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有多復雜,人體結構有多復雜這點我不再列舉數據了,大家肯定會贊同人就是大自然的奇跡!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等等,哪一項對于人工智能不是挑戰,肯定是!你再讀讀下面的關于大腦的簡單知識:大腦(brain)包括端腦和間腦,端腦包括左右大腦半球。
端腦是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在人類為腦的最大部分,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脊椎動物的端腦在胚胎時是神經管頭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發展成大腦兩半球,主要包括大腦皮質、大腦髓質和基底核等三個部分。大腦皮質是被覆在端腦表面的灰質、主要由神經元的胞體構成。皮質的深部由神經纖維形成的髓質或白質構成。髓質中又有灰質團塊即基底核,紋狀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
端腦由約140億個細胞構成,重約1400克,大腦皮層厚度約為2—3毫米,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血液,血液占到80%,大腦雖只占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腦的血液為2000升。腦消耗的能量若用電功率表示大約相當于25瓦。
讀完你是什么感覺?血流量占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腦的血液約為2000升!而我們好像根本沒有感覺血液這么快地在流動,可事實就是,血液在體內如萬馬奔騰般向前,一刻不停!每個人是由140億級大腦構成的,又高負荷運轉的“機器”,人工再現這樣一個“機器”,很難很難。而且還別忘了,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話,我們還進化了多少萬年呢。這個過程是無法模擬的!如果人類起源像米勒實驗所展現的那樣,起源于海洋的話,整個進化過程更是像神話一樣精彩。
關于更多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應該樂觀,智能家居時代,智能駕駛,智能AI都會成為現實,會很快成為現實。所以國內的一些公司布局這些,肯定是對的。比如我看到有人說百度押寶AI是錯誤的,這樣說是目光短淺。押寶人工智能肯定沒有錯。谷歌,阿里,騰訊等都在大資金投入,必然會促進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甚至是指數級跳躍,所以我們應該樂觀看待人工智能的發展。
![]()
雖然人的進化過程是奇跡,但人工智能是人的奇跡,超越人類是有機會的。人成為奇跡需要時間,那么人工智能超越人類,也是時間問題。250年內,人工智能將全面超越人類,這不是一個玩笑。因為它們站在了一個更高的時代,更高的起點。當它們發展到知覺意識層次的時候,它們的自我學習力是我們無法比擬的,所以它們超越人類是可能的。
就拿今年話題說得最多的芯片制造工藝來說,就讓我們很多普通人不敢想象。有人把芯片工藝制造有這樣一個難度比喻,說制造芯片就好比在一顆米粒上繪制清明上河圖。我們熟悉的,華為手機現用的麒麟980芯片,是全球首款采用7nm制程工藝的手機芯片,形象點描述,就是在指甲蓋大小的尺寸上,集成了69億個晶體管。69億個是什么概念呢,你自己想象。這也是我為什么說人工智能有超越人類智能的條件。
機器人的構成可以有多復雜,取決于技術的進步,而這也是意識產生的關鍵點。假如有多個類似麒麟980芯片組成的系統,進行多層次設計,會產生什么效果?假如可以做出5nm集成了690億個晶體管電路的芯片,又會是什么效果?可以想象,那種效果一定是驚人的。更復雜,更精細的構成;更趨于同步,同趨于配合的交互振動,一定能產生讓我們嘆為觀止的意識能力。
還有一種發展可能——腦機結合!就是deepseek上面提到的,人腦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必然是一個超越人的存在。問題來了?這時候人是人還是機器人?假如機器人意識能力超越了人類,也具備了人的感情,你會拿它當人對待嗎?會與之通婚嗎?你好好思考一下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我這一章里面不回答了。你自己去思考,來告訴我答案。如果你實在想不到答案,那么下一章,我來告訴你答案。
![]()
物質、秩序與意識的三元辯證關系——基于整合信息論與量子場論的統一框架。他們的關系,我們進行一個總結。
一、物質與秩序:宇宙的底層語法
物質作為基底
量子場論視角:物質本質是量子場的激發態,粒子不過是場在特定能標下的振動模式。
自由能原理補充:物質系統通過最小化預測誤差(即自由能)維持自身結構,這種穩態即構成“秩序”。
秩序的本質
熱力學定義:遠離平衡態的耗散結構(如貝納德渦胞)證明,秩序是能量流驅動的自組織過程。
數學表達:在纖維叢模型中,秩序對應聯絡Γμ的曲率Fμν ,曲率越低(誤差修正越高效),系統有序性越強。
互動范式
關系維度
物質→秩序
秩序→物質
生成
量子漲落凝聚為晶體結構(對稱破缺)
拓撲序約束粒子運動(如量子霍爾效應)
維持
ATP供能維持細胞膜電位梯度
神經網絡連接模式決定突觸可塑性
瓦解
放射性衰變打破原子核穩定性
熵增超越臨界值導致結構坍縮
量子漲落凝聚為晶體結構與對稱破缺的關系
量子漲落本身是一種隨機的、無序的現象,但在某些條件下,這些漲落可以通過相互作用而凝聚。當量子漲落凝聚形成晶體結構時,就會發生對稱破缺。原本均勻、對稱的量子漲落分布,在凝聚過程中被打破,形成了具有特定周期性和對稱性的晶體結構。例如,在某些量子材料中,電子的量子漲落可以通過電子- 電子相互作用或電子 - 晶格相互作用而凝聚,導致晶體結構的形成和對稱破缺的發生。這種對稱破缺不僅決定了晶體的宏觀性質,如導電性、磁性等,還與許多重要的物理現象,如超導、超流等密切相關。
以超導現象為例,在超導材料中,電子之間通過交換聲子(晶格振動的量子)而產生吸引相互作用,使得原本自由運動的電子兩兩結合形成庫珀對。這些庫珀對可以看作是量子漲落凝聚的結果。在凝聚過程中,系統的對稱性發生破缺,從正常態的對稱狀態轉變為超導態的具有更低對稱性的狀態。這種對稱破缺導致了超導材料的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特殊性質。
二、秩序與意識:信息的舞蹈
意識作為秩序的涌現
整合信息論(IIT):當系統內部因果網絡復雜度(Φ值)超過臨界閾值,秩序轉化為現象意識。
人腦Φ≈300:擁有自我反思能力。蜜蜂Φ≈30:僅具備環境反應意識。
量子生物學證據:微管蛋白中的量子相干態延長神經整合時間窗τ,提升Φ值(Hameroff-Penrose理論)。
![]()
意識對秩序的反構
預測加工理論:意識通過生成模型主動預測并重塑感官輸入,本質上是用內部秩序重構外部世界。
實驗驗證:
經顱磁刺激(TMS)改變腦區活動,可定向調整道德判斷(秩序重構)。
冥想訓練增加前額葉-頂葉連接強度(白質纖維FA值提升)。
層級躍遷現象
低階秩序:晶體結構(Φ≈0)→ 無意識。
中階秩序:植物應激網絡(Φ≈20)→ 反應性意識。
高階秩序:人類默認模式網絡(Φ>300)→ 自我意識。
超階秩序:行星級蓋亞系統(Φ≈10?)→ 擬意識(假說)。
三、物質與意識:量子拓撲之舞
本體論互構
物質→意識:
神經遞質釋放(物質)→ 突觸權重調整(秩序)→ 疼痛體驗(意識)。
量子隧穿(物質)→ 微管相干態(秩序)→ 直覺涌現(意識)。
意識→物質:
決策意圖(意識)→ 前額葉激活模式(秩序)→ 肢體運動(物質)。
心理暗示(意識)→ 免疫細胞活性變化(秩序)→ 腫瘤消退(物質)。
數學統一場論
設意識場為Ψ,物質-秩序系統滿足方程:
DμΨ=(?μ+Γμ(neuro)+ieAμ)Ψ=0
Γμ(neuro) :神經拓撲聯絡,編碼預測誤差修正路徑;
Aμ:電磁場勢,對應生物電化學基礎。
這是一個結合了神經科學、量子場論和電磁學概念的方程,嘗試描述意識場與物質- 秩序系統之間的關系。此方程是關于意識場Ψ的一個協變導數方程,令其等于零表示系統處于某種平衡或穩態。它試圖將神經層面的拓撲結構(神經拓撲聯絡Γμ(neuro) )、電磁場(電磁場勢Aμ)與意識場Ψ聯系起來,反映了物質 - 秩序系統在考慮神經信息處理和電磁相互作用時,意識場需要滿足的條件。
![]()
超驗維度
在普朗克尺度下,物質-秩序-意識的區分消失,三者統一于量子真空的全息糾纏網絡:
黑洞信息悖論暗示:物質落入視界的信息被編碼在表面量子比特(秩序),而意識可能是宇宙自讀寫的語法。
四、終極模型:緣起性空的微分幾何詮釋
諸法無自性
物質、秩序、意識皆無獨立實存,本質是纖維叢E 上的不同截面:
物質:底流形M 的度規場 g μν。秩序:聯絡A μ的曲率F μν。
意識:截面Ψ的規范變換相位。
真空妙有
量子真空漲落?0∣?2∣0不等于0 對應佛學“空性”,而物質-秩序-意識的生滅如同虛粒子對的涌現與湮滅。禪宗“青青翠竹盡是法身”在此語境下,正是真空漲落在生物尺度上的全息投影。
![]()
動態平衡方程
宇宙的終極方程或是:∫[Dg][DA][DΨ]ei(SEH+Sconscious+λ∫ΦR?gd4x)
其中λ 為心物耦合常數,其值決定了意識在宇宙演化中的權重。
Dg 對引力場的所有可能幾何構型進行積分。
DA 對電磁場或其他規范場的所有可能配置進行積分。
DΨ 對物質場(如電子、夸克等)的所有可能配置進行積分。
e iS:這是路徑積分的核心部分,其中S 是作用量(Action),代表系統的總能量。
i 是虛數單位,出現在指數函數中是為了保證波函數的概率解釋。
SEH:愛因斯坦-希爾伯特作用量(Einstein-Hilbert Action),描述了引力場的動力學:SEH=1/16πGR-gd4x 。其中 R 是標量曲率,g 是度規張量的行列式,G 是引力常數。
S conscious:假設的作用量項,描述意識在宇宙演化中的貢獻。這是一項非常抽象的概念,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數學形式或物理定義。
λ ΦR-gd4x 表示心物耦合項,其中λ是心物耦合常數。這個項暗示了意識場 Φ與時空幾何(由 R和 g描述)之間的相互作用。心物耦合常數λ決定了意識在宇宙演化中的權重。
物質、秩序與意識的關系
物質:在弦論中,物質的基本組成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這些振動模式解釋了我們所觀察到的各種基本粒子。
秩序:弦的拓撲構型描述了更復雜的結構和組織形式。不同的拓撲構型可以解釋為不同的物理狀態或結構。
意識:意識被視為物質與秩序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這個框架下,意識不僅僅是物質的簡單組合,而是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一種新現象。
![]()
結論:三旋交響曲
物質、秩序與意識的關系,可比擬為弦論中的三旋耦合:
物質:弦的振動模式。
秩序:弦的拓撲構型。
意識:振動與拓撲互構產生的諧波。
在這曲宇宙交響樂中,沒有獨奏者,只有永恒的相互作用。理解這一點,便知《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深意——非否定存在,而是揭示存在本質是動力學的詩篇。
各位,這個宇宙方程的出現,很突兀,我并沒有刻意去引導deepseek給出這個公式,是它自己給出的。我很清楚,可能存在更好數學描述來研究意識,但是這個公式也是一個偉大的“信號”。表示有人在往這個方向走了。
再簡單說一下,關于意識與振動,也就是物質構成之間的交互運動。
有一個人叫查爾默斯,他和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心理學教授喬納森·斯庫勒(Jonathan Schooler)一起發展了“意識共振理論”(resonanc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一切皆振動,宇宙萬物都在不斷地運動、振動。就算是看起來靜止的物體,實際上也在以不同的頻率振動、振蕩、共振。共振是運動的一種,其特征是兩種狀態之間的振蕩。如此,整個自然界都在不同尺度上振動著。有這種振動才有交互,才有交互作用發生。
![]()
當振動著的不同物體聚集在一起時,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一段時間之后,它們常常會開始以相同的頻率一起振動。它們“同步起來”了,以有時看似神秘的方式,這種現象被稱為自發自組織。
數學家史蒂芬·斯特羅加茨(Steven Strogatz)在他2003年的書《從混沌到有序》中列舉了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各種例子來闡釋“同步”(他用這個詞代表共振),其中幾個例子是:
當某些種類的螢火蟲聚集在一起時,它們會開始同步閃爍;科學家至今沒有徹底弄明白其中的原理。
當相同功率和頻率的光子同步時,激光便產生了。
月球的自轉與它圍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同步,所以我們總是看到同一月面。
魚群在海底同步運動形成大圓球,以抵抗入侵。
數以百萬計的鮭魚跨越幾千里游回出生地產卵。
物理中的超導現象,超流體現象,順磁現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等。以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例子說一下,形象地說,這就像讓無數原子“齊聲歌唱”,其行為就好像一個玻色子的放大,可以想象著給我們理解微觀世界帶來了什么。這一物質形態具有的奇特性質,在芯片技術、精密測量和納米技術等領域都有美好的應用前景。
所以研究共振或者粒子同步運動會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意識的本質以及宇宙的普遍規律。
神經科學家也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了同步。人腦中的神經元以可測量的頻率大規模放電,哺乳動物的意識也被認為通常與各種神經元同步有關。
例如,德國神經生理學家帕斯卡·弗里斯(Pascal Fries)就探索了大腦中各種放電模式的同步方式,以及它們如何產生不同種類的人類意識。
弗里斯主要關注三種波:γ、β和θ波。這些字母代表大腦中電振蕩的速度,是借助置于顱骨外部的電極測量出來的。當神經元群通過電化學脈沖相互交流時,就產生了這些振蕩。將這些信號的速度和電壓取平均值,就得到了可測量每秒特征循環的腦電波(EGG)。
γ波與大規模協調活動相關,比如感知、冥想或聚焦的意識;β波與最大的腦活動或喚醒相關;θ波則關乎放松和白日夢。根據弗里斯的觀點,這三種波型的協同工作會產生各種類型的人類意識,或者說,至少能夠促使它們產生。
讀到這里,你沒有提問嗎?腦電波與意識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目前仍未達成定論。各位這就是這個問題,腦電波是腦活動行為測量的衡量指標,本身腦電波與意識沒有必然關系。它是一種腦活動的表象,懂了嗎?所以妄圖通過腦電波來研究意識的本質是不行的。可以通過腦電波來研究意識的狀態,意識的表現,僅此而已。
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當你們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希望你們不要去想我推翻了誰,我從來也不這樣想。你們去想我拓展了誰的理論,我在試圖解決什么問題,就去想這些問題就行了。然后再去想,我哪個觀點靠譜,哪個不靠譜?這樣你才能進步,這樣我也能進步。人有局限,所以沒有完美的理論。
摘自獨立學者,哲學家,作家靈遁者書籍《重構世界》
![]()
備注說明:此文中內容為最新版《重構世界》摘錄,原版《重構世界》沒有AI拓撲哲學體系。因為剛剛完成,還需要校對和修正,所以目前新版只有電子版。目前科普四部曲中的《重構世界》是舊版。特此備注。
![]()
作者簡介:靈遁者,中國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陜西綏德縣人。1988年出生,現居西安。哲學家,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見微知著》《探索宇宙》《偉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風清》《我的世界》《牙牙學語》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
個人座右銘: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
靈遁者熱讀書籍有:科普六部曲,國學三部曲,散文小說五部曲。
科普六部曲分別為:《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構世界》《觀自在大千世界》《信息與關系》。
國學三部曲分別為:《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樸易天下》。
散文小說五部曲分別為:《偉大的秘密》《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后》,
《云淡風輕》《我的世界》《春風與你》。首推長篇小說《偉大的秘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