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戰史上陳光甫赴美借款的艱辛歷程,徐新六、胡筆江壯烈殉國的事跡,無不令人動容。”日前,上海市檔案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檔案專家邢建榕亮相行知讀書會,從上海銀行家的抉擇與擔當為切入視角,漫談近代上海金融業如何參與塑造社會與文化。
新書《上海銀行家:民國金融往事》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那些塵封的銀行檔案、書信、地圖,仿佛重新被喚醒,成為一頁頁鮮活的城市記憶。
文學與歷史交互并讀,別有滋味。茅盾、魯迅、巴金等名家筆下文學作品也從不同角度呈現金融世相。如南京路除夕夜景象,弄堂叫賣聲,一發不可收拾的信交風潮等……茅盾小說《子夜》所描繪的光怪陸離的都市景象,如大上海租界、洋房和巡捕、紅頭阿三,銀行、證券交易所、大飯店、跑馬廳以及回力球館,汽車、口紅、高跟鞋等等,也都得到印證。
![]()
上海,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城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經濟中心和遠東金融中心。其標志是四行二局總部全部落戶上海。而在這背后,是一代銀行家的崛起——他們具備現代金融理念,更懷有難能可貴的獨立精神。
“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個特質,便是它的商業性,而這種商業性所包含的正面價值,諸如競爭性、服務性、創新性和講究誠信,明顯折射出對上海城市氣質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影響,決定了金融業在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邢建榕表示,在近代中國金融史研究領域,上海市檔案館對金融檔案的開發利用功不可沒。
![]()
比如,上海銀行家拒絕執行“停兌令”這一事件,標志了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第一代新式銀行家群體崛起。“這一年張嘉璈只有28歲,其他協力同心的銀行家也非常年輕,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35歲,浙江地方實業銀行董事長李銘29歲,交通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錢新之31歲。”邢建榕談到,這四位后來成為上海銀行家代表人物,號稱金融界“四大名旦”。
![]()
“一般認為,引領歷史的是一些政治菁英、知識分子。事實上,經濟層面所起的作用同樣重要,是商業和市場帶動了社會轉型。物質文化的視角是很重要,工廠引來大量勞動力,改變城市面貌和社會文化基因。”邢建榕回顧中國百年歷史談到,實業家、金融家極大助推了中國現代性轉型,很多都是現代化進程的啟蒙人物。
抗戰期間,上海銀行家以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堅持反抗侵略,“他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經營金融業務,維持金融穩定,并將業務拓展到后方,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上海銀行家以自身能力和資源,奔走于抗戰第一線,為國效勞功勛卓著。“從某種程度上說,上海銀行家具有的歷史責任感、開拓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是上海最終領先于其他城市,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的內在因素。”他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