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近日,一段拍攝于貴州榕江縣平寨村的“抬房搬家”視頻在網絡上引發關注。視頻中,兩百多位村民合力抬起一棟木結構房屋,緩緩移動至30米外的新址,場面壯觀、氣氛熱烈。
11月6日,封面新聞聯系到搬家的當事人楊勝明和平寨村黨委書記吳見興,還原了這場充滿人情味的鄉村互助行動。
全村出動,一天搞定
“5日早上7點開始集中,吃了點早餐,先把瓦卸下來。然后綁好木架,上午12點前把屋子抬到新的位置,后續又整理好房屋里的物品,晚上就能住人了。”
![]()
村民們先把屋子上的瓦取下,再開始“搬家”
11月6日,平寨村村民楊勝明在電話中講述了他的搬家過程。原來,這次搬家是因為老楊計劃在原址上重建一棟磚房,因此,需要將舊屋暫時移開,作為臨時居住之用。
而老楊家的房子主體是木結構,底座是磚頭,重約六噸,雖說可以移動,但真要搬動,卻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4日,搬家前一天,楊勝明通過親戚互相通知和村里的廣播號召,很快就有兩百多人自發前來幫忙。
![]()
兩百多位村民一起搬家
楊勝明說,當天前來幫忙的男女老少村民,約有兩百三十人。為了感謝大家,老楊在村里擺了二十多桌宴席,“一輪就吃完,不搞流水席,沒搬也可以吃”。他坦言,農村人很真誠樸素,“就是表達一下感謝”。
一方有求,八方支援
平寨村村委書記吳見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種互助搬家在當地并不少見。“有條件的、地基旁邊有空地的,都可以這樣搬。我們這里群眾很團結,一方有求,八方支援。”
吳見興本人也參與了幫忙抬房的工作,“房子雖然很重,但大家一起抬,就抬得動。”他回憶說,移動房子時,還有專人在一旁指揮,喊出簡單的口號——“一、二、三”,然后眾人齊應、同步發力,木屋便在口號聲中平穩移動。
據吳見興介紹,平寨村共有1500多人,以侗族、水族為主,村里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兩戶人家以這種互助方式搬家。“不用給錢,就請大家吃一頓飯,算是感謝。”
吳見興說,這頓飯也算不上隆重的宴席,就是一頓“便飯”,甚至不幫忙的老人也可以來吃。“這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情分。”
![]()
此前貴州都勻市墨沖鎮拉海村搬木屋畫面
視頻走紅后,不少網友齊聲稱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搬家!”“整個家連根拔起,太震撼了!”也有人稱贊:“這種團結互助的民風,在城市里已經很少見了。”“鄉村的人情味,就藏在這一抬一放之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