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超
從大山里走出的學生都清楚,教育有改變一個人成長軌跡的力量。
“同學們知道嗎?九三閱兵是對抗戰歷史的回顧,更是國家強盛的象征。”貴州遵義,湄潭縣茶城高級中學教室,歷史教師劉顯濤語氣堅定。當講到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電影《南京照相館》情節時,不少學生紅了眼眶。“立德樹人,重若千鈞。”劉顯濤說。
畢節四中,一堂生物課上,彭雪的黑板板書工工整整,寫著思維導圖。“雖然學生對課本還不熟悉,但不少人結合鄉土生活的經歷解釋生物現象,一些角度很有啟發性。”講臺下渴望知識的眼神,讓她難忘。
兩名00后教師,都是今年畢業的北京師范大學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從家鄉出發,回大山任教,他們的青春夢想在這個秋季學期絢爛綻放。
強教必先強師。2021年,教育部等9部門推出“優師計劃”,由部屬師范大學與地方師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培養師范生。
4年過去,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畢業,成為改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的一批生力軍。近年來,北師大面向相關省份招錄3418名“優師計劃”學生,為有志于基礎教育的青年人提供舞臺。
彭雪來自畢節納雍縣。高中時,一名數學老師從陜西跨越千里來貴州任教,改變了她的人生方向。“現在我也要成為山里孩子的引路人。”在家鄉熱土上長大,她希望能反哺養育了自己的大山。
“大學期間,10多次到縣域支教、實踐,激發了我基層任教的熱情。”劉顯濤簽約的是湄潭縣一所新建的普通高中,并非支教時的學校。去哪里當老師?“選擇標準是,哪里要付出更多、哪里的學生更需要我。”他說。
教師是筑夢人,是學生追夢、圓夢的引路人。那么,誰來照亮“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從教之路?4年前還是中學畢業生,4年后成為中學老師,如何助力他們成長為推動一方教育水平提升的好老師?
據介紹,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將做好職后發展工作,把“優師計劃”師范生納入省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培養,并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解決成長發展之惑、生活后顧之憂。
北師大則以系統化的跟蹤幫扶機制,為其扎根基層、長期從教提供有力保障。學校持續優化職后支持、學歷提升體系,強化學科專業素養、基層適應能力。
“要讓‘優師計劃’師范生能真正在縣域基礎教育中發揮領頭羊作用,盡快成長起來、挑起大梁。”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要進一步提升“優師計劃”培養質量,加強與地方教育部門的協同,建立更精準的需求對接機制、更完善的激勵保障體系,讓優秀畢業生愿意去、留得住、發展好。“學校高度關注‘優師計劃’師范生的長期發展,幫助他們成長為扎根基層的‘大先生’。”
情系基層教育,心歸偏遠地區。360余名畢業生,中西部13個省份,148個脫貧縣和陸地邊境縣……這個學期,北師大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紛紛站上講臺。
其中,返回貴州大山的就有38人。他們如同38顆火種,為山鄉的孩子帶來溫暖和光亮。今年9月,這批年輕人迎來從教的第一個教師節,收到了學生的祝福。
有的遞來一封信:“因為你,我也想成為一名教師”;有的把心里話悄悄寫下:“我想去大山外面學廚藝,再回來開飯店”……
看著自己的學生憧憬未來,他們的心也愈加篤定——
“回到家鄉,扎根在最需要我的地方。”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2日 05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