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說的話別當真?50萬承諾就這么不算數了?!”
江蘇某地,一男子春節回老家開著價值百萬的奔馳大G炫富,酒桌上豪氣萬丈地向村支書承諾捐款50萬修村路,沒想到酒醒后竟翻臉不認賬!
理由是——“喝酒說的話,你們別當真啊!”
村支書當場怒了:“沒錢裝什么大款?!既然說了就要負責!”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1
01案例回顧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春節前夕,在外打拼多年的李某開著一輛嶄新的奔馳大G回到了江蘇宿遷老家過年。
這輛車在村里可謂是“萬眾矚目”,村民們紛紛圍觀,有人偷偷拍照發朋友圈,有人議論紛紛:“這車得值100多萬吧?小李這些年在外面發大財了!”
李某聽到村民們的夸贊,頓時感覺臉上有光,心里那個美滋滋的勁兒就別提了。
正月初三,村委會組織聚餐,李某作為“村里的成功人士”自然被邀請參加。酒桌上,村支書老王提到了村里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咱們村那條主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都沒法走人,修路需要50萬,可村里財政緊張,一直拖著沒動工。”
聽到這話,已經喝了不少酒的李某瞬間感覺這是個“表現機會”!
他拍著胸脯,大聲說道:“50萬修路?這點小錢算什么!我來出!老王,你直接去聯系施工隊,這事我包了!”
酒桌上的村民們聽到這話,紛紛豎起大拇指:“小李真是有出息!”“咱村出了個大善人!”
村支書老王當時也很激動,當場就和李某商量起修路的具體事宜,甚至還拿出手機錄了個視頻作為“證據”。
誰知道,第二天一早,酒醒的李某卻完全變了個人!
老王帶著村民代表找到李某家,準備商量修路的具體安排,李某卻支支吾吾地說:“昨天喝多了,說的話你們別當真啊……”
老王瞬間瞪大眼睛:“什么?!昨天你可是當著全村人的面承諾的!”
李某頓時感覺有些尷尬,但還是硬著頭皮說:“我就是喝酒說著玩的,誰知道你們真信了?50萬不是小數目,我哪有那么多現金?”
老王當即就火了:“你開著百萬豪車回來炫富,現在說沒錢?沒錢裝什么大款?!”
村民們聽說這事,也紛紛議論起來:
“這不是耍我們玩嗎?”
“說話不算數,還算什么男人?”
“開得起百萬豪車,拿不出50萬?騙鬼呢!”
這件事一出,網友炸了:
“酒后吐真言,現在卻說是酒話?這不是明擺著耍賴嗎?”
“開豪車炫富可以,兌現承諾就沒錢了?”
“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打腫臉充胖子!”
那么,從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爭議:酒后承諾捐款,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
根據《民法典》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不因行為人飲酒而當然無效,關鍵看行為人是否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律師這么看:
要判斷李某當時是否“醉酒”狀態。如果只是普通飲酒,思維清晰,能夠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那么其承諾就是有效的。
從現場情況看,李某能夠清楚地表達捐款意愿,還能和村支書商量具體事宜,說明其并非處于無民事行為能力狀態。
“承諾捐款”在法律上屬于什么性質?
根據《民法典》規定:“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本案中,李某明確表示“50萬我來出”,村支書表示接受,雙方已經形成了贈與合意。
那么,贈與人能否隨意撤銷贈與?
《民法典》明確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是,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贈與合同,不在此限。”
關鍵問題來了:李某的承諾是否屬于“不得撤銷的贈與”?
根據法律規定,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得撤銷。
本案中,修建村路屬于公益性質,李某的承諾一旦作出,就不應隨意撤銷。
更重要的是,李某的承諾是在眾多村民見證下作出的,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和信賴利益。
村民們基于這個承諾,可能已經開始規劃修路事宜,產生了合理信賴。
最終雙方協商:李某承認自己言行不當,同意捐款20萬元用于村路維修,并向村民們公開道歉。雖然數額有所減少,但也算是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責任。
3
03深刻教訓
酒后承諾不是兒戲,說出的話就要負責任!
很多人以為“酒后吐真言”只是說說而已,殊不知法律面前,酒后承諾同樣具有約束力!
特別是涉及公益性質的承諾,更不能隨便反悔。
有網友熱議:“開豪車回家炫富沒問題,但別把村民當傻子耍!”
也有網友表示:“做人要誠信,說話要算數,這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出幾個重要啟示:
第一,理性飲酒,謹慎承諾。酒桌上的話不是開玩笑,一旦涉及具體的法律關系,就要承擔相應后果。
第二,炫富有風險,承諾需謹慎。在村里炫富容易引起關注,也容易被“道德綁架”,要量力而行。
第三,誠信為本,言出必行。無論是否喝酒,承諾一旦作出就要兌現,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第四,公益承諾更需嚴肅對待。涉及公共利益的承諾,法律保護更加嚴格,隨意撤銷的空間更小。
說到底,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誠信問題!
在這個誠信缺失的時代,每個人的言行都代表著自己的品格。
開得起豪車的人,更應該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
對于此案您怎么看?歡迎您留言談談。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真實案件改編,當事人姓名及相關信息均已進行匿名化或虛構化處理,旨在保護個人隱私。文章僅以案例形式為大眾提供法律知識普及,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或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