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DIGITALIZATION 2025年10月24日 19:17 北京

新書速遞
![]()
京東購物鏈接
成生輝 著
中譯出版社
2025年10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的人類文明進化史詩,從人類早期的“脆弱與重生”揭開序幕,從蠻荒、圖騰與信仰一路講到王朝興衰與文化誕生,接著將目光轉向蒸汽機、流水線和工業革命等機械變革,再深入現代社會的信息浪潮,剖析數字時代的光與影。本書不僅探討了人性與孤獨在高度互聯時代的悖論,也嘗試挖掘人類意識的邊界與腦機結合的可能;更進一步,本書帶領讀者從“碳基”走向“硅基”的大膽想象,在星際舞臺上思考人類的新角色與無限潛能。最后,本書以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反思收尾,深入探討了人類在人工智能崛起與生死邊緣技術中如何堅守文明與人性的關鍵命題。
本書通過一場跨越數千年文明的閱讀之旅,為讀者梳理了人類所歷經的每一次重大變革,也帶來了對“人類究竟是誰、又將走向何方”的終極追問。它既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文明啟示錄,也是一次關乎人類存亡與未來的終極思辨。閱讀本書,你將收獲的不僅是史詩般的故事脈絡,還有一份關于科技、社會、哲學與生命意義的多層次啟迪。
作者簡介
成生輝,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AGI智媒體應用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人文工作室主理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曾任世界銀行數字經濟顧問,并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傳播與人工智能,已發表論文近50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0余部,獲國內外專利10余項。擔任《新聞與科學傳播通報》主編,獲國際青年科學家獎,入選浙江省領軍人才以及深圳市、杭州市高層次人才。
目 錄
第一章 初露鋒芒——文明的痕跡
蠻荒、圖騰與信仰
個體、部落、城市與國家
王朝的虛幻
交匯點:過去、現在與未來
依舊鮮活的五千年智慧
第二章 鋼鐵的呼吸——機械帶來的飛躍與啟示
巨大的無力
體力不再是核心
大地上的脈絡
雙手的解放與靈魂的束縛
效率的悖論
劣幣驅逐良幣
第三章 信息的迷霧——數字時代的光與影
人月神話
溝通的代價
算力的力量
翅膀的重量
信息篩選的無力
數字健忘與記憶外包
信息的軟禁
記憶何必良藥?
黑洞里的孤獨
弱傳播與新文化
第四章 智能的生態——喚醒另一個世界的力量
數據覺醒:從信息到能量
人類向前的力量
百模大戰:AI 的戰場
從 ChatGPT 到 DeepSeek
邁向無限智能時代
AI 的觸覺,世界的秩序
第五章 靈魂的孤島——連接與孤獨之間尋找人性
老兵不死
孤獨的時代
“小我”主義
“局部”的人生
群體的失落
他人即地獄?
與世界隱身
靈魂的喂養
第六章 意識的疆界——從人腦到機器的跨越
從神經元到靈魂之光
“鏡像測試”與認知起源
皮亞杰的“守恒實驗”
腦機的轉動
意識上傳與“虛擬逝者”
“意識”如何延展?
數字的靈魂
靈魂提取與情感拆解
靈魂也能“出竅”?
無處安放
第七章 進化的蛻變——碳基遇到硅基
手機是器官嗎?
感官局限于生物體?
殘缺不全的身體
如何定義“我”?
超越物種起源
跨越生物譜系
“生存權”的“平權”?
“智能”孕育硅基文明
第八章 星際的呼喚——人類在宇宙中的新角色
人類能去哪里?
只是尚未分配均勻
不是空間的終點
平行世界的假說
夢的力量:我們能否安然入睡?
跨越疲勞,不再心累的未來
第九章 生命的賭局——科技邊緣探尋生死
突如其來的偉大抗爭
拿破侖的夜晚
生理極限與器官移植
基因的希望
改寫生命的抉擇
永生:不死的傳說
第十章 未來——在不確定中前進
AI 擊穿人類
致那些越來越難找尋的真相
社會是否還有秩序?
文明的另一種形式
未來已來與后理想主義
使命 2025
精彩試讀
推薦序
寫在《智能躍遷:人類起源、意識覺醒與文明未來》之前
前段時間和生輝交流時,得知他正在出版《智能躍遷:人類起源、意識覺醒與文明未來》。翻閱書稿目錄后,感嘆他出書速度之快的同時,我也為書里的內容所吸引,便欣然接受邀請,為本書作序。
人類歷史是一條漫長的進化之路。從直立行走,到仰望星空,每一次突破都改變了我們的生存方式。火的使用、蒸汽機的出現、電力的普及,都曾開啟新的時代。而今天的人工智能浪潮,不僅僅在重塑世界,更是在重新塑造人類自身。這使我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把歷史、當下與未來貫穿起來的著作,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化中保持清醒的判斷和長遠的眼光。這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在我看來,這本書切中了當下最重要的三個問題:首先, 技術的突破點已經到來。生成式 AI、人形機器人正在快速發展。算力、算法和數據的結合,讓一些“自我演進”的系統走出了實驗室,開始進入社會。其次,人類的文明結構正在被重新塑造。當概率模型取代了傳統的解釋框架,當“主體”逐漸擴展到人機混合體時,倫理和治理都面臨新的挑戰。如果缺乏歷史縱深和跨學科的思考,風險可能會被成倍放大。最后,個人與集體的命運緊密相連。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日常決策之中,從社交媒體推薦到醫療診斷,從金融交易到公共治理。理解“智能躍遷”,不僅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任務,也是每個公民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本書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不是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是從多個維度展開。
(1)歷史的縱深:作者把“人—智能—文明”的關系放在長時段的框架里考察,讓技術發展融入整個文明演進的脈絡。
(2)現實的橫切:書中涉及腦機接口、意識覺醒、硅基生命等前沿案例,把趨勢和具體場景結合起來,幫助讀者看到智能如何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
(3)思想的深度:作者不只是在討論“能做什么”,還在追問“為什么要做”“做了會怎樣”。技術、哲學和倫理在書中交織,為讀者提供了理性且全面的價值判斷坐標。
閱讀這本書,就像沿著一條從遠古到未來的時間線前行。從圖騰與王朝,到蒸汽與電力,再到人工智能與硅基智能初現,人類的每一步探索都與制度、倫理和信任緊密相連。
本書既回顧了這些歷史,又正視了當下的能源消耗、信息失真、社會分化等問題,更嘗試著展望,當“意識延展”與“人工生命”真正出現時,人類該如何理解“生命”和“文明”。
作為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我深知技術加速與社會復雜性之間的張力。如果缺乏整體的思考與前瞻性的治理,所謂的
“躍遷”很可能變成“墜落”。因此,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不同的讀者:(1)科研工作者,可以從中尋找跨學科的新議題;(2)產業決策者,能夠從中發現趨勢,并在趨勢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3)普通公眾和青年學生,通過閱讀案例和思考,實現想象力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愿讀者在這本書中,不僅看到技術的力量,也能思考“人”的位置。當我們奔向未來時,唯有理解歷史與價值,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
![]()
獨角獸DIGITALIZATION
編輯:李夢琳
校對:于 宇
審核:范 偉
閱讀 4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