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活動主題
開展跨學科海洋地理研學,培育學生海洋文明意識
02
活動簡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海上新廣東,構筑發展新優勢”“建設綠美廣東”部署,深化基礎教育地理課程與教學改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海洋文明意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活動依托廣東鄉土海洋資源,開發融合科學素養的海洋跨學科地理研學課程,通過開展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地理實驗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科學素養;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悟“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打造“海上新廣東”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同時,通過海洋跨學科地理研學,引導學生認識廣東海洋資源開發、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生態保護、開放合作和治理能力提升等特點,幫助學生感受廣東藍色經濟引擎的澎湃動能,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青少年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未來,教師是開展海洋教育實施的主體。針對當前學校開展海洋地理研學面對的困難與不足,本次活動既是推進跨學科海洋地理研學教育研究,推動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實踐大課堂有機銜接的專題教研活動,也是廣州、深圳、汕尾三地中小學校開展海洋教育成果的一次展示。活動通過課例展示、專家評課、教研沙龍和專家講座等環節,引領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育人方式,為發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增強海洋文明意識、科學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建設廣東海洋強省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貢獻地理學科育人的力量。
03
活動時間
2025年11月7日14:30—17:00
04
指導單位
廣東省教育廳
05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06
活動平臺
教研網、粵TV、廣東教育Plus、廣東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傳媒、廣州教育聯播、和教育、粵教翔云
07
活動議程
![]()
![]()
08
專家簡介
袁書琪,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二級教授、博導,教育部地理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地理課程標準制定專家、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專家、人教版地理教材分冊主編,研學旅行課程團體標準制定專家,獲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教材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劉健,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資深編輯,初高中地理教材分冊主編、核心作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負責人,研學實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部委環境教育咨詢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地理學科共同體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地理教育、環境教育和研學實踐教育,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和項目20余項。所著《秦嶺研學活動手冊》獲2023年度“最美中國圖書”。
張新標,法學博士,廣州航海學院、廣州交通大學(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廣州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員、南風窗傳媒智庫研究員、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職教學會學生工作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最美縣域評價課題組專家、廣東省興寧市地方志人才庫專家,主要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文化與意識形態批評、青年思潮與社會變革、文化地理。主持6項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市廳級項目,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學術界》《深圳大學學報》《思想理論教育》《高教探索》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個人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指導學生獲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20余項,其中國家級表彰獎勵近10項。
施美彬,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地理和研學旅行教研員、北京師范大學博士、中學地理正高級教師,國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標“領航計劃”培訓專家。國家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粵教版)執行主編,主編省地方教材《廣東地理》《海洋文明》《尋美廣東》(廣東省中小學研學旅行教育系列教材)《廣東教學報》(中學地理),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3本,20多篇論文、研究報告在核心期刊《課程教材教法》《課程教學研究》《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等發表。
彭司先,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畢業,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副教授,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粵東片區負責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附屬河田中學書記、校長,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附屬陸河未來學校書記。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顧問、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兼職教授、廣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師、肇慶學院外聘專家,廣東省優秀教師、廣東教育學會理事、廣東省優秀地理教育工作者。汕尾市陸豐市人民政府教育顧問、肇慶市高要區人民政府教育顧問。
高青,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濱海學校校長,全國優秀地理教育工作者,中國地理學會研學工作組委員,擔任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導師。出版專著《中學生地理信息技術實用教程》《行走的地理課堂》《味道南山》。主持省級重大項目《數智賦能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立項《InSAR視界:解碼地震》。
胡偉英,廣州市第四中學原地理科組長,地理中學高級教師。廣州大學地理學院教育碩士生導師,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東教育學會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廣州市優秀教師, 廣東省優秀中學地理教師,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中學地理課程教學創新、考試命題和研學實踐,擔任廣東省地方教材廣東省中小學研學系列教材高中用書《尋美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編寫并任執行主編,廣東地理》的編寫組核心成員。
朱錦偉,廣東實驗中學教師,博士,中學地理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學地理骨干教師,主持完成廣東省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項目一項,以第二、第三的身份參與兩項省級重點課題,參編專著一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地理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育》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季露,廣州市南沙區灣區實驗學校地理科組長,碩士,中學地理一級教師,廣州市骨干教師,南沙區優秀骨干教師。曾獲廣州市青教賽初中地理一等獎等多項教學獎項;多次指導學生在全國版圖競賽、市天文比賽、區“走讀南沙”主題活動中獲獎;主持市課題2項,發表論文1篇,參編教輔《陽光學評·地理》。
蘇嘉亮,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濱海學校教務處、安全處主任,曾獲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地理組一等獎第一名,南山區課題《跨學科融合視域下科學教育研究》重大項目主持人,參編校本課程教材《味道南山》,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參與人員。
楊一見,碩士研究生,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附屬河田中學地理教師。主持汕尾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一項,參編書籍一部,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賽、廣東省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優秀指導老師,多篇論文曾獲汕尾市教育教學論文評比獲一等獎并在大會宣讀。
09
教研網
![]()
粵TV
![]()
廣東教育Plus
廣東教育研究
廣東教育傳媒
廣州教育聯播
和教育
粵教翔云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