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每個邊上,都有風景美麗。」
◆◆ ◆
圖文原創:人生邊邊
歡迎轉載,謝絕抄襲
01
曹溪:
地理與心靈的交匯
位于廣東韶關的曹溪,相傳是禪宗六祖講法之處。
圣地在彼,引無數人心向往之。
紫陽真人張伯端對此卻另有高見,他無須否認曹溪的好,也無須宣揚曹溪的好,事實上曹溪好與不好,都不是他關注的焦點。
張伯端想要說明的是另一個事實,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實:
曹溪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靈上的。
且看這首出自張伯端筆下的《西江月》:
對鏡不須強滅,假名權立菩提。色空明暗本來齊,真妄體分兩種。 悟則便名靜土,更無天竺曹溪。誰言極樂在天西,了則彌陀出世。
02
鏡中相:
真與妄的辨析
對鏡不須強滅,假名權立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中如此論述,力證諸相非相,迷于其間的結果只能是虛妄。
攬鏡自照,世人顯然無法輕易認同此等言論,畢竟目之所見皆是實相,如何就成了非相,又如何會讓人虛妄呢?
《莊子·齊物論》中的一段文字,或許可以提供答案: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
正如夢者不知其夢,見虛妄者不知虛妄,又有什么好稀奇的呢。
所以,夢者需要醒,執迷者需要破。
不醒不知其夢,不破不知其迷。
![]()
唯其如此,當我們面對鏡子里的種種影像之時,方能淡然處之,不為所動,更不為其所惑。
另一方面,那些所謂的名言至理,無非是為了引導眾生而采取的說明而已,其無法代表本相,只能是引向本相的路標。
世間萬象如此,名言至理如此,欲知真相,必須從兩者的糾纏中抽身而出。
色空明暗本來齊,真妄體分兩種。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如此說,《道德經》也有類似說明: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兩者所論,皆是世界本質,或曰道之本質,道之為道,非色非空,亦色亦空,非有非無,亦有亦無。
以為抓住的,其實反為其所限,眾生雖然本具真如,但因無明起妄念,為無知困,亦為有知困。
修行之道,正在于轉識成智,從妄歸真。
03
凈土何在:
心凈處,即是佛土
悟則便名靜土,更無天竺曹溪。
靜土通凈土,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天竺為佛教發源地,曹溪則是禪宗祖庭六祖惠能弘法之所在。
張伯端指出一旦人真正徹悟,其身之所在便立刻能成為清凈的佛國凈土,根本不用跋山涉水去尋找那遙遠的天竺,或是不遠千里前往曹溪朝圣。
《六祖壇經·疑問品》中,惠能大師答法達問西方凈土時說:
“迷人念彌陀求生西方,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使君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遠;若懷不善之心,念佛求生,亦是枉然。”
惠能大師的講論明確指出凈土與凈心之間的關聯,二者密不可分。
至于口念佛號,在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迷人還是悟人。
顯然,區別兩者的關鍵是有否自凈其心。
![]()
心凈則佛土凈,心若凈,處處無礙,處處是凈土。
張伯端當然不是否認天竺或曹溪的神圣性,站在更高維度,他討論的是另一個事實,即地方的神圣不可能讓修行者直接成圣,反之修行者若自凈己心,卻能隨時讓自己所處之地成為極樂世界。
二者孰重孰輕,修行者當何去何從,在此不言自明。
誰言極樂在天西,了則彌陀出世。
誰說極樂世界一定在遙遠的西方盡頭呢,若是能了悟真道,那么彌陀就會顯現心中,即刻助人抵達圣境。
彌陀即眾所周知的阿彌陀佛,佛教言其能接引信眾往生西方凈土,故其又被稱為接引佛。
《壇經》有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張伯端在此所表明的觀點與其一致,闡述覺悟之道并非向外尋求,而必須是轉內發掘自我本真。
04
覺悟之道:
向內探索的旅程
張伯端的這首《西江月》,文字簡潔,卻蘊含著深刻的修行至理。
修行者眾,了悟者稀,許多修行者的門道都是往外,求佛求地,唯獨忽略自己,但這恰恰是最有問題的。
有鑒于此,張伯端通過對色空、真妄、凈土等概念的闡述,確切地說是重新定義,從而引導后人從內心去探尋覺悟的真諦。
前人已去,世界發展一日千里,或許在當今社會,人們會覺得修行之道已不再和自己有任何關系。
可是,在如今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世人常常迷失自我,追求外在的物質和虛名,這難道不是和修行中的“迷者”一般無二嗎?
張伯端的《西江月》在此可以響亮地提醒,真正的凈土和極樂并非遙不可及的外在境界,而是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之中。
所以,世人但凡能夠放下執著,去除妄念,以一顆清凈覺悟的心去面對生活,就必能在當下實現心靈的解脫和升華。
“一念悟,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迷者之迷正在于錯誤的執著,如此,不管何時,不管何地,亦不管何人,只要放下執念,開啟一場向內探索的心靈之旅,便是新生的美妙起點。
當手機屏幕替代了菩提明鏡,當物欲橫流覆蓋了真如本性,張伯端的智慧恰似一劑返魂香,它提醒我們——
真正的極樂不在App的云端,不在網紅的圣地,而在每個當下觀照的剎那。
與其追尋虛擬的元宇宙,不如構建內心的清凈界。
這,才是智能時代最珍貴的修行。
![]()
人生君說
“地理的曹溪可以朝圣,心靈的曹溪只需返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