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夫子問褚先生曰:“《詩》言契、后稷皆無父而生。今案諸傳記咸言有父,父皆黃帝子也,得無與《詩》謬乎?”
![]()
張夫子問褚先生說《詩》中記載契、后稷都沒有父親而出生了,但是現在的典籍中卻都記載著說契和后稷是有父親的,他們的父親都是黃帝的兒子,這樣的記載難道不是和《詩》得記載相違背嗎。
褚先生曰:“不然。《詩》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跡者,欲見其有天命精誠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須人而生,奈何無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無父,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故兩言之。堯知契、稷皆賢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余世至湯,王天下。堯知后稷子孫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歲,至文王而有天下。《詩傳》曰:‘湯之先為契,無父而生。契母與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銜卵墮之,契母得,故含之,誤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賢,堯立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茲;茲益大也。
![]()
詩人美而頌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者質,殷號也。文王之先為后稷,后稷亦無父而生。后稷母為姜嫄,出見大人跡而履踐之,知于身,則生后稷。姜嫄以為無父,賤而棄之道中,牛羊避不踐也。抱之山中,山者養之。又卷之大澤,鳥覆席食之。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長之。堯知其賢才,立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詩人美而頌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堯命契為子氏,為有湯也。命后稷為姬氏,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歷,明天瑞也。太伯之吳,遂生源也。’天命難也,非圣人莫能見。舜、禹、契、后稷皆黃帝子孫也。黃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澤深后世,故其子孫皆復立為天子,是天之報有德也。人不知,以為泛從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無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褚先生說不是這樣的,《詩》中記載說契是因為玄卵而出生的,后稷是因為一枚足印而出生的,這正是體現了上天的造化精深之處啊。
鬼神無法自己蘊化需要通過人將其生下來,這怎么能說是沒有父親便出生了呢,一個說法是他們有父親,一個說法是他們沒父親,相信他們有父親的人便不斷傳播這樣的言論,不相信他們有父親的人,便傳播不信的言論,于是兩種說法也就流傳很廣了。
堯帝知道契和后稷都是品德能力極其出眾的人,并且是承載天命的人,于是封給契七十里土地,契的后代傳了十多代到了湯的時候,擁有了天下。
堯帝知道后稷的后代中會出現賢能的王者,因此封給后稷百里地,后稷的后人過了千年,到了文王的時候而擁有了天下。
《詩傳》中說湯的祖先是契,他沒有父親便出生了,契的母親和她的姐妹在玄丘河中沐浴的時候,有一只燕子銜著一個卵飛來,它飛過契母頭頂的時候便把卵扔下來了,契母得到了它,用口含著,不小心吃了它,便生下了契。
契出生后非常賢能,于是堯便讓他做了司徒,賜給他姓氏為子,子的意思是茲,茲的意思是壯大的意思,詩人為了贊美契說殷的天下還沒有確立的時候,上天讓玄鳥出來,幫助商出現。商就是質的意思,殷是商的稱號。
文王的祖先是后稷,后稷同樣沒有父親而出生,后稷的母親是姜嫄,姜嫄外出的時候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踩了上去,沒過多久便有了身孕,最后生下了后稷。
姜嫄認為后稷沒有父親便出生是不吉利的,因此將他丟棄在路邊,牛羊經過而不踩他,把他扔在山中,山中的動物喂養他,把他扔在河邊,河邊的飛鳥又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他,并且喂養他,姜嫄對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便認為他受到了上天的庇佑,將他撫養長大。
堯帝知道他的賢能,便讓他做了大農,賜給他姓氏為姬,姬的意思是本,詩人贊頌后稷說人類開始發展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穩定的生長發育,這全是因為后稷的功勞。
孔子說過去堯帝賜姓契為子氏是為了傳承給湯,賜姓給后稷姬姓是為了傳承給文王,大王讓季歷做了自己的繼承人,這是為了顯然上天的意志,太伯跑到吳帝,周的源頭終于開始出現了。
上天的意志是非常隱蔽的,非圣人難以察覺,舜、禹、契、后稷都是黃帝的后代,黃帝承接天命而治理天下,他的德行流傳后世,因此他的后代都再次成為了天子,這是上天對他的認可和獎勵,普通人不知道,總是以為他們是從普通人中崛起的,然而普通人沒有特別的原因,怎么能夠擁有王位,統治天下呢,這都是有核心原因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