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東流去
如果說哪個省份曾經被“地域黑”得最厲害,河南人說第二,恐怕沒人敢說第一了。
很長一段時間,不少主流媒體對河南的報道,負面新聞也居多。再說到河南人的“貢獻”,也不外是河南民工,以及河南燴面、河南拉面之類,其優點,也主要是價格便宜、量大管飽。
怎么能怪河南?
自古以來,這片土地就多災多難,黃河、淮河曾是中國水患最厲害的兩條大河,不鬧水災的年頭,旱災又是家常便飯;地處中原,兵家必爭,凡是上規模的戰爭,幾乎都要去河南搞兩下;天災人禍并行,而人口眾多,災年外出乞討,平時外出謀生,就是活下去的必然出路,所以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就直呼“河南人是中國的吉卜賽人”。
更代表河南的作品,可能要數作家李凖的《黃河東流去》。小說從1938年國民黨花園口決堤寫起,圍繞七戶農民生離死別、大饑荒、大流浪和勇敢搏斗的命運,從地域到時代,寫盡了黃淮人民、中華民族的悲傷、倔強與博大,“重新估量了我們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生命力量”。
![]()
更壯闊的時代背景,是近兩百年來,傳統中華文明融入現代化,中國史融入世界史的大變革。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現代文明對傳統文明的壓制,加之經濟重心不斷加速南遷,黃河與河南,長期被貼上落后、土氣、沉重、頑固的標簽,甚至讓許多在外的河南人都不愿提起自己的籍貫。
事實上,若要給中華文明找一個象征,數來數去,還數黃河。她貫穿著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每一個歷史時期,她代表了民族文化博大、深沉、質樸、綿延不絕的底色。
正如作家李凖所說,當幾代人歷盡浩劫(期間他也被下放黃泛區做農民),重新迎來社會和思想解放,去思考“是什么精神支持著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延續和發展”時,又總要回到這條大河與這片土地。
今天,當我們邁向文化復興、民族崛起的新征程,又怎能繞過“老家河南”?
似是故人來
令人驚訝和欣喜,這幾年河南文化輸出徹底“殺瘋了”,如同“老家”親戚坐著頭等艙騰云駕霧而來,拿著金箍棒,當頭給你沉悶的頭腦一棒喝。
而其擺脫落后文化形象,實現文化大崛起,大概可從河南衛視說起。
2021年春晚,河南衛視選送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給沉悶的春晚點上了一把“中原文藝復興”之火。這個節目,大膽運用了5G+AR技術,以14名唐朝少女赴宮廷參加演出,串聯起如畫江山、繁華大唐、文物瑰寶、傳統藝術,令人耳目一新。
![]()
同樣令人耳目一新的,還有這14位少女的“真實”、接地氣,而不是一味對大唐歌舞升平的渲染。她們說著悄悄話、掉隊慌亂、對著水中倒影檢查妝容等細節,令人忍俊不禁,直至進宮,收起稚氣,從容上陣,翩躚起舞,令人激動。
生活化、接地氣的敘事方式,一改以往很多節目依賴高大上、流量明星、套路化、不說人話的習氣,令人欣喜。
隨后,河南衛視一發不可收,從春晚到《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陽奇妙游》,一路開掛。龍門金剛舞,水下“絕美飛天”,茶山清明《少年游》等節目,仿佛打開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以及“去精英化”的大眾敘事結合的潘多拉魔盒,一舉拉開河南文化崛起的大旗。
![]()
隨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打破了中國文旅地產形式主義、流水線、花架子的“商業模式”,給中國文化產業吹來一股清風;
胖東來,憑借其真心實意,把員工和客戶當人看的,樸素的商業精神覺醒,給中國商業重新注入了傳統商業文明基因;
從洛陽、開封等文化古都的文旅破圈,到焦作修武縣“縣域美學經濟”、信陽光山縣“兒童友好城市”的縣域鄉村振興品牌塑造,河南城鄉文旅市場化改革探索不斷;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近年來,河南又準確抓住短劇產業“風口”,充分發揮文化底蘊和交通優勢,無中生有,將鄭州打造為“中國短劇第一城”,被業內稱為“豎店”;
及至河南網紅批量崛起,也成為國產網紅的一股清流。我們展開來講這點,管中以窺豹。
網紅界的河南力量
短視頻流量時代,若依區域劃分網紅陣營,東北網紅當仁不讓。東北網紅,普遍風趣幽默、接地氣,常以夸張的肢體語言、口語化表達及日常生活化場景吸引觀眾,帶給網民們很多快樂。
東北網紅區域風格明顯,這是優勢,久而久之也會成為劣勢。夸張、咋咋呼呼,模式化、庸俗化以及缺少文化,加之嚴重供應過剩,看多了容易讓觀眾產生負面情緒。大起大落,也是很多東北網紅的命運。
南方網紅,則以貴州、廣西為代表。他們憑借奇特的口音、迥異的風土人情,或質樸的“表演”風格,成功吸睛。這種樸實風格與獨特的地域特色結合的表達方式,風格也很明顯,但很難跳脫地域束縛,走向全國,深入人心。
南北之間,還看河南。反觀河南網紅,“成團”時間晚,特色也不那么突出,但往往有一種厚積薄發、欲說還休的文化屬性。
比如這兩年崛起的
“李福貴”,本身是一名走街串巷的鄉村貨郎。她的鏡頭質樸、真實,沒有濾鏡,甚至也沒有商業運營團隊,真實記錄著鄉村生活場景、鄉村老人的生活狀況,一聲聲“打豆腐嘞來了”,一句句“妮”“恁”“中”,一個個底層互相幫扶、溫暖的故事,令人感受到鄉土的真情實意。網友們也樂于“跟著她的鏡頭走親戚”。
比如鄉村網紅
“大圓哥”,短劇化的敘事,日常化的搞笑中,往往還帶著社會思考和情緒,有后勁,容易引發共鳴,被稱為“
哲學網紅
”。
再比如
“張宇斐”,將鏡頭對準河南中小城市年輕一代非主流、精神小伙/小妹們,“沉浸式”地展現他們真實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這些孩子,往往家庭和自身條件一般,處于失學、失業或半失業狀態,身處社會邊緣。但他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群體,總要有人去關注……
![]()
共性上,這些視頻,普遍有點長,但有內容,有情節,甚至或多或少還有那么一些思考;視頻內容,生活化、真實、質樸、不炫技、不浮夸,不簡單迎合,恰到好處地實現了商業化;而視頻里的人們,往往操著一口河南話,有特點,但全國人民都能聽懂,仿佛老家故人,不一樣,其實又一樣。
這些風格特點,并不像東北、貴州、廣西網紅那樣鮮明、夸張,及其直接的感官刺激,但普遍有著豐富的內容、情感、主張和共鳴。溫和的敘述之間,娛樂之外,還可以讓人收獲更真實、立體的認知,具有相當的文化屬性。
就如同視頻中河南人最常用的一句口頭禪——“中”,最簡單,最平常,最溫和,寓意也最豐富。真正的文化傳播和交流,正當如此。
文以載道
何道峰先生在其著作《人的應當》中,將人類文明歸納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人的能夠”。從物理條件上講,人之初,本“無能”——既打不過那些強悍的動物,也搞定不了那些無孔不入的微生物;繁衍能力不強,也缺乏皮毛利齒利爪等防御武器。
要說優點,主要是腦容量大一點,會思考、會學習,由此開啟了“人的能夠”。隨之,人從利用工具,到組成集體、分工協作,到開發出科技和經濟系統行為,人的能力越來越大。
隨著人的能力擴展,不可避免地出現邊界問題,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群體,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此時就需要有規則和軟約束,分別對應著第三類“人的必須”,和第二類“人的應當”。
其中,前者比如國家暴力機器和法律法規,劃出個體能力擴展的底線、必須遵守的規則;后者比如文化,通過講“人應當如何如何”,建立文化軟約束或軟激勵體系。
人類在不斷拓展“能夠”的星辰大海,提高“必須”的文明底線和秩序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空間。這個空間,不好事事談利益、算計,更不能事事靠條條框框寫得明明白白,這就需要多講文化教化和相互影響的,“人的應當”。
![]()
如此,我之理解,“人的能夠”可以經濟和科技為代表,“人的必須”則以政治和法律法規為代表,而“人的應當”,可以文化為代表。文化是要去講道理、說“應當”的,當然,這個“應當”和“講道理”,不是說教,否則西方的“說教”能力,在過去幾百年間足以一統全球。
為何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文化如同物質經濟一樣,也是一大客觀存在(恕另外撰文闡述),它不是靠說教傳播,而是靠切身、立體的感知傳播。
相反,如何讓人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理解和接受“應當”,才是中華文化真正的優勢和實力所在!這個“應當”,應當獨立于“能夠”(物質工具,理性經濟)和“必須”(硬性實力及依托實力制定的規則)之外——當然也是建立在這兩者基礎之上,接地氣、生活化、溫和、真情實感地實現對內教化,與對外影響。
就如同河南人的“中”。而中華文明,若再壓縮到一個字做代表,也莫過于這“中”:凡事不走極端,中庸平和;誠意正心,保持本色與初心;不偏不倚,力求客觀公正;推己及人,大道至簡,天下大同……
再縱觀近現代中國史,受制于物質、實力之匱乏,大致是一部追求“能夠”的歷史。目標明確,思想追求統一,則同步伴隨著對“必須”的強調。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壓抑了豐富的關于“應當”的文化優勢,甚至自黑、自我貶損。
直至今日,我們的經濟和政治硬實力坐二望一,理性經濟導向和實力基礎敘事也不在話下,更早就無需自黑、自我貶損。偏偏自身最強大的,關于“人的應當”的巨大優勢,長期、慣性地被壓抑。因此,文化之對內教化和對外影響之價值,一直沒有發揮好。
如此觀之,中華文明的近現代史,與文化復興、民族崛起的新征程,與河南的苦難史——地域——文化復興的脈絡,大抵一致。
那么,如何文化復興與民族崛起?
如同她厚重的歷史人文、開放的思想、與時俱進的表述與傳播,也如同她古往今來習慣背負的使命,河南,正在代表著我們的民族,探索著答案。
祝福你,河南。祝福你,中國。
No.6561 原創首發
章|作者 劉子
簡介:專欄作家,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學者,“鄉建者小會”發起人。新書《歸鄉村記》《大地上的中國》努力銷售中。個人公號:劉子的自留地。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