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河南新縣一個小院中,一位來自“將軍縣”紅安的老父親在酒桌上聊起家鄉的紅軍烈士時,意外的一句話卻讓女婿高定新猛然怔住,酒意瞬間全無。
![]()
因為,那位被提起的烈士名字,正是自己祖父失聯多年的名字。
那位烈士是誰?陰差陽錯下,又揭開了怎樣的真相?
飯桌上的驚雷
1994年,河南新縣,山風雖冷,人們心里卻暖融融的。
高定新特意請假回家幫著妻子準備飯菜,因為他的岳父就要從千里之外的“將軍縣”紅安趕過來了。
一家人齊聚以后,飯就開始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剛端上桌,老岳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自己帶來的黃酒。
![]()
這酒十分醇厚美味,愈發高興的老岳父話也變得多了起來,他先是講了些家長里短,又轉到了紅安的往事上頭。
紅安,這個坐落在湖北東北角的小縣城,說大不大,卻是響當當的“將軍縣”,出了兩百多位共和國將軍,更別提像董必武、李先念這樣的人物也是紅安人。
岳父說起這些,眉飛色舞,語氣中滿是驕傲。
他說得細致,講得認真,仿佛那些紅軍戰士的事跡是他親眼所見一般。
高定新本來也聽得津津有味,但說到后來,岳父的話鋒一轉,卻不再講那些將軍的故事,而是忽然提到了一個守墓的老漢。
![]()
“我跟你講,那地方你們可能都沒聽說過,在我們紅安縣熊家咀村,有一個姜老漢,從七十年代開始就給那片紅軍墓地守墓,一守就是幾十年!”
說著,他端起酒碗一口喝盡,聲音也拔高了些許:
“那地方不是政府建的烈士陵園,就是當年打仗死了人,就地埋了,后來慢慢就變成了一片墳場。”
岳父一邊倒酒,一邊繼續講:
“我前年回去,那地方都修好了,墓碑也換成了,就是大多數都沒名字了,只剩下兩三個還有名的。”
他頓了頓,眉毛一挑,“你猜怎么著,有一個,級別還不小,當年是營長,年輕得很,叫……高德福!”
![]()
這句話一出,原本還在慢慢喝酒的高定新,手一抖,酒碗差點掉在地上。
岳父還沒察覺出異樣,正準備接著說,沒想到高定新忽地站起來,語氣里帶著急促和不確定,
“爸,你剛才說……那個烈士叫什么?”
“高德福啊,沒記錯,就這三個字。”岳父皺了皺眉,有些不解地望著他,“怎么了?”
“那是我爺爺的名字。”高定新的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字都像是從胸腔里硬生生擠出來的。
他的手已經不自覺地攥成拳頭,指節發白,額頭也沁出了細汗。
岳父一聽,整個人也愣住了,連忙放下酒碗:“你、你爺爺?你爺爺不是……”
![]()
“我爺爺的弟弟。”高定新急急地解釋道,“在我們家鄉,我們都叫他‘細爺爺’,他早年參軍,一直沒回來,從此就失蹤了,家里人找了幾十年都沒消息。”
那頓飯終究沒能吃完,桌上的菜已經涼了,酒也剩了一半,但沒有人再動筷。
高定新坐在屋檐下,雙手捧著手機,一遍遍地撥打著父親的號碼,他想要迫切地告訴父親這個消息。
爺爺的背影
1929年,高德福二十出頭,年輕力壯,那時候紅軍正好路過他的家鄉新縣,他心生澎湃,連夜去報名入了伍。
![]()
家里只剩下他的老母親和兄長高德福一家,他怕他們阻攔,天剛亮就偷偷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
但誰知,他被自己的兩個小侄子發現了,他們奶聲奶氣地要跟著二叔一起走。
大嫂聽到動靜,也從屋里出來,衣衫還沒整好,急忙問他:“德福,你又要出去干啥?”
高德福咬了咬嘴唇,低聲說:“嫂子,紅軍來了,他們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我想去。”
“打仗的事你也敢摻和?你去干啥!”
大嫂說著,眼淚就掉了下來。
![]()
她看著兩個孩子緊緊抱著高德福的腿,小手凍得通紅,卻一動不動。
那一幕,讓她的心都碎了。
“嫂子,你放心,我去是打天下的,不是去送命的。”
高德福抬起頭,語氣忽然變得篤定,“紅軍不打窮人,等我回來,日子一定能好起來。”
大嫂還想再勸,可他已經轉過身,從懷里掏出幾枚銅板塞到她手心里:“這是我攢的,都給家里留著。”
兩個孩子還在哭,一個的鼻涕糊在他褲腿上,另一個的小手死死不肯松開。
高德福蹲下身,輕輕推開他們,哄道:“乖,二叔很快就回來,給你們帶糖吃。”
他走得很快,卻還是忍不住回頭看。
![]()
屋門口,大嫂抱著兩個孩子,那一片哭聲混著晨風傳到遠處,像撕裂的布一樣顫抖。
那就是高德焱一家記憶中最后一次看見他的背影。
日子一天天過去,村里的人提起他,總說那小伙子有志氣,也有命數。
剛走那年,還能有些口信傳回來,說他在紅軍隊伍里當了通訊兵,后來升了班長,再后來……消息就斷了。
戰火紛飛,信件難通,能活著回來的不多。
高家人等了一年又一年,從盼望到失望,從夢里驚醒到麻木。
每年過年,高德焱都會在灶臺邊多放一雙碗筷。
![]()
別人問起,他只淡淡地說:“留給德福的,萬一他哪天回來了呢?”
母親也總是叨念著小兒子的名字,盼到眼睛花了,還常常守在村口。
到了三十年代初,戰爭愈發殘酷。
有人說在紅安一帶見過高德福,有人說他受傷了,也有人說他已經犧牲了。
終于有一年,一個同村的老兵回來,告訴高德焱:“你弟弟在紅安那邊打仗受了傷,被村民救走了。”
那晚,高德焱徹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他挑著一筐干糧,帶上兩個鄉親,連夜往紅安趕。
![]()
一次沒找到,他就每隔一段時間再去一次,可是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到后來,他再也沒說要去找,只是每年清明,默默在院子里點一炷香,朝南方磕頭。
“要是德福能回來,該多好。”
這是高家人一輩子沒說完的一句話。
熊家咀的沉眠
紅安縣熊家咀村村外的一片被松柏簇擁的山坡上,靜靜地躺著一片墓地,那便是紅軍先烈們的埋骨之地。
村里老人說,那年紅軍在楊叉山一帶與敵人激戰,戰士們前仆后繼,最后死守這片陣地。
![]()
打完仗,山坡上灑滿了烈士的血,尸體無處安置,群眾便冒著殺頭的風險,連夜把戰士們埋在山腳下,用門板做棺,用鋤頭刨坑,再就地折幾塊木板,寫上名字插在墳頭。
那些字,用炭筆潦草寫成,在風雨中堅持不了太久。
再后來,墳頭的草越長越高,木牌被風折了、被雨泡了,被人踢倒了、也被白色恐怖下驚惶的村人偷偷拔掉。
人們開始不敢靠近,“紅軍”成為了每個人心中深藏的字眼。
直到幾十年后,墓地依舊沉寂,但是村里有個叫姜能山的人,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為紅軍烈士掃墓,不求回報,只因為他們是姜能山父親的戰友。
![]()
二十歲那年的冬天,剛加入共產黨的姜能山就獨自扛著鋤頭為七十多個墳頭補土,還在周圍種上了松樹。
他每年清明、八一、國慶都去,挑著水桶灑水除草,有時還帶上老母親做的糯米團子,說是“分給烈士嘗嘗”。
七十年代初,村里搞茶葉基地,有人動了那片墓地的主意,說荒著也是荒著,不如開墾種點茶,搞點經濟作物。
聽說消息的那一晚,姜能山一宿沒睡,第二天一早,他帶著鋪蓋卷和干糧就搬到了墓地,搭了個棚子,在那里住了三天三夜。
因為他的執拗與堅持,那片紅軍墓地終于得以保留。
![]()
后來他每年都要反復修整墓地,年年攢錢給墓區修路、種樹,一直到退休以后,擁有更多時間的他幾乎一門心思撲在了那片墓地上。
在他的堅持下,政府后來終于得知介入,把那片自然形成的墓地修成了如今的紅軍烈士紀念園,立起了統一的大理石墓碑,道路也鋪成了水泥。
但姜能山并沒有因此離開,而是繼續守著。
他說:“能留下名字的太少了,我得守著。”
而其中一個名字,就是高德福。
每當有人來參觀,他都會像講故事一樣,把這兩個烈士的生平復述一遍。
![]()
他記得清清楚楚:“高德福,營長,河南新縣人,1931年在楊叉山戰斗中受重傷,養傷不治,埋在這里。”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平靜而堅定,就像是講一個自己親人。
這么多年過去了,姜能山的頭發白了,腿腳也不利索了,拐杖成了他的第三條腿。
但每次記者采訪他,他總是笑著說:“我還可以掃幾年墓。”
重逢在山林深處
得知消息的那天夜里,高定新和父親高厚學幾乎一夜未眠,然后他們一早便啟程了,高定新的妻子和岳父一起同行前去。
![]()
抵達熊家咀時,天色尚早,山間云霧未散。
村里已不如當年閉塞,紅色旅游悄然興起。
一路上,村民熱情地為他們指路,一聽是來找“烈士高德福”,就有人立刻反應過來:
“你們是河南那邊的親人吧?我們姜能山老人總提起,說他一直等著家屬來認。”
高家父子聽得一震。
那一刻,他們更加堅信,爺爺的魂,真的就在這片山林之中。
順著村口小道蜿蜒而上,遠遠望見一座小山包,墨綠松柏密密匝匝。
林中隱隱露出石碑,在陽光下泛著柔光,像一列列肅穆站立的士兵。
![]()
再往前幾步,一塊刻著“高德福”三個字的大理石墓碑赫然在列,那一刻,幾人站在墓前,無一言語。
高厚學的手顫了幾下,像是不敢相信,又像是不知該怎么面對這座遲到了六十多年的墓。
墓前擺上了帶來的供果,黃紙、香燭、土特產,一應俱全。
高家人跪在烈士墓前,像是終于把一顆壓了半輩子的石頭放下。
姜能山老人后來趕到了墓園,他已是八旬老人,佝僂著身子,卻精神矍鑠。
見面時,他緊緊拉住高厚學的手,說:“我守了這幾十年,就盼著能等來一個親人,現在等到了,高德福也不算孤單了。”
他說這話時,眼角有淚,聲音卻異常堅定。
![]()
他帶著高家人詳細介紹當年高德福負傷、養傷、犧牲、下葬的過程,他說得很慢,像是怕漏了任何一筆細節。
高定新聽著,連連點頭,不住的道謝想要報答他的恩情,姜老漢只是擺擺手。
后來,原本想要把高德福的墳遷回祖墳的他們還是猶豫了。
“爺爺不會想走的。”高定新輕聲對父親說。
高厚學點頭,沉聲道:“對,他寧愿和戰友們睡在一起。”
最終,他們決定不遷墳,他們把準備好的遷墳材料悉數收起,只留下鮮花香火和滿滿的敬意。
“他屬于高家,也屬于這里。”
![]()
那天傍晚,夕陽斜照在山頭,墓地像一塊沉靜的畫布,溫柔而莊嚴。
從此之后,熊家咀的山林里,多了一群常來的客人。
他們年年清明到來,帶著三牲五果和父輩的記憶,只為對一個名字說一句:
“細爺爺,我們來看你了。”
山林還在沉眠,松柏依舊守望,而高德福,終于不再孤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