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里,錢幣在大家手中頻繁往來,不知有沒有人好奇過,最早印在紙幣上的 “中國人民銀行” 這六個字,到底是誰寫的呢?這其中的故事,很值得去深挖一番。
![]()
董必武出生于 1886 年,那是中國深陷困境的時期,列強橫行霸道,普通百姓生活得異常艱難。即便環境如此惡劣,董必武從小就勤奮讀書,對各類經典著作研讀甚深,這為他日后投身革命以及鉆研書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戰火紛飛的動蕩歲月,董必武不辭辛勞,四處奔波,為革命事業沖鋒陷陣;新中國成立,步入和平年代后,他也沒有絲毫懈怠,依然堅守為百姓謀幸福的使命,在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政務管理等諸多重要領域發光發熱,先后擔任政務院副總理、政法委員會主任、國家副主席等要職,為國家的發展壯大立下了不朽功勛。
![]()
把時間拉回到 1947 年,當時解放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發行全國統一貨幣這件事變得刻不容緩。董必武正擔任華北財辦主任一職,自然而然地挑起了統籌相關工作的重擔。同年 8 月,中央批準了他提出的 “籌建中央財政及銀行” 的建議;到了 10 月,“中國人民銀行” 這個名稱得到核準,籌備處也很快成立,由南漢宸負責。緊接著,南漢宸就找到董必武,希望他能為新幣票版題寫銀行名稱。一開始,董必武委婉推辭,他覺得像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謝覺哉、朱德等同志在書法方面也頗有造詣,更適合擔此重任,畢竟過去法定貨幣上的字多是書法大家所寫,就像唐代的 “開元通寶” 出自歐陽詢之手,宋代的 “元豐通寶” 是蘇軾的墨寶。但當時各位元老分散在各地,彼此聯系極為不便,要是等他們來寫,肯定會耽誤發行貨幣的進程。南漢宸多次誠懇請求后,董必武最終答應了,還感慨地說:“‘中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可不簡單,意義重大得很。眼看革命就要勝利了,老百姓馬上要有自己的國家銀行、統一的貨幣,這可是關乎國家、關乎百姓的大事。”
![]()
董必武寫好后交給南漢宸,還很謙虛地表示讓負責版面設計的同志去挑選,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相關內容,不但有 “中國人民銀行”,還有各種幣值單位的寫法。南漢宸拿回去后,工作人員發現有兩種不同寫法的 “貳” 字,南漢宸解釋說這兩種寫法都沒問題,可以通用。
1948 年 12 月 1 日,第一套人民幣在石家莊市等地正式發行,一共有 62 種版別,其中 61 種版別的銀行名稱與金額數字都是董必武書寫的,只有東北銀行印制的壹仟圓券這一版別,是由該行自己的設計人員書寫。最開始,第一套人民幣上的漢字依照當時的習慣是從右往左排列的,到了 1952 年,毛澤東主席提出應該按照新的書寫規范改成從左往右,于是 1953 年印制發行的伍仟圓券(渭河橋圖)率先做出改變,之后的各套人民幣都沿用了這種新的排列方式。
![]()
再來看看董必武的書法,那真稱得上是獨具特色。他為 “中國人民銀行” 題的楷書,筆力強勁,每一筆都寫得實實在在,起筆、收筆干脆利落,字體結構嚴謹整齊,既有歐楷那種精巧的結構美感,又有柳楷挺拔有力的風骨,透著一股濃濃的古韻。就拿 “國” 字舉例,外面的框,橫折部分寫得剛勁有力,轉折的時候特別果斷,里面的 “玉” 字,三橫之間的距離均勻,長短搭配也很協調,整體看起來非常和諧美觀。
![]()
董必武的行書同樣出色,以扎實的楷書功底為根基,巧妙融合晉唐書法細膩的筆法與嚴謹的布局,再加上宋朝書法注重個人意趣表達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運筆的時候,線條流暢自然,碰到筆畫多的字,能巧妙地運用連筆簡化,遇到關鍵筆畫,就加重筆墨突出重心,讓字跡看起來清新自然、樸實無華。
![]()
董必武對書法的熱愛持續了一輩子。哪怕到了九十歲高齡,他還是堅持練字,甚至自己動手做了個沙盆,用木棒當筆,在沙上練習,這份對書法的執著令人十分欽佩。他曾經自我評價說:“我雖然算不上擅長書法,但喜歡好書的程度,沒人比得上我。” 從這句話里,能真切感受到他的謙遜。
![]()
董必武的書法,是藝術與精神完美結合的典范,字里行間滿是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以及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展現出他寬廣的胸懷、睿智沉穩的氣質,更體現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精神。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深入研究董必武的書法,就如同打開了一座知識寶庫,一定能從中獲取諸多寶貴的養分,助力自己在書法之路上不斷前進。讓更多人了解這位偉大革命家在書法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