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或長輩向子女贈與房產,本意是改善晚輩生活或提前安排財產,但在實踐中,這類贈與往往并非一帆風順。部分受贈人在獲取房產后拒絕履行贍養義務,或因家庭矛盾引發爭議,贈與人因此希望撤銷贈與。此類糾紛不僅涉及法律權利的確認,也涉及家庭倫理與財產管理的平衡。
![]()
一、法律框架與撤銷條件
根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條至第六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贈與合同一經成立并交付標的物,即具有法律效力。然而,法律同時規定,在特定情形下贈與人可撤銷贈與:
1. 受贈人不履行撫養義務:贈與人或者贈與人配偶、子女、父母有贍養義務,而受贈人拒絕履行。
2. 受贈人惡意行為:受贈人虐待、遺棄贈與人,或嚴重損害贈與人利益的行為。
3. 合同約定撤銷條款:贈與合同中明確約定特定條件下贈與可撤銷。
![]()
實際操作中,贈與撤銷通常涉及房產過戶、證據固定及訴訟程序,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撤銷請求失敗。
二、現實中常見的三類糾紛
1. 贍養義務未履行:贈與父母房產后,受贈人拒絕照顧老人或支付生活費,贈與人希望撤銷贈與,但受贈人主張房產已交付不可撤銷。
2. 贈與后惡意處分:受贈人將房產出售、抵押或轉移,贈與人要求撤銷贈與以保護剩余財產。
3. 合同條款爭議:贈與合同是否明確寫明可撤銷條件、交付方式和處分限制,是爭議焦點。
三、典型案例分析
黃釗律師曾代理的一起武漢本地贈與撤銷糾紛案件中,父母將位于武昌區的一套住宅贈與長子,合同中未明確撤銷條件。贈與完成后,長子長期不履行贍養義務,甚至拒絕為父母支付醫療及生活費用。黃律師全程代理父母,收集了房產過戶證明、贍養義務證據、銀行繳費記錄及鄰里證言,形成完整證據鏈。
![]()
法院審理時,裁判重點在于:①受贈人是否存在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的行為;②贈與合同是否成立及交付完成;③撤銷請求是否合法并符合民法典規定。黃律師結合證據指出,贈與人有明確贍養要求且受贈人未履行,符合撤銷條件;法院最終判決撤銷贈與,責令長子返還房產或等值賠償,充分保障了贈與人的合法權益。
此案例顯示,贈與撤銷糾紛的核心是行為事實與法律條件。僅憑贈與人主觀意愿撤銷,法院通常不會支持;必須以受贈人違背合同義務或惡意行為為依據,并提供充分證據。通過專業律師介入,可以精準判斷法律適用、收集關鍵證據,并制定可執行的維權策略。
四、律師視角:操作要點
1. 證據固定至關重要:贈與合同、過戶記錄、贍養義務履行情況、財產處分證據,都必須完整留存。
2. 合同條款設計:未來贈與合同可約定撤銷條件、履行監督機制及處分限制,避免糾紛發生。
3. 溝通與調解優先:在訴訟前,律師可協助雙方溝通,明確撤銷條件及補償方案,降低矛盾激化。
4. 訴訟策略:若調解無法解決,可通過訴訟方式撤銷贈與,必要時申請財產保全措施,防止受贈人轉移資產。
黃釗律師,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專注于繼承及贈與撤銷領域多年,積累豐富經驗。他強調:贈與并非不可撤銷,但撤銷必須建立在合法條件與充分證據基礎上。遇到類似糾紛,可直接讓黃釗律師介入,幫助評估風險、整理證據、制定可執行方案,確保贈與撤銷順利落地。
五、總結
贈與撤銷糾紛的本質,是法律與家庭倫理的交織。武漢黃釗律師指出,贈與雖為善意行為,但若受贈人違背贍養義務或惡意處分財產,贈與人應依法保護自身權益。合理設計合同條款、留存證據、及早委托專業律師介入,是避免損失擴大、確保法律救濟有效的關鍵。法律不僅保護財產,更讓家庭關系在公平基礎上得以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