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四中學生上課時,通過網絡與我家孩子所在班級同步進行。”近日,湖北十堰市鄖西縣第一中學一名高二學生家長稱,對方強制收取每個學生7500元網絡授課費,加重家長負擔,質疑此舉是否合法合規。對此,襄陽市教育局和鄖西縣教育局相關人士均表示,將進一步核實調查,如果涉嫌違規將嚴肅處理。
學校之間加強交流,本是好事。資料顯示,襄陽四中是中國百強中學、湖北省首批重點中學、湖北省示范學校,在當地擁有盛名。鄖西縣第一中學與其結對,想來也有取其長處、自補短處的意思。這種通過網絡同步授課的想法看上去很美,但具體方式是否科學、適用,其實是面臨考問的。
據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坐在教室里看電視聽網上講解,根本無法互動,網上授課老師也無法給他們解惑答疑,時間一久效果并不好。有時班上老師認為網課還沒有自己講得好,主動給學生講授知識,因此大多數學生都不認可這種授課方式。此種授課方式究竟是不是如家長所言如此不堪,當然需要權威調查,但這種負面反饋也揭示出問題所在:在推行這種教學模式之前,校方很可能未進行過民意調查,且在怨聲四起后也未做任何調整。
在這種情境中,有關方面自顧自地以收費為重,只能固化“學校唯利是圖”的觀感,激化矛盾,對教學秩序和教育生態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7500元對很多學生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憑空多出一筆巨額開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淡化了家校關系,顯得十分扎眼。
應該指出的是,以網絡同步授課之名強收費用,有巧立名目亂收費之嫌。盡管具體收費的是屬于第三方的科技小微企業,然而公眾完全有理由質疑兩校和該企業組成的“三角”關系是否另有曲徑通幽之處,甚至存在相互合作、利益共享的可能性。畢竟這一收費機制并未向有關部門報告過,也未向學生和家長通報過,更沒有進行過信息公開。以財務規定或有關紀律來審視,相關做法也是立不住腳的。
多年來,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部門三令五申嚴禁中小學以服務性收費、代收費名義亂收費。教育部也多次通報違規案例,以作警示。例如,一些學校違規收取暑假補課費、變相強制學生購買平板電腦違規收費、違規收取捐資助學款,受到嚴肅處理。然而,現實中,依然有個別學校罔顧民意,以“暗度陳倉”為能事。殊不知,怪象經不起追問、“內幕”經不起曝光,到頭來只能落得被舉報、被查處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個別學校慣以差別化分班、授課等手段,誘導學生家長“舍得投入”。這種“快慢班”式的區別對待既不合規定,也背離了教育改革的宗旨和原則。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全力深化教學改革、真心實意為學生著想,從細微之處關切學生和家長的感受,保持雙向奔赴的姿態,是學校的職責。反之,如果成天想著如何收費,甚至把教學當成一門“生意”,那就變味了。將心比心,不顧家長承受能力強制收費、變相撈錢的手段,吃相何其難看?
對此,不僅學生家長應當理直氣壯地說“不”,主管部門更須強化監管,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大整治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保持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高壓態勢。而針對亂象所暴露的漏洞和隱患,相關部門也當加強收費管理,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做到透明化、程序化,堅決遏制不規范收費且問責到底。同時,也要重視一些中小學的困難,增加教育投入,消除以亂收費方式彌補資金不足的沖動。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