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產業與科技緊密結合起來,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安徽城市正通過主動變革,孕育形成新質生產力,走出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環滁皆山也”,這是來自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開篇第一句話。
其中“滁”就是指滁州,“山”便是瑯琊山。
歐陽修曾在滁州做過兩年知州,因為這首名篇讓很多人知道了這座安徽多山的城市。
不過,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安徽小城卻在過去十多年,創造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跡。
2010年,滁州GDP僅有695.65億元,可到了2023年,滁州GDP為3782億元,同比增長6.4%。全國排名迅速從第182位上升到了第88位,成為全國經濟年均增速最快的地級市。
![]()
2023年安徽各市GDP、排名及增速
如今,滁州已躋身全國百強市并成功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是風頭正勁的安徽“第三城”。
敏銳的投資人也接踵而至,讓這座“千億之城”成為培育新首富的絕佳土壤。
滁州,究竟與安徽其他城市發展有何不同,又是如何逆勢崛起的?
![]()
正如歐陽修文章所說,滁州多山,地貌以丘陵及崗地為主。
滁州城區平原所占比例較小,主要分布在滁河、淮河等河流沿岸和高郵湖、女山湖等湖泊的濱湖區,幾乎都是圩區,也是糧油棉的主要產區。
早年滁州更有名的是下轄的鳳陽,這里不僅出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因為鳳陽小崗村村民開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
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
20世紀80年代,滁州當地的揚子集團靠著風靡全國的電冰箱、電風扇聞名于世,現在更是發展成為橫跨汽車、石油化工等行業的大型國有集團。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直至本世紀初,揚子等制造型企業帶動的工業產值甚至讓滁州GDP在安徽省內常年是“合(合肥)老大,滁(滁州)老二”。
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滁州慢慢滑落到蕪湖之后,但作為城市底色的工業基因卻為其后續的發展埋下了種子。
雖然滁州既沒有省會合肥位居安徽之中的優勢,也不具備蚌埠、蕪湖、安慶背靠長江或淮河航運的便利,可滁州也有自身的區位優勢,素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
地圖上看,滁州與江蘇南京實在太近了。滁州距離省會合肥100多公里,距離南京直線距離卻只有約80公里。
網上總戲稱南京為“徽京”,原因之一就是江蘇與安徽省界如同凹凸嵌合的“樂高”,省會南京更靠近安徽這端。
![]()
滁州和南京的位置相鄰
直接凸起到江蘇南京附近的,正是滁州市下轄的天長市。
而從滁州市區瑯琊區,到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直線距離不過50公里,開車快的話,40多分鐘即可到達。
地處皖蘇交界的滁州汊河鎮距離更近,與南京市江北新區就隔了一條河。
滁州人一直吐槽,滁州和南京都通了地鐵,可至今還沒有直達合肥的高鐵。
正因如此,滁州在“長三角一體化”尚未上升為國家戰略時,就成為承接南京產業轉移的“橋頭堡”。
南京也對這位近在咫尺的“安徽小老鄉”很青睞,從南京開始打造都市圈之時,滁州就是成員之一,二十多年來,不斷有南京企業入駐滁州,合作緊密。
![]()
南京都市圈示意圖 圖片來源:南京市發改委
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滁州與南京關系更進一步,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兩大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應運而生。
東迎江蘇,服務江蘇,滁州對營商環境進行了各類改革創新。
比如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務,率先設立企業幫扶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行“企業服務包”制度;率先開設12345企業訴求“0號鍵”和營商環境監督熱線。
滁州也由此獲評“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是安徽全省唯一入選地級市。
正因如此,涌入滁州的除了江蘇企業,還有很多其他地區的企業。
2023年,滁州工業用地規模達到了1344萬平方米,規模甚至超過合肥與蕪湖。
客觀上說,除了滁州的營商環境好,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安徽16個地級市中,滁州的工業用地平均單價最為便宜。
![]()
滁州南譙工業園區
根據滁州官方數據顯示,滁州工業用地平均每畝7.61萬元,比合肥每畝17萬元和蕪湖的每畝20萬元,分別低了大約1/2和2/3,而且土地存量充足。
這使得很多原本打算布局合肥建廠的企業,在比較之后選擇了滁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滁州是娃哈哈、元氣森林、六個核桃、東鵬特飲等飲料巨頭的重要生產基地,這些企業正是看中這里位居安徽和江蘇交界,擁有區域便利、地價便宜等優勢。
不過,最能代表滁州發展的還是自身極具特色的光伏產業,這也是當地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有力代表。
![]()
可能很多人聽到今年剛剛提出的“新質生產力”這個新名詞,有些困惑。
所謂新質生產力是指以創新為主導,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以及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
總結下,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是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滁州光伏產業恰恰具備這種“點沙成金”,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特點。
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玻璃,生產的主要原料就是石英砂。
要知道,滁州鳳陽的石英砂資源極為豐富,二氧化硅含量達99%以上,全市石英砂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預計儲量在100億噸以上。
由于玻璃脆弱易碎的特性,其運輸成本極為高昂,因而往往呈現出極高的產業集中度,整體依托原料產地布局,使得鳳陽當地主要的產業就是玻璃生產,被譽為“中國日用玻璃產業基地”,是中國九大玻璃產業基地之一。
近些年,依靠太陽能的光伏產業興起后,光伏玻璃成為制造光伏組件不可替代的重要輔材,而石英砂是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滁州自然成為光伏巨頭爭相進駐的城市。
站在城市產業發展角度來說,新質生產力的最大特點是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力,科技含量高,能快速建立起資源利用循環化、能源消費低碳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產業結構高端化等現代產業體系。
事實上,滁州的光伏產業正經歷從P型電池向N型技術轉變的節點,這種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技術迭代正吸引更多光伏企業爭相來到此地。
目前,除了晶科能源、福萊特、福斯特、東方日升等全球排名前20強的光伏企業十多年前便“落戶”滁州,隆基股份、陽光電源以及光伏獨角獸英發睿能等光伏“新貴”如今也先后在滁州投資建廠。
![]()
俯瞰滁州隆基光伏生產基地圖片來源:滁州經開區管委會
其中,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單晶硅產品制造商隆基已在滁州落地了年產13GW太陽能組件項目,已經擴建到四期工廠;晶科能源則在滁州來安縣投資110億元,建設了光伏電池片、組件、光伏膠膜等項目,年產值預計超360億元;落戶滁州定遠縣的陽光電源投資百億建設了陽光新能源產業園,成為當地重要的綜合能源示范基地。
這些光伏巨頭和新貴,在滁州構建起石英砂開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智能支架、封裝膠膜、儲能光伏電站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每年為滁州創造了超千億的產值。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晶科與陽光電源的董事長分別是:陜西首富李振國、江西首富李仙德和安徽首富曹仁賢。
可以說,滁州豐富的石英砂資源和配套的產業鏈,正是這些光伏巨頭“點沙成金”的印鈔機。
這也意味著,他們之中,誰有望未來成為中國光伏領域的新首富,滁州或許是至關重要的“加速劑”。
眾多光伏企業通過擴大產能和布局,鞏固了市場地位,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也促進滁州市的經濟增長。
![]()
滁州連片的光伏地帶 圖片來源:滁州市委宣傳部
通過幾年追光逐“鏈”的不懈努力,滁州背靠百億噸石英砂資源,早已培育出千億光伏產業集群。
2023年,滁州光伏產業產值突破1300億元。其中,光伏組件產能48GW、光伏玻璃產能662.5萬噸、光伏電池片產能41.5GW,均占安徽省的一半以上。
為加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滁州提出,未來將重點構建面向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的光伏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國內比較優勢的逆變器、光伏建筑一體化、輔材輔料、儲能、雙碳人才培育五大產業基地,打造光伏裝備、水面光伏浮體材料、石英制品三大先進裝備制造應用優勢產業,布局光伏前沿技術、組件循環再利用、氫能裝備及應用新型電力系統裝備及應用等前瞻性四大先鋒產業,形成光伏產業“3534”發展藍圖。
在滁州構建“世界光伏之都”的過程中,汽車裝備制造是另一張亮眼名片。
“十三五”以來,滁州市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速約10.2%,成為第一個跨越千億大關的支柱產業。
![]()
滁州本地的多利汽車科技在2024年2月27日正式登陸深交所,發行價為61.87元/股,盤中大漲44%,目前市值超百億。
多利汽車科技前身是滁州達世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一家專注于生產汽車沖壓零部件和沖壓模具的企業。
多利汽車科技能順利IPO,正是因為依靠滁州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成功打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成為了特斯拉、理想等新能源車企的合作供應商。
作為安徽汽車制造重要基地之一,滁州擁有浩淼安防、永強汽車、長久汽車、江淮揚天、天達汽車等專用車生產企業17家,汽車產業鏈規上工業企業323家,一直是安徽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
浩淼安防公司生產的消防車圖片來源:浩淼安防公司
不過,滁州汽車產業主打的并非乘用車市場,主要是汽車領域的裝備制造業,是那些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特種車輛。如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翼開式廂式運輸車、中置軸可交換廂式列車、環衛運輸車、液化石油氣運輸車、低溫液體槽車等車型。
發展特種專用車過程中,滁州也有自己的缺憾:直到“十三五”期間,始終沒有國內具有影響力的龍頭車企入駐。
直到2021年7月,比亞迪汽車“押注”合肥,在長豐(雙鳳)經開區建設工廠,滁州終于等到了機會。
2021年11月,比亞迪投資50億元在滁州建立動力電池工廠。
滁州項目是比亞迪在中部地區的重要布局,整個項目占地24萬平米一期產能為5GWh,主要生產比亞迪最先進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以及包括動力電池電芯、模組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等核心產品的制造。
比亞迪與滁州的合作吸引了更多車企接踵而來,彌補了缺憾同時,創新合作也驅動著新能源車領域的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
隨著滁州經開區和寧波市陽光汽車配件有限公司2000萬套新型輕量化汽車內飾系統項目簽約,蔚來汽車整車第四工廠落戶安徽滁州市經濟開發區,理想汽車在滁州成立能源公司等項目落地,滁州的汽車產業彌補了缺憾同時,也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
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在滁州的公司
2023年,滁州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達483家,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產值超1500億元,戰新產業產值240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6.8%,均居全省第三。
如今,作為安徽對接長三角核心區域的關鍵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圈內城市,滁州的光伏、儲能、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均已是擁有完整產業鏈條的“千億集群”,這些賽道既是城市產業發展的支柱,也成為孕育更多行業“首富”的絕佳環境。
北宋時,歐陽修寄情滁州山川秀色,寫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名句,譽滿天下。
近千年后的滁州,其“醉翁之意”卻很直接:
2024年滁州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打造安徽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第一城、動力電池產業第二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
顯然,世人眼里的滁州由詩篇開啟,如今的滁州正依靠新質生產力提升帶來的產業變革,繼續書寫新的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