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掌握教育懲戒的節奏,也是決定教育懲戒效果的關鍵。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嚴濤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鄱陽街小學
前段時間,山西和廣西兩地相繼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再次引發公眾關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定了教育懲戒適用范圍、實施原則,以及執行、解除、申訴、救濟與監督等。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通過學習和培訓把握教育懲戒的尺度,還要掌控教育懲戒的節奏,這也是決定教育懲戒效果的關鍵。
“快”在控制,“慢”在決策。行為制止要快,作出最終懲戒決定要慢。
快速控制的情形適用于正在發生、具有危險性、破壞性或嚴重影響教學秩序的行為,比如打架、公然擾亂課堂秩序。教師必須立即介入,阻止行為惡化。調查評估之“慢”,適用于情節較為復雜、涉及多方或學生情緒激動需要冷靜的事件,從而避免在情緒驅動下作出不理智的懲戒決定。
教師對違紀行為要全面調查,不要急于下結論。“慢”下來,傾聽各方陳述,搜集證據,了解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明確是故意破壞還是無心之失、是個人問題還是集體矛盾。此時的“慢”是為了追求真相和公平。
教師與家長聯系不一定要“第一時間”,而應在了解基本情況、各方情緒穩定后,選擇一個能進行有效溝通的時間點,而不是在事發時怒氣沖沖地“告狀”。與家長溝通的目的不是通知,而是尋求教育合力。教師要“慢”下來,向家長客觀描述事件、說明學校的規則和懲戒的目的,共同商定幫助學生改正的方案。此時的“慢”是為了構建家校同盟。
“快”在啟動幫扶,“慢”在等待效果。發現問題后啟動教育幫扶機制要快,期待學生內在轉變和成長要慢。
“快”在啟動幫扶,是強調教育的即時性和主動性。懲戒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開啟更深層次教育的起點。一旦問題暴露,教師要迅速反應,將其視為一個教育契機,而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麻煩”。快速啟動幫扶的目的是向學生傳遞一個關鍵信息:懲戒的是你的錯誤行為,但老師不會放棄你這個人,并且會幫助你走出來。
“慢”在等待效果,是強調教育的長期性和規律性。行為的背后是認知、習慣和情感,人的轉變是一個反復、曲折的過程,“慢”要求教師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定力,避免因急于求成而給自己和學生帶來挫敗感,從而走向簡單粗暴的壓制。
教育懲戒權賦予教師一項權利,也是賦予其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用好教育懲戒權,需要教師成為行為問題的“診斷師”、個性化教育方案的“設計師”、家校合作的“協調師”和情感支持的“引導師”。教育懲戒中的“快”與“慢”,關乎教師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教育是“慢藝術”,教育懲戒的真正目的是能否促進每一個生命健康、向上、向善成長。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