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荷蘭近期的操作,令人直搖頭。明明可以和氣生財、合作共贏,為何偏偏要鬧脾氣、掀桌子呢?明擺著,不管是經濟水平、科技實力還是供應鏈等各方面,荷蘭都不是中國的對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句話放在這里,不是勇敢而是愚蠢!荷蘭明顯對自己的實力不清楚,也低估了中國。
![]()
荷蘭“強搶”安世半導體并非偶爾,而是蓄謀已久,從它的操作就能知道,早就已經部署好了,出招之快,說是意外,怕是沒人相信吧。在很短的時間里,荷蘭就使出了三套“組合拳”,第一步是凍結資金,第二步是趕走中國派去的CEO,搶奪管理權,第三步就是直接切斷供應鏈。動作快狠準,就是要打中國一個措手不及。
![]()
而且為了給自己的行為安上一個合法合理的理由,人家還翻出了已經“落灰”的法案。要知道,當初聞泰科技可是花了真金白銀收購的安世半導體100%的股份,結果現在卻被荷蘭一番操作,直接搶走了99%的股權,著實讓人大開眼界。然而,這還沒完呢!荷蘭搶走后,還繼續挑釁中國,官宣停止向中國供應晶圓。
![]()
面對這場風波,中方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很快地,中國官方確定,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定向出口管制。這不是無差別打擊,而是精準施策,23個特定料號的核心產品被限制出口。要知道,安世70%的產能在中國,每天從東莞工廠發往全球的芯片超過2.5億顆。這一招讓全球下游廠商立刻感受到了“缺芯之痛”。
![]()
更值得玩味的是11月1日的出口豁免政策。這就像在暴風雨中留了一扇窗:既表明了立場,又為談判留了余地。中方要傳遞的信號很明確——我們珍惜合作,但不懼怕對抗;我們會反擊,但不會失去理性。這相當于對荷蘭下達了“最后通牒”,中國絕不會慣著。
荷蘭的失控,令寶馬、大眾、特斯拉等二十多家歐美車企首當其沖。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發出警告,如果爭端持續,歐洲汽車產業鏈將中斷至少三個月,經濟損失超過200億歐元。荷蘭的“狠招”看似強勢,實則傷人也傷己。中國的“定力反擊”看似被動,實則像一把“軟劍”,柔軟而有力量。
![]()
我們清楚的知道,當下世界經濟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如何在保持各自立場的同時,找到合作的最大公約數。西方就是想要看到中國亂了陣腳,就是想要激怒我們。但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明確自己的方向,不能受外界的影響。
![]()
強國之間的博弈,越冷靜就越能看清局勢。少說話、多做事,才能讓對手看不清我們手里的底牌,西方的頻繁出招,也間接說明了,它們已經慌了。而中國的淡定反制和冷靜回應,則透露出東方大國的掌控全局的睿智和胸有成竹,走著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