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廣東省中小學課堂教學數字化評價與質量提升項目”2025年秋季學期第4場省級教研活動在肇慶市第十六小學舉行。本次活動以“基于CSMS促進市域小學數學‘教·學·研’循證探索”為主題,通過專題分享與教研沙龍等形式,共同探索數字化教研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與課堂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肇慶市教師發展中心承辦,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體系建設小學數學學科教研項目(肇慶)和肇慶市第十六小學協辦。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室副研究員張林靜,肇慶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吉濤,肇慶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吳曉,肇慶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麥麗華等,肇慶市各區縣小學數學教研員、各項目校代表、數字教研導師和實驗學校教師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加活動,其中主會場和分會場共有超過1200人參加,線上觀摩近2500人次。
![]()
李吉濤在致辭中介紹了肇慶市CSMS項目現階段取得的成果,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強調,全市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習新課標與教育數字化政策要求,積極推動CSMS工具及循證方法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持續優化教學設計與數字化教研資源共享機制,助力肇慶市小學數學教育實現全域優質均衡發展。
![]()
活動設置多場專題分享環節,聚焦數字教研實踐與教師成長。
肇慶市教師發展中心李偉聰老師分享的《三階段·五步驟·五環節:基于CSMS促進市域小學數學“教·學·研”循證探索》,搭建了市域小學數學教研的系統結構,為區域教研變革提供了新思路。
![]()
肇慶市第一中學實驗學校曾樞禮老師帶來分享《CSMS數據循證的校本教研變革之路》,呈現了校本教研在CSMS數據支持下的變革路徑,解鎖數據循證的校本教研,讓教研更加精準。
肇慶市第十六小學梁家裕老師的專題分享聚焦“學生參與”,與學生共讀CSMS數據,幫助學生客觀認識不足。他鼓勵學生為課堂出謀劃策,給老師提建議,幫助學生改正課堂不足,實現學習行為轉型。
肇慶市匯星小學吳玉云老師結合自身實踐凝練出“三轉三促”模型,通過數據解讀,清晰展現了CSMS如何推動教師行為轉型,實現教師行為從簡單的“教”到真正“教會”的轉變。
肇慶中學附屬小學賴矜諭老師分享的《基于CSMS提升新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實踐》,讓我們看到CSMS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所起到的“加速器”作用,幫助新教師迅速站穩講堂。
教研沙龍環節由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心小學副校長王炎鑫主持。7位嘉賓圍繞“CSMS賦能教學評價與促進教師成長”主題,聚焦“好課生成”“教研轉型”與“教師成長”三大話題深入交流,通過一線真實案例,深入交流了CSMS如何以數據為鏡,精準診斷教學行為,推動校本教研從“經驗主導”邁向“實證驅動”,并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加速器”。
![]()
李海東副院長在活動總結中系統梳理了本次教研工作的主要特點,指出本次活動體現出四方面顯著特征:一是數據搭臺、教研唱戲,循證探索求實效;二是人機聯研、即時改進,校本教研謀變革;三是學生參與、共建共享,師生共贏促發展;四是數據驅動、教學轉型,教師成長另辟蹊徑。圍繞下一階段工作,他提出三點希望:一要注重頂層設計,讓有組織教研進入數字時代;二要聚焦教師成長,讓有數據研究成為發展動力;三要關注育人成效,讓有學生的參與成為課堂常態。
![]()
本次教研活動是廣東省基礎教育領域一次具有示范意義的深度探索,集中展示了肇慶市作為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體系建設小學數學學科教研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展現了數據驅動下教學改革的可行路徑,不僅為全省教師提供了可復制的CSMS教研模式,也為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