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嘉熙 本報通訊員 雷鳴
95%以上國企事業單位建成職工代表大會,677個基層工會搭起勞動法律監督網、覆蓋率超80%,“一函兩書”維權機制直抵一線——這是河南省南陽市總工會近年探索職工維權新路徑交出的亮眼答卷。
近年來,南陽各級工會錨定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將職代會制度這一“老傳統”與“一函兩書”等“新利器”深度融合,推動維權工作從“事后補救”向“源頭預防”升級,打出維護職工權益的“組合拳”。
持續推進職代會制度規范化建設
“以前公司制定員工手冊都是老板說了算,現在不一樣了。”南陽內鄉縣一家制造企業職工王強(化名)深有感觸。作為職工代表參加公司首屆職代會并投票,讓他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主人翁”。
如何讓職代會這個職工維權的“老傳統”煥發新活力?南陽市總給出了“分類施策+精準指導”的方案:對全市企事業單位建立數字臺賬,動態跟蹤職代會召開時間、廠務公開情況、集體合同簽訂等關鍵信息;對長期不規范召開職代會的企業,既發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又上門普法督促整改。
“過去,有的企業把職代會開成茶話會,有的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代替。”在南陽市西峽縣,當地工會編制“實操寶典”,組建指導小組、配備專職指導員,定期培訓基層干部和職工代表,培養了一批懂政策、會操作的職代會“明白人”。
在南陽市宛城區,當地工會則通過區域行業職代會公開行業勞動關系整體情況,落實職工知情權;審議通過行業集體合同,落實職工參與權;選舉產生行業集體協商職工方協商代表,落實職工表達權,不僅為職工爭取到了合理薪酬和節日福利,區域行業內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率和滿意率也達到90%以上。
2024年以來,南陽各級工會針對企事業單位制度漏洞,發出60余份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這些函件不僅是“溫馨提醒”,更是規范用工的“導航圖”。
以勞動法律監督促職代會制度建設
在南陽鄧州一家電子科技企業,職代會多年未召開。鄧州市總工會干部在今年6月走訪中發現,這家擁有110余名工人的企業,雖建立了工會組織,卻多年未按法定程序召開職代會。隨后,鄧州市總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正式送達企業管理層。
發函只是起點,工會主動選派1名經驗豐富的職代會專職指導員“上門服務”。從代表選舉、議程設置到議案審議,每一步都手把手輔導,讓制度從“紙上”走向“現實”。
10月15日,該企業的職代會順利召開。該企業負責人坦言,工會的專業指導讓他們的觀念徹底改變。“規范的職代會是凝聚人心的‘金鑰匙’。”他感慨道。如今,隨著職工代表重新選舉、會議議程逐步規范,企業民主管理的鏈條正在重新銜接。
2024年,南陽市總聯合市人社局、市檢察院、市中級法院、市司法局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協同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此前,南陽市總和市司法局共同出臺《關于推進律師參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的方案》,組織志愿律師入駐基層工會,協助開展勞動法律監督工作。這套監督工具,如同精準的“手術刀”,及時糾正著企業的違法用工行為。
“職代會不是擺設,是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主渠道;‘一函兩書’不是紙老虎,是工會維權的硬武器。”南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王靖涵說。
讓監督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工會干部帶著律師來解讀勞動合同法,告訴我們改制度要經過職代會,幫我們避開了用工風險!”南陽市臥龍區某物流企業負責人坦言,收到提示函后,區總工會干部帶著志愿律師上門“會診”,幫助企業把涉及薪酬、考勤、安全等8項制度全部按法定程序提交職代會審議,一次性規避潛在賠償風險200余萬元,企業才真正明白“依法管理”對長遠發展的重要性。
“職代會會前報告制度幫我們提前發現問題、介入指導,從源頭化解矛盾。”南陽市總工會民管部部長孟憲偉介紹說,不少基層民主管理的“老問題”,都通過提示函得到規范,既維護了職工權益,也讓基層工會運轉更高效。
今年以來,南陽各級工會把落實職代會制度、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作為“一函兩書”監督的重點內容。通過主動走訪、暢通投訴渠道,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出“一函兩書”,督促企業完善有關制度,力爭將勞動爭議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目前,南陽市已建立677個基層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培訓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2000余人次,覆蓋率達80.5%,實現“一函兩書”制度直達基層。
眼下,南陽市總正把“一函兩書”搬上手機端——職工掃碼即可提交線索,簡單案件“云上”調解,復雜案件“綠色通道”直送仲裁、法院。
“目標只有一個:讓職工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找工會、最多跑一地’。”王靖涵說,“下一步,我們會繼續通過‘一函兩書’推動職代會制度落地,讓民主管理融入企業經營各環節。”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