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將爺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有些人的心真不像是肉長的。有的人,有幾個錢,有點所謂的身份,格外傲嬌,對普通勞動者隨意施以霸凌。
騎手,就是容易遭受這種冷漠刻薄者傷害的一個群體。一些“不當用戶”的丑行,有時,簡直就是騎手的噩夢。
有的冷漠自私,對騎手趾高氣揚,態度惡劣;有的讓騎手幫扔垃圾,幫帶煙檳榔,拒絕就動輒投訴;有的甚至騙霸王餐,先讓騎手放在門口,然后謊稱沒有送到,進行退單投訴;更有甚者,涉性騷擾,對騎手全裸迎接,帶來巨大心理傷害……
盡管這種“不當用戶”是極端少數,但,給騎手帶來的災難,卻是具體的,是殘酷的。
愛具體的人,就不能讓騎手活在這樣的人性恐懼陰影中。
自家的孩子自家愛。10月31日,美團在全國鋪開一項新舉措——美團騎手App上線"屏蔽不當用戶"功能。
對,你沒有看錯——不是用戶在拉黑騎手,而是騎手在拉黑“不當用戶”。
平時只知道平臺對騎手有各種要求,現在,看到平臺開始對騎手護犢子了,竟有一種今昔何昔的莫名感動。
這就是平權,這就是對騎手細節保護的一次“制度性突破”。
![]()
騎手不應該承受的“額外任務”
每個人都需要一份被尊重的勞動,而不是去背負無限責任。只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人得到基本尊重,有時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騎手就是這樣尷尬的勞動者。因為他們經常要承受一些額外勞動和精神威脅。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凌晨兩點的暴雨里,38歲的騎手老王盯著手機屏幕上的新訂單備注,不禁心頭一緊——“麻煩順路把我家門口的三袋垃圾帶下去,不然投訴你超時”。
他捏緊了車把,雨水順著頭盔流進衣領,餐箱里的湯面還冒著熱氣。那一句“不然投訴你”像根刺,扎得他心頭發緊。
![]()
像這樣“太委屈”的場景,并不是個例。
深圳騎手小李至今記得那個“全裸迎接”的訂單。那是去年夏天,他給一個小區送晚餐,敲門后門突然打開,男戶主赤身裸體站在門口,還笑著說“小哥辛苦了,進來喝杯水?”。
![]()
小李嚇得餐都沒遞穩,轉身就跑。回到車上,他手抖了半小時。
“我不敢投訴,怕他反咬一口說我服務態度差。雖然他投訴我我也能申訴,但是這種場面,我也沒法拍照留證啊”小李說。“我跑三年單了,頭一次遇到這種奇葩,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要是能一鍵給他拉黑就好了。”
不得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外賣30分鐘必達”的便利,卻很少有人會用心審視一下,那些穿梭在車流里的騎手,除了完全準時送達的任務,還在默默承受多少本不該屬于他們的“額外任務”?
![]()
面對有些“不當用戶”粗暴強行的言行,又有多少騎手敢說個“不”字?
是的,騎手們只能默默地把委屈藏在心中。
美團的調研數據里就透露出這種委屈的真相:騎手對顧客的不滿中,54.75%源于“用戶態度惡劣”,32.1%是“不正當要求”。每10個騎手投訴里,8個是因為被當成“隨叫隨到的傭人”。
這是可以想象和感知的傷害。只不過,在以往單向評價體系里,騎手們只能沉默。人民日報評論也認為,這種權利失衡會影響到工作體驗和職業尊嚴。
![]()
因為根據以往平臺的規則,用戶差評直接關聯騎手的收入——差評率高會被限流、降薪,甚至封號。
當騎手遇到惡意投訴、侮辱騷擾時,客服進線往往是“反饋時效性差、無取證能力、流程時間較長”。畢竟用戶投訴只要點幾個按鈕,騎手自證卻要拍照留證、溝通站點、多打好幾個客服電話---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幾單得了。
騎手張姐說,之前就遇到過那么一起非要她稍帶東西不然就威脅投訴的。“當時還下著大雨,我跑那么久了從來沒遇到過這么霸道的人,”張姐現在想起來還有點憤憤不平。“后來我是找了我們站長給我解決了這事。”
對于惡意投訴的申訴,對張姐來說,是一件時間和情感上性價比很低的事情。“一般這種情況,咱站長都會給解決,但是吧,你這幾天都得想著這憋屈事兒,越想越來氣,還不如多跑幾單,多賺幾單錢,也就忘了。”騎手張姐說。
更讓騎手委屈的是:用戶和商家可以隨時拉黑騎手,但騎手對用戶的負向行為幾乎沒有反饋渠道。
這種“單向規訓”讓騎手們活在“怕投訴”的陰影里。
調研顯示,“只有用戶評價/拉黑騎手,沒有騎手評價/拉黑用戶”是騎手反饋的Top5問題。等了好久終于等到現在,騎手終于擁有摁下“屏蔽鍵”。
平臺技術的一小步,卻是騎手權利保障的一大部。
![]()
騎手需要具體可感的平權舉措
騎手是一個極有勞動強度的工作,每天要面對形形式式的人,他們有時太需要一個釋放情緒壓力的出口了。
按下那個“屏蔽鍵”,從某種意義上,就是騎手尊嚴得到實實在在的捍衛。
當然,騎手屏蔽用戶,絕不是給了騎手一個“任性工具”。因為規則里寫得清清楚楚:最多屏蔽2人,時長365天,必須完成訂單后才能操作。取消單或沒送過的用戶,想屏蔽都沒資格。
更關鍵的是,屏蔽理由必須是“不當行為”——侮辱騷擾、威脅恐嚇、索要隱私、要求刷單……也就是,只有那些文檔里列滿“騎手噩夢”證據,他才能按下這個鍵。
即便是如此,或許有人還是會以“客戶是上帝”的大心態,追問“騎手憑什么拉黑用戶?”那一刻,他們其實忘了一個殘忍的現實:用戶早就可以隨時拉黑騎手,甚至不需要理由。這,顯然是權利不對等。
客觀來說,確實有少數“奇葩用戶”的非理性做法,把騎手給整慘了。
當然,面對那些極端的個例行為,在平臺推出這個屏蔽功能之前,騎手也能通過站點社區客服等方式進行申訴。只不過,那樣方式對騎手來說,需要付出的時間和溝通的成本,還是太大了。
其實,給騎手拉黑用戶的權利,這不是在給騎手“特權”,而是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平權身份。
保護騎手的尊嚴和權利,平臺哪怕是向前一小步,也都是文化價值傳播的一大步。
![]()
當然,必須強調一下,即使是有些用戶做了“不當行為”,平臺仍然會給他們足夠的兜底機會:騎手屏蔽用戶后,系統會自動匹配其他騎手,通過動態調價、跑單補貼確保訂單送達。
也就是說,騎手的拒絕,并不會讓用戶餓肚子,只是在一定程度把“服務誰”的選擇權還給了勞動者。
用戶和騎手,彼此平等,才能雙向奔赴。擁有平等選擇權,才能帶來真正的心理治愈。
![]()
筆者在街上采訪了大量騎手,大部分人都沒有打算用過這個功能。“有的讓你倒個垃圾什么的,客客氣氣的,我們也就幫了,像我們固定跑這幾個社區的,平時和物業啊居民啊關系也都很好,捎帶個什么我們也不介意,”昆明的騎手小陳說,“那種煩人的,比如喝多了的,幾百單能遇到一個兩個,現在有了這個功能,心里也多了點底氣。”
小陳補充到,“別看網上視頻里那些段子,騎手戾氣都大得狠,好像恨不得都給你拉黑了,那都是拍段子的,真正的騎手賺的都是配送的錢,咱們賺的也都還不錯,沒必要天天罵罵咧咧的,你真需要帶個垃圾,幫個忙,你好好說,我們都會幫。”
給騎手對待“不當用戶”說“不”的權利,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騎手可以說“不”,這是平臺經濟向善的一個細節體現。
![]()
給予騎手權利尊嚴需要社會形成共識
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也帶來了太多就業新問題。
對習慣于宏大敘事的人來說,有時往往對那些生活在制度與人性夾縫中的普通人權利,視而不見。
畢竟,在沒有規則和渠道捍衛尊嚴的情況下,對“不當用戶”的言行,騎手們往往只能選擇隱忍,以免為不值得的人,透支更多時間成本和經濟代價。
![]()
現在,這個小小的“屏蔽鍵”終于給了他們勇氣,他們說:“這樣的功能,我不一定會用,但知道有這個鍵,心里就踏實。”
這種普通人的踏實,背后深藏著三個沉甸甸的大詞:勞動邊界、數字平權、社會共情。
任何人,都要有邊界感。騎手的工作是“送餐”,但,他們不是“全能傭人”。
帶垃圾、買煙、爬20樓倒垃圾……這些超出職責的要求,本質上都是對勞動邊界的踩踏。
支持騎手屏蔽用戶,就是在強調——每一份職業都有底線的,勞動者有權拒絕那些越界要求。
在算法主導的平臺經濟里,騎手不能一再成為“數字弱勢群體”:用戶差評直接扣錢,超時一秒就限流,可他們連投訴用戶的渠道都沒有。
所以,通過屏蔽鍵,讓騎手第一次在數字世界里拿到“話語權”,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勞動者權利“破冰”,得到了網友的大量肯定。
![]()
![]()
正如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的:“靈活就業不該是‘沒人管’的代名詞,勞動者需要看得見的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諸如此類服務人性細節的舉措正在頻繁迭出,形成閉環。
養老保險補貼覆蓋全國,兼職騎手也能領低保;防疲勞機制限制連續跑單,暴雨天超時不再罰;現在,保護騎手尊嚴細化到也可以對惡意用戶說“不”。
把這些細碎的進步連接起來,就是在拼湊一張賦予勞者者尊嚴和權利的密密匝匝的網絡。
給騎手看得見的尊嚴,給騎手敢于說“不”的底氣,是這個時代對勞動者最細節溫暖的呵護。
愿每個在雨里奔跑的人,以后都不用拿起不屬于自己的垃圾。
愿每位靠自己努力的人,以后都不會被推出社會的夾縫地帶。
送外賣的勞動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社會勞動者這個身份。
基于人性,基于人文,我要旗幟鮮明地為平臺“對騎手護犢子”的行為,道一聲“好”!
ps:全文完,共3554字。習慣拿著鏡子對準外賣小哥照的人們,更應該看到這些勞動者承受的壓力和痛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