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這件事,不怕你晚明白,就怕你一直誤會。
![]()
很多人一聽“保護心血管”,腦子里馬上蹦出來的詞就是:慢跑、快走、騎車、跳操。
這些當然不壞,但如果你問我,哪種運動才是對中國中老年人心血管最友好、最實用、最容易堅持的?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力量訓練”。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甚至有點“嚇人”?別急,今天咱們就把這個話題,好好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
不是走得快,而是站得穩
![]()
很多長輩天天在公園快走,朋友圈步數一曬就是一萬步,結果還是血壓高、血脂高、腿腳沒勁。為什么?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最基礎的事實:
心血管健康,不光靠“動起來”,更靠“站得住、穩得住”。
走路是有氧運動,對心肺有幫助,但它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骨密度的提升非常有限。
尤其是年紀上來以后,肌少癥(也就是肌肉越來越少)會悄悄找上門,腿沒勁、站不穩,跌倒摔一跤,就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
而這時候,力量訓練才是底盤的修復工。
力量訓練,到底有多重要?
先別急著把“力量訓練”想成是舉啞鈴、擼鐵、健身房那一套。
對中老年人來說,力量訓練的核心,其實是增強肌肉量、改善血糖代謝、穩定關節和骨骼。
有研究發現,力量訓練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
不少老年人只要每周堅持2-3次的適度力量訓練,血壓可以下降5-10毫米汞柱左右,而且胰島素敏感性也會顯著提升。
沒錯,肌肉不是只用來走路的,它還是“糖的倉庫”“脂肪的焚燒爐”。你肌肉多一點,身體的代謝能力就強一點,心血管的負擔就小一點。
心血管最怕的,是“坐”
現在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變成了“坐吃等睡”。坐著看電視、刷手機、打麻將,一坐就是一整天。你以為你在“休息”,其實你在讓血管“生銹”。
![]()
有研究表明,久坐超過6小時,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哪怕你晚上去快走一小時,也抵不過白天一整天坐著的損傷。
而力量訓練的好處是,它能打斷久坐狀態,哪怕你在家做幾個深蹲、扶墻俯臥撐,也比躺在沙發上強一百倍。
老年人到底怎么練,才算“合適”?
不是練得越狠越好,也不是次次練到渾身酸痛才有效。對中老年人來說,安全第一,動作簡單,重復就好。
![]()
比如說:
坐椅起立:坐在飯桌椅上,雙手不扶,站起來再坐下,反復10次。
墻壁俯臥撐:站在墻前,雙手撐墻,做俯臥撐動作,15-20次一組。
彈力帶拉伸:坐著拉拉彈力帶,比用力氣,更注重動作的控制和平衡。
這些動作不需要器械、不受場地限制,關鍵是能堅持。
中醫怎么看“練力氣”?
![]()
別以為中醫就只講氣血調和、草藥湯劑。其實中醫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到過“筋骨強則氣血順,氣血順則百病息”。《黃帝內經》里就有“動形則血運,久臥則氣滯”的說法。
肌肉對中醫來說,是“衛氣”的表征。一個人肌肉結實,衛氣充足,外邪不易入侵,內臟也更有支撐力。
所以很多中醫養生功法,比如五禽戲、八段錦,骨子里就是“柔中帶剛”,通過強化肢體的力量,來養氣血、護臟腑。
![]()
老年人的“心理肌肉”也重要
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角度——心理健康。
很多老年人因為退休、身體變化、親友離去,容易陷入孤獨、焦慮、無用感。而力量訓練,不僅強身,還能讓人找回掌控感。
你想,一位70歲的老人,每天都能完成10個標準深蹲,這種“我還能行”的自信,是任何藥物都換不來的。
肌肉的增長,往往也帶來心態的“硬朗”。
![]()
吃得對,練得才有勁
光練不吃,也不行。肌肉是“吃”出來的。
老年人普遍存在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問題。每天一碗稀飯、一個饅頭、幾口青菜,是養不出肌肉的。
建議每餐都要有優質蛋白,比如雞蛋、豆腐、魚肉、牛奶等。蛋白質不僅是修復肌肉的原料,也是調節血脂、血糖的關鍵因素。
營養跟不上,練得再好也白搭。
![]()
最好的運動,是你能堅持做的那個
說了這么多,其實并不是要你放棄快走,專注擼鐵。而是希望你別把“運動”理解得太單一。
對心血管系統好,不是靠某一種絕招,而是靠你每天愿意多動一動,不再只靠有氧運動“走走走”,而是多做點“蹲蹲蹲、拉拉拉”的動作,刺激肌肉,穩住底盤。
可以不跑步,但不能不練力;
可以不高強度,但不能不持續。
![]()
留一點話給認真看到這兒的你
我們常說“年紀大了,心血管就開始出問題”,但其實,大多數問題都不是“年紀帶來的”,而是我們把這些年歲用錯了。
心血管不是怕老,而是怕你不動、怕你動得不對。
別怕練力氣,也別覺得自己太老了練不了。力量訓練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它是每一個想活得穩、活得久、活得有尊嚴的老年人,都該擁有的養生法寶。
愿你從今天起,哪怕每天多做一個動作,也比原地踏步強。

肌肉養得住,血管就撐得住;人站得住,晚年就穩得住。
參考文獻 [1]王耀獻,趙麗萍. 力量訓練對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響研究綜述[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23, 38(4): 412-416. [2]張淑君,邱春花. 老年肌少癥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4, 44(5): 1120-1124. [3]陳靜,李培文. 中醫運動療法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導報, 2025, 31(3): 75-78.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權威醫學資料及臨床常識,同時結合作者個人理解與觀點撰寫,部分情節為虛構或情境模擬,旨在幫助讀者更好理解相關健康科普知識,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涉及人物侵權、圖片版權、事件部分存疑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修改或刪除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