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首發文章,抄襲洗稿必究!)在非洲,有兩大地理板塊非常出名;
一個是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西側毗鄰大西洋,東側抵達印度洋的附屬海域紅海,幾乎橫貫了整個北非地區,東西跨度高達5600公里,南北跨度也有2000公里,面積則高達932萬平方公里,比如澳洲大陸還大,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沙漠。
![]()
撒哈拉沙漠
另一個,則是剛果盆地;
剛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周邊被下幾內亞高原、東非高原、阿贊德高原以及南非高原包圍,面積達到337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盆地,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盆地之一。
![]()
剛果盆地
說到知名度,撒哈拉沙漠以及剛果盆地那都是杠杠滴,難分伯仲,但從自然條件來看,二者卻截然相反;
這根本不用全城探秘多說解釋吧?
撒哈拉沙漠由于常年被副高控制,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不然也不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沙漠了,而剛果盆地呢?同樣地處熱帶,被赤道橫穿而過,但卻屬于非常濕潤的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充沛,植被豐茂;
![]()
撒哈拉沙漠與剛果盆地,自然條件截然相反
很明顯,在非洲這片遼闊的大陸上,剛果盆地與撒哈拉沙漠就是典型的“水火兩重天”,當然在大多數人看來,二者更屬于典型的“水火不相容”。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在非洲南部,有一片區域卻堪稱撒哈拉沙漠與剛果盆地的結合體,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二者的“完美融合”;
這就是卡拉哈里沙漠。
![]()
卡拉哈里沙漠位置
為啥這么說呢?
全城探秘總結出以下幾點:
1.卡拉哈里沙漠,堪稱撒哈拉沙漠的“鏡像”。
提到撒哈拉沙漠,可以說人盡皆知,相比之下,卡拉哈里沙漠估計就比較鮮為人知了,但實際上,卡拉哈里沙漠在很多方面跟撒哈拉沙漠都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二者互為“鏡像”;
一方面,卡拉哈里沙漠與撒哈拉沙漠的緯度非常接近;
![]()
撒哈拉沙漠與卡拉哈里沙漠緯度上互為“鏡像”
前者處于南緯20度-30度之間,后者作為世界第一大沙漠,南北跨度更大,但主體部分則位于北緯20度-30度,以赤道為對稱線,兩者的緯度和位置相當對稱,如果把赤道當做一面鏡子,那么兩者就相當于互為“鏡像”;
也正因如此,卡拉哈里沙漠的氣候跟撒哈拉沙漠也非常相似,同樣受到副高影響,氣候常年炎熱干燥,年降水量只有125-250毫米左右;
![]()
納米布沙漠
卡拉哈里沙漠最西端毗鄰大西洋海岸線的部分,估計不少人都聽說過,這就是著名的納米布沙漠,雖然毗鄰海洋,但跟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另一方面,卡拉哈里沙漠與撒哈拉沙漠都擁有專屬的世界紀錄;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這一點全城探秘就不多說了;
卡拉哈里沙漠呢?
其南北最大跨度達到1600公里,東西最大跨度也有960公里,面積達到63萬平方公里,覆蓋了博茨瓦納、納米比亞以及南非三個國家;
![]()
卡拉哈里沙漠覆蓋非洲南部三國
這個面積,雖然相比撒哈拉沙漠并不算出色,但卡拉哈里沙漠的沙子卻很有意思,不僅厚度超過60米,還以細沙為主,所以非常容易形成連綿的沙丘,單個沙丘長度幾乎都在1.6公里以上,高度則在6-60米之間;
由此,卡拉哈里沙漠也成為世界面積最大的沙丘區。
![]()
卡拉哈里沙漠的沙丘
整體而言,如果我們把視線擴大到整個非洲大陸,就會發現,卡拉哈里沙漠與撒哈拉沙漠一南一北,隔著赤道與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相望,彼此“對稱”,互為“鏡像”。
2.卡拉哈里盆地,跟剛果盆地同屬“高原盆地”。
地形上看,卡拉哈里沙漠所在區域周圍被山地高原環繞,屬于典型的盆地地形,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卡拉哈里盆地,這座盆地面積達到93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000米,四周的山地高原海拔達到1500米,典型的四周高、中間低;
![]()
卡拉哈里盆地是南非高原上的內陸盆地
更有意思的是,卡拉哈里盆地整體上處于非洲南部的南非高原上,所以它是一座典型的高原盆地。
那么剛果盆地呢?
我們都知道,非洲是一座地形以高原為主的大陸,分布著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以及南非高原等高原,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到整體面積的60%以上,平均海拔則達到750米;
由此,非洲也被稱為“高原大陸”;
![]()
剛果盆地是“非洲高原”的一座盆地
如果我們把整個非洲大陸看做一座高原,那么剛果盆地當然也可以被看做一座“高原盆地”。
想不到吧?
卡拉哈里沙漠(盆地),居然完美融合了撒哈拉沙漠與剛果盆地的主要特點;
所以,為啥全城探秘說這片區域堪稱撒哈拉沙漠與剛果盆地的結合體呢?因為從卡拉哈里沙漠到卡拉哈里盆地,就相當于把撒哈拉沙漠“搬進”了剛果盆地;
![]()
此時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出現了:
一座干燥的沙漠跟一座濕潤的盆地“融為一體”,究竟會發生什么呢?
卡拉哈里沙漠(盆地),非常完美地為大家呈現了出來!
(1)氣候與植被的自然過渡。
“水與火的交融”,也需要循序漸進,需要過渡,在卡拉哈里盆地內,自東北向西南,氣候與植被也在無聲無息中改變,北側氣候相對濕潤,分布著茂密叢林,尤其是雨季到來時,植被非常豐茂,堪比剛果盆地內的熱帶雨林;
![]()
卡拉哈里沙漠(盆地)降水量自北向南遞減
而在盆地南部,則是卡拉哈里沙漠為主,沙丘遍布,植被稀疏,尤其是西南側毗鄰大西洋的納米布沙漠,堪稱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某種程度上來說,卡拉哈里盆地自北向南的變化,就相當于從剛果盆地內氣候濕潤的熱帶雨林,逐漸變成了北非地區炎熱干燥的撒哈拉沙漠。
![]()
卡拉哈里沙漠風景
(2)河道密布,但大多數都是干涸河床。
剛果盆地內河流眾多,它們中的大多數匯聚到一起,形成了全球僅次于亞馬遜河的第二大河流剛果河,其流域面積高達401萬平方公里,覆蓋了幾乎整個剛果盆地,年徑流量則高達1.3萬億立方米;
而卡拉哈里沙漠(盆地)呢?就相當于把撒哈拉沙漠搬進了剛果盆地,氣候雖然變干燥了,但密集的河網還在,只不過大部分都常年干涸;
![]()
區域內的大多數河流都是季節性內流河
比如盆地東北部的寬多河,西北部的庫內列河以及南部的奧蘭治河等等,而當中最大的一條,是自西北向東南縱貫盆地的奧卡萬戈河,其長度達到1600公里,流域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也有82億立方米,是非洲南部的大河之一。
![]()
卡拉哈里沙漠河道密布,圖片來自水窮云起
(3)遍布的干湖、沼澤以及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三角洲。
由于卡拉哈里沙漠(盆地)屬于典型的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間低,導致盆地內的河流很難流入海洋,絕大多數河流都流入沙漠區域,成為內流河;
但這些河流情況也有所不同:
![]()
干涸的河床
一方面,干燥的環境里,大部分河流水量有限,要么默默消失,要么在沙漠里的洼地區域匯聚,形成遍布的干涸河道與湖泊;
另一方面,還有一些河流水源相對充足;
比如上面提到的奧卡萬戈河,其源頭位于安哥拉中部高原,這座高原氣候濕潤,年降水量達到1100毫米,由此也成為眾多河流的源頭,除了奧卡萬戈河之外,剛果河最大支流之一開賽河、贊比西河的重要支流寬多河以及匯入大西洋的寬扎河、庫內內河等,都發源于這座高原;
![]()
奧卡萬戈三角洲
奧卡萬戈河流入卡拉哈里沙漠(盆地)后,河道拓寬、分汊,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內陸三角洲,最寬處達240公里,面積高達1.68萬平方公里,其中約一半區域屬于長年沼澤地;
這可是世界上非常罕見的內陸三角洲,非常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茂密的叢林、豐美的草原以及沙漠彼此相鄰,堪稱卡拉哈里沙漠(盆地)作為撒哈拉沙漠以及剛果盆地結合體的一道縮影。
![]()
而當雨季來臨,奧卡萬戈河的河水甚至能穿過奧卡萬戈三角洲,繼續向南流入沙漠深處的恩加米湖以及更南側的馬卡迪卡迪鹽沼;
同樣發源于安哥拉中部高原的寬多河,在卡拉哈里沙漠中形成了面積1425平方公里的利尼揚蒂沼澤地,隨后穿過沼澤最終匯入贊比西河。
![]()
奧卡萬戈三角洲與馬卡迪卡迪鹽沼
沙漠,盆地,叢林,河流……當提到這些元素,我們很容易會想到撒哈拉沙漠與剛果盆地;
卡拉哈里沙漠居然將二者完美融合,既擁有盆地地形,又擁有遼闊的沙漠,并且還將這些原本互相對立、不相容的元素“折中”,變成了干涸的河道、湖泊以及巨大的內陸三角洲、遍布的沼澤鹽沼等;
![]()
撒哈拉沙漠+剛果盆地=卡拉哈里沙漠(盆地)?
而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加上中部的剛果盆地,最終也變成了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盆地)(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