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被堆放在小區大堂或沿街人行道上,這不僅影響行人通行和小區環境,還時常壓壞綠化,引發投訴。前不久,這道基層治理的現實考題,擺在了北外灘街道第三綜合網格和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的面前。
![]()
![]()
新弘?北外灘小區是轄區內新樓盤之一。隨著入住率的持續攀升,居民們對快遞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每天近500件快遞、多家快遞公司配送、有限的送貨時間……這也讓不少騎手倍感壓力。在接到居民投訴和騎手反饋后,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積極響應,將其納入第三綜合網格例會的重要議事議程。
黨建賦能破難題,網格治理顯實效。北外灘街道第三綜合網格巧解新小區“快遞之困”。會上,居民、物業、快遞公司等多方代表充分發表意見、深入討論,解決方案的輪廓逐漸清晰。大家一致認為,必須創新工作方法,解決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既要保障居民生活便利,也要理解騎手的實際困難。
![]()
為找到最優解決方案,第三綜合網格臨時黨支部組織現場實地勘察和討論,對小區內可能作為快遞增設堆放點的區域進行全面排摸。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積極協調資源,傾聽騎手心聲。最終,大家決定啟用小區地下室,不僅空間充足、不影響居民日常活動,而且便于規范管理。同時,結合騎手作業習慣與居民生活需求,制定了一套詳細的快遞增設堆放點管理方案。例如,明確時間范圍,規定快遞臨時堆放的具體時間段,避開居民出行高峰,兼顧配送效率與生活便利。又如,劃定空間界限,在地下室劃分不同公司快遞的專門區域,設置清晰標識與貨架,確保堆放有序、通道暢通。還有,規范運送流程,設計合理的快遞運送路線,實行錯峰搬運,減少對居民的影響。建立監督機制,由居民區牽頭協調監督,物業配合日常管理,騎手自覺遵守約定,形成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環。
![]()
![]()
如今,騎手平均配送時間縮短約30%,日均可多配送20至30單,工作效率顯著提升。不少居民表示:“快遞配送有序了,人行通道暢通了。”一些騎手也說道:“有了固定堆放點,我們也不用帶著快遞東躲西藏、日曬雨淋了。感謝黨組織和街區,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
接下來,北外灘街道第三綜合網格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網格化治理與街區協同,持續創新工作方法、拓展服務范疇,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用“小切口”破解“大難題”,讓網格治理更有溫度、有力量。
記者:張雯珵
編輯:張雯珵
圖片:北外灘街道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