度極高,僅有極個別細節需要微調。
產品工藝上,樂舒適得到了最高評價。
超薄設計和親膚材質,不僅保證了紙尿褲的吸收力,也讓寶寶長時間佩戴時保持舒適。
“我超級喜歡樂舒適紙尿褲的超薄設計——大概只有兩張銀行卡的厚度,內層還有細小的凸點紋理,不僅吸收快,摸上去也柔軟親膚。”
夜間使用時,一片即可滿足需求,極大地減輕了夜間更換的負擔。
在實際使用中,腰貼不勒、整夜干爽是大家最愛提到的優點。
高透底膜和密集微孔設計在夏天特別管用,可以幫助排出濕氣,保持干爽。這種設計不僅讓寶寶活動自如,也讓更換工作更加輕松。
“輕巧透氣,寶寶穿著很舒適,一點也不悶,隨時檢查,小屁屁都很干爽。”
當然,少量反饋提到“個別批次觸感或透氣性略有差異”,這提醒品牌,生產一致性是保持全球口碑的關鍵。
價格方面,多數用戶覺得物有所值。
以中檔價格,獲得了接近高端品牌的品質,這是其成為“日常囤貨首選”的核心原因。加上天然無刺激配方,讓家長用得更安心。
出海啟示:放棄“功能平移”
首先,品牌需從“功能平移”到“場景重構”,實現真正的產品本地化。
許多品牌出海的誤區在于“功能平移”,即假設在中國市場驗證過的產品功能,在海外同樣適用。樂舒適的成功在于它徹底打破了這種慣性,轉而進行“場景重構”。
因此,中國品牌在進入新市場前,必須進行人類學、社會學層面的深度調研,而不是僅僅依賴二手數據。研發團隊必須回答:在當地的氣候、文化、經濟和基礎設施條件下,我的產品究竟解決了什么獨特的痛點?
其次,渠道必須從“依賴大B”到“掌控小B”。
傳統的中國外貿企業習慣于“大B”模式,即找到幾個大的國家級進口商或經銷商,貨物交到港口就算完成任務。這種“甩手掌柜”模式在非洲等新興市場是致命的。
這告訴我們,對于快消品和日用品而言,渠道即是護城河,品牌必須做好“打臟仗、打累仗”的準備。要么自建團隊,要么深度賦能和管理成千上萬個“小B”終端,確保產品能被擺上每一個街角貨架,真正實現渠道下沉。
最后,從“客單價思維”到“購買門檻思維”,讓消費者買得起。
中國市場習慣于通過“大包裝”、“家庭裝”來提高客單價。但在許多新興市場,消費者的收入極不穩定,對一次性支出的總價極其敏感。
出海品牌,尤其是進入下沉市場時,必須優先考慮“可獲得性”而非“高利潤率”。研發和供應鏈必須具備極高的柔性,能夠靈活生產和配送小規格產品。
不要執著于教育消費者“買多更劃算”,而要適應他們“先買到再說”的習慣。先用最低門檻讓消費者體驗到產品,再逐步培養品牌忠誠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