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三大品牌,奕派、風神、納米組合起來,以奕派為名,成為了“奕派科技”。三個品牌、多款產品、海內外渠道數據的綜合,硬是把月銷抬到了2萬俱樂部,“握緊拳頭,好打勝仗”的形式性宣言,一時間上下軍心振奮。
![]()
這樣勇敢地變革,效仿的是嵐圖汽車。大概率的,在東風集團里面,嵐圖汽車已經成為了無法逾越的鴻溝。即使,這僅僅是相較于集團內部而言。
寄希望于嵐圖
8月下旬,停牌了幾日后的東風集團股份發布重大公告,將啟動私有化退市,而旗下的汽車品牌嵐圖汽車將以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H股。
合資業務不濟,一直羸弱的自主品牌難堪大任,東風集團此舉既是無奈,也是自救。這類資本層面上的操作,是東風集團挽大廈于將傾的不得已的舉動。
![]()
賬面上的數據,確實到了不堪入目的時刻。上半年,東風集團營業收入545.33億元,同比增加6.62%;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5500萬元,同比減少91.96%。
銷量方面,東風集團上半年累計銷量82.39萬輛,同比下滑14.7%。此前,撐起公司一片天的東風本田,上半年累計銷量14.90萬輛,同比下滑37.4%;東風日產累計銷量25.28萬輛,同比下滑23.5%。
受到N7大賣的影響,東風日產中方一把手周鋒晉升到東風集團領導班子行列;受到S7銷量低迷的影響,東風本田潘建新開起了反思大會。
![]()
事實上,即便N7銷量尚可,目前仍舊難以月銷破萬輛,在擁有價格優勢和日產LOGO光環下,和主流同級車型還有較大差距。為何周鋒得以晉升,或是東風集團給內部其他高管的一個信號。
無論如何,以數據論英雄,處在非常時刻的東風集團,再難以借合資之力實現自救。嵐圖汽車,或是唯一的、最后的底牌。
沒有別的好招了
自主品牌方面,上半年東風乘用車累計銷量10.48萬輛,同比增長23%。增幅不錯,但本身基數較小。
嵐圖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5.61萬輛,同比增長84.8%。據悉,嵐圖汽車早前就定下2025年20萬輛的銷量目標,若是如此,那嵐圖汽車的上半年目標完成率僅有28%。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嵐圖汽車,一大半銷量靠著MPV車型夢想家。雖然夢想家不錯的銷量帶動了嵐圖汽車邁向高端化,但其他車型銷量的偏低,又給嵐圖汽車造成了“大而不強”的局面,資源出現浪費。
![]()
從東風集團的人事變動,可以發現幾個細節。出生于1984年的汪俊君,在2009年就加入東風,歷任動力總成設計室主任、技術中心副主任等職,2022年7月被任命為首席技術官,曾主導研發了東風馬赫動力C15TDR發動機,并推動嵐圖汽車在智能電動架構(ESSA+SOA)、智能駕駛系統等領域的創新,職位變動后,成為奕派科技負責人。
這就說明,嵐圖汽車的成績得到了集團高層的認可,在自主品牌仍是羸弱且資源分散的情況下,需要一位嵐圖汽車高管前去助陣,并以嵐圖汽車的經營經驗而進行整合管理。
![]()
就整個集團的發展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相較于奕派、風神、納米等,嵐圖汽車的確更為出圈。在沒有辦法的情況,“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全都是爭議
缺乏了合資品牌的支撐,東風集團使出渾身解數,看得出努力,但顯然,光靠努力是不行的。
![]()
今年3月份,嵐圖汽車CEO盧放因一段“蒙眼挑戰全新嵐圖夢想家(參數丨圖片)130km/h AEB”,而引發爭議,在友商大肆宣傳全民智駕之下,嵐圖汽車的這番操作,外界認為“不符合常規駕駛場景”,又作秀嫌疑。
8月份,在理想i8上市對撞卡車受到全民關注后,盧放一段“我們呼吁,測評者、廠商和用戶都應該回歸理性,科學嚴謹,以更專業大家精神對待汽車測評”,不免讓人聯想起3月份嵐圖的蒙眼挑戰,“營銷式”、“表演式”的陳詞,出自嵐圖汽車,又被外界以標簽貼回其身上。
![]()
縱觀東風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推進,和其本身的規模一般,添上了幾分臃腫的味道。當初的大自主不再,現以奕派科技艱難行進,神龍汽車硬生推出的示界,與其說是神龍覺醒,倒不如說是用換殼換標的方式盡可能用盡每一滴資源。
嵐圖汽車,負重前行,被寄予厚望,奈何以“東風”作為前綴時,還是爭議遍身,缺了魄力。大象轉身,最后又能否以資本運作的方式而完成?我們且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