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九曲溪,一條蜿蜒流淌在丹霞群峰間的翡翠玉帶,以其“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獨特地貌,被朱熹譽為“奇秀甲東南”的山水典范。這條全長約9.5公里的溪流,不僅是武夷山的靈魂所在,更因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九曲棹歌》而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山水與哲思交融”的永恒符號。
![]()
朱熹與九曲溪的淵源,遠超普通文人的“寄情山水”。他在五曲隱屏峰下創辦“武夷精舍”,講學十余年,常乘竹筏順流而下,將九曲溪的每一道彎、每一座峰視為“體認天理”的載體。其《九曲棹歌》以詩畫筆觸描繪九曲風光:一曲的幔亭峰、二曲的玉女峰、三曲的架壑船棺、四曲的金雞巖……每一曲都承載著他對自然規律的哲思。例如,五曲的“林間有客無人識,欸乃聲中萬古心”,暗合其“格物致知”的理學觀——山水如萬物之理,需靜心體悟方能參透。
今日乘竹筏漂流九曲溪,仍能觸摸到朱熹筆下的詩意。晨霧未散時,竹篙輕點溪石,聲如古琴,兩岸奇峰倒映碧水,恍若穿越至《西游記》中“小白龍出世”的仙境。筏工講述的玉女峰與大王峰的“仙凡絕戀”,更讓眼前的山水多了幾分凄美色彩。若登頂天游峰俯瞰,九曲溪如碧色絲帶纏繞丹霞,朱熹“萬古心”的哲思,似乎也隨著云霧在峰巒間流轉。
![]()
九曲溪的竹筏,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連接自然與人文的橋梁。朱熹因九曲溪獲得創作靈感,九曲溪因《九曲棹歌》被賦予文化靈魂。當現代游客乘竹筏穿越這“中國最美的山水畫廊”,或許也能在欸乃槳聲中,感受到朱熹當年“欲識個中奇絕處”的豁然與頓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