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里,一粒米粒大小的碎片能不能撞出大麻煩?答案是肯定的。
![]()
這不,剛剛對接在天宮空間站的神舟二十號飛船就疑似被太空碎片撞上了,時間是原本計劃返回地球前夕,任務突然宣布推遲。
不僅大家擔心,世界也都在盯看著咱中國,這次中國航天員還能按時回地球嗎?如果不能,中國要多久才能完成一次太空救援?會不會像美俄那樣,等上9個月?
神舟二十號原定在11月5日返回地球,任務持續半年左右,算是常規節奏,但就在準備返回的時候,飛船被發現疑似遭遇了太空碎片撞擊。
![]()
撞在哪兒、撞得有多嚴重、能不能安全返回,這些問題暫時沒有明確答案,于是,任務管理部門決定暫緩返回,先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目前,飛船還停靠在天宮空間站,航天員也處于安全狀態,這種情況下,檢查和評估就成了最關鍵的事情,天宮空間站具備自動檢測的能力,比如說可以啟動機械臂配合高清攝像頭,繞著飛船檢查一圈,看看有沒有明顯損傷。
如果發現可疑部位,還可以通過數據比對、圖像識別,進一步判斷風險等級,如果機械臂夠不到的地方,也能通過航天員出艙來進行近距離觀察,這個過程雖然復雜,但并不陌生,過去幾次任務中,航天員就曾多次進行過類似的艙外維修,所以大家大可放心。
![]()
但這也并不代表,一點風險也沒有,2022年,俄羅斯一艘飛船停靠在國際空間站的時候,被一顆微小碎片擊中,散熱系統受損。
飛船里的冷卻液漏光了,如果強行讓宇航員乘坐返回,艙內溫度可能會失控,設備也可能因為溫度過高而故障,俄羅斯航天局經過評估后認為風險太大,決定不使用那艘飛船回地球。
可是新飛船發射不是說來就來,當時俄羅斯的聯盟MS-23飛船原計劃幾個月后發射,現在突然要提前,準備周期壓縮了不少,最終MS-23在2023年2月底才發射成功,飛船到了以后還不能立刻帶人回家,因為新上來的飛船已經安排了新的任務流程。
![]()
結果,原本半年任務的宇航員,硬是多呆了半年,2023年9月才回到地球。
另一個案例是美國波音的星際飛船,2024年6月,星際飛船第一次載人任務,準備進行短期訪問,宇航員計劃10天后返回,結果飛船對接后,推進器出問題了,艙內也出現了多次報警,設備故障不嚴重到立刻危及生命,但肯定不能直接執行返回任務。
![]()
這時候,美國航天局也陷入了進退兩難,波音沒備用船可用,請求馬斯克的龍飛船支援吧,又涉及到商業競爭關系,最后,在各種協調下,龍飛船在3個月后終于到了,但由于座位和任務安排的問題,真正把人送回地球已經是2025年3月了。
原本是一個短短十天的任務,結果美國宇航員就這么的在太空里待了9個月。
![]()
所以太空救援不光是技術問題,更是系統協調能力的考驗,能不能提前準備?備用飛船能不能快速出發?地面航天系統能不能同步調整?這些都不是臨時能解決的。
那么咱們準備得怎么樣?
這次神舟二十號出問題后,官方已經確認,任務推遲是為了評估飛船狀態,確保航天員安全,而根據公開信息,中國載人航天實行的是“發一備一”機制。
![]()
簡單說,每次載人飛船發射時,都會有一個備用飛船在地面同步準備,這次神舟二十號在軌,神舟二十二號已經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待命,如果任務需要,隨時可以進入快速發射流程。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國的應急發射準備周期大約是一周,也就是說,從啟動準備到飛船發射,大概7到10天時間,如果任務特別緊急,理論上最快72小時就能完成。
這一點在神舟十三號、十四號任務時就已經有過類似安排,也就是說,一旦最終確認神舟二十號不能執行返回任務,中國是有能力在10天內發射神舟二十二號前往空間站執行接回任務的。
![]()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二十一號已經在10月底成功發射并對接到了天宮空間站,完成了航天員輪換,這么一來,神舟二十號上的航天員已經完成任務,正常情況下應該回地球休整,不再繼續執行新任務。
如果神舟二十號無法使用,那么神舟二十二號就可以專門執行“接人”任務,不需要再等下一個輪換周期。
這和俄羅斯、美國的情況大不一樣,俄羅斯那次是因為原計劃的飛船還沒準備好,被迫等了兩個月,美國波音那次是因為飛船本身問題多,連備用方案都沒有,最后還是靠馬斯克的龍飛船解圍,相比之下,咱們的“發一備一”機制顯然更主動、更有余地。
![]()
另外,不同于國際空間站那種多國聯合管理、任務協調復雜的模式,咱們空間站是自主運行的,所有任務由中國航天部門統一調度,這個體制上的優勢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就顯得特別明顯。
比如說,如果現在確認神舟二十號不能用了,中國完全可以立即調整神舟二十二號的任務目標,從原計劃的輪換任務改為單一的“接人”任務。
當然,最終情況還要看飛船撞擊的位置和破壞程度,如果只是軌道艙受損,影響不大,甚至可以照常使用,如果是推進艙或返回艙出了問題,那飛船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不能執行返回任務。
![]()
這種判斷要靠空間站的機械臂、攝像頭、數據分析,還有可能讓航天員出艙檢查,整個流程需要時間,拖延幾天是為了慎重,不能急。
就算情況真的需要發射神舟二十二號來接人,那咱也有足夠的準備,更重要的是,這次并不需要把新航天員送上去,只需要把人接回來,任務目標非常明確,操作空間也更大,只要神舟二十二號發射成功、對接順利,就可以快速完成撤離。
所以,外界關心的那個問題,中國要多久才能將航天員帶回地球?如果神舟二十號確認不能用,中國的速度理論上可能是全球最快的,從評估到發射再到完成救援,整個周期可能不會超過兩周,這在全球航天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高效率。
![]()
印象里靜謐的太空,其實環境并不平靜,哪怕只是微小的碎片,也可能對航天器造成威脅,這樣的碎片,可能只是幾十年前航天器碰撞或火箭爆炸后留下的小殘骸,太空垃圾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
咱們的天宮空間站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了這些風險,高頻運行的表面區域都加裝了“防微流星層”,主要艙段也采用了多層復合材料,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但終究不可能百分百防住所有碎片。
![]()
這次神舟二十號的這次事件雖然突發,但并不混亂,中國航天部門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檢查和評估工作,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如果最終確認飛船不能用,神舟二十二號隨時可以接棒完成任務,相比俄羅斯和美國分別用了幾個月才接回宇航員的經歷,中國這次可能只需要幾天。
![]()
未雨綢繆,總是好的,全球都在看咱中國怎么做,而咱們,早在問題發生之前,就準備好了。
希望航天員們能早日平安回家。
參考資料: 耽誤神舟二十號回家的“空間碎片”,危害到底有多大?,2025-11-06,光明網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專家:確保萬無一失后,就會帶航天員回家,2025-11-05,直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