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經歷過新冠的備孕爸爸,可能都悄悄琢磨過:自己之前“陽”過,會不會給未來寶寶的健康埋下小隱患?
最近,Nat Commun上的一項研究,Paternal SARS-CoV-2 infection impacts sperm small noncoding RNAs and increases anxiety in offspring in a sex-dependent manner給出了科學答案。新冠疫情已影響全球數十億人,過去研究多聚焦媽媽孕期感染對寶寶的影響,而爸爸孕前感染是否會通過基因之外的方式影響孩子,一直是沒被徹底說清的重要問題。這項新研究用嚴謹的小鼠實驗,第一次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清晰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
研究團隊用小鼠適應型SARS-CoV-2毒株(P21)感染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等感染4周后——這時候雄鼠已經完全清除病毒,不再有傳染性,再讓它們和未感染的雌鼠交配,之后系統分析子一代(F1代)和孫一代(F2代)的行為、身體發育以及分子層面的變化。從初步的生殖功能來看,感染組雄鼠沒受明顯影響,睪丸重量、窩仔數、后代性別比例還有生精細胞數量,和沒感染的對照組比都差不多。但后代的行為卻藏著明顯變化:F1代后代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樣行為,在明暗箱實驗里,它們在明亮區停留的時間顯著減少;曠場實驗中,在中心區的停留時間也變低,而且綜合評估的焦慮行為評分明顯升高。更特別的是,這種焦慮表現有性別差異,只有雄性后代進入明亮區的時間明顯更長。
![]()
圖1 | 父系SARS-CoV-2感染顯著改變F1代后代的焦慮樣行為
那到底是什么在中間“傳遞”這種影響?研究團隊深入分子層面后發現,父系感染讓精子里多種小非編碼RNA發生了顯著改變,包括4個明顯下調的PIWI相互作用RNA(piRNA)簇——這些簇都和14號染色體上的Clusterin基因有關,還有兩種明顯上調的小RNA,分別是miR-3471和pro-TGG-3-1。這些有差異的RNA,它們的預測靶基因主要集中在“干細胞多能性調控信號通路”和“DNA模板轉錄調控”這些關鍵生物學過程里,這意味著它們可能通過影響胚胎發育,進而改變后代的表現。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研究團隊把感染組雄鼠的精子RNA顯微注射到正常的受精卵里,結果發現后代真的重現了部分焦慮樣行為,尤其是雄性后代進入明暗箱明亮區的時間明顯變長,這就證實了精子RNA正是介導這種跨代影響的關鍵分子。
![]()
圖2 | 感染后4周,成熟精子中發現的小非編碼RNA表達被SARS-CoV-2感染改變
![]()
圖3 | 將新冠感染雄鼠的精子RNA顯微注射到受精卵中,顯著改變了后代的焦慮樣行為
接著研究團隊又分析了F1代后代的海馬組織——海馬是大腦里調控情緒和認知的核心區域,結果發現這里的基因表達確實有明顯改變。雌鼠海馬里有20個基因表現出差異表達,其中1個上調、19個下調,像和應激、焦慮相關的Prl、Igfbp2等基因都在其中;雄鼠海馬里有29個差異表達基因,其中Vgll3和Dach1的表達變化幅度較大。這些基因表達的改變,進一步從分子層面解釋了為什么后代會出現焦慮樣行為。
再看跨代的影響,F2代后代雖然沒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樣行為,但發育上有顯著變化:感染組雄鼠的F2代窩仔數明顯減少,而且雄性幼崽在出生后第8天的體重,比對照組顯著更高。這說明父系新冠感染的影響能延伸到孫代,只是相比F1代,表現出來的效應要溫和一些。另外,不管是F1代還是F2代,在認知功能、社交行為以及炎癥反應這些方面,都沒發現明顯異常,這說明這種跨代影響主要集中在焦慮相關行為和發育表型上。
這項研究第一次把父系孕前新冠感染的跨代表觀遺傳效應說清楚了,也點明了精子小非編碼RNA在這個過程中的核心作用,給新冠感染長期影響的研究開辟了新方向。對備孕家庭來說,這不是要引發焦慮,而是提供了科學參考——尤其是經歷過新冠的育齡男性,未來或許能通過更精準的健康評估來保障后代健康。從公共衛生角度看,全球超7.78億新冠感染者中不少是育齡男性,這項研究也為制定更貼合實際的健康策略打下了科學基礎。隨著未來人類隊列研究的推進,我們會更清楚這種影響在人身上的具體情況,給寶寶的健康多添一層保障。
參考文獻:
Kleeman EA, Gubert C, Reisinger SN, et al. Paternal SARS-CoV-2 infection impacts sperm small noncoding RNAs and increases anxiety in offspring in a sex-dependent manner. Nat Commun. 2025;16(1):9045. Published 2025 Oct 11. doi:10.1038/s41467-025-64473-0
撰文 | 生物谷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