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 id="ue9b1"></blockquote>
    
    

    <style id="ue9b1"></style>
      <sub id="ue9b1"><p id="ue9b1"><form id="ue9b1"></form></p></sub>

      <strong id="ue9b1"><button id="ue9b1"><mark id="ue9b1"></mark></button></strong>
      成年午夜性影院,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高瑞杰 | 經學的突破與普適——以《春秋》經為核心展開

      0
      分享至


      摘要:經學的突破性(或革命性)與普適性面向構成經學內部的兩重張力,此尤以《春秋》學最為典型。如何定位其制作者孔子,則直接決定了看待此一張力的立場。簡言之,因由孔子制作六經,尤以作《春秋》為最,故可凸顯其截斷眾流、生民未有、賢于堯舜的革命性的一面;緣其制作取法天地陰陽、三世漸進、文質兼備,常稱為萬世立法,因而具有普適性的一面。孔子作為精神突破后文明秩序的擔綱主體,既“賢于堯舜”,又“樂道堯舜”,呈現出開新、普適的特質,突破性與連續性亦集于一身。要之,突出孔子的革命性是強調孔子制作新王之法的合法性;而突出孔子制作的普適性是強調此萬世之法的永恒性與普遍性。既正當又永恒,是經學所追求的核心訴求。將這種張力推向極致,便會衍生出晚近以來的經學革命,而背后之大同理想,亦內蘊于傳統之中。

      關鍵詞:突破;普適;經學;《春秋》;三統論

      《禮記·禮運》中孔子闡釋由“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到“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范式轉變,構成了整個經學史的政治史或文明史的兩重進路,即從堯舜到夏商周產生的巨大斷裂。這一斷裂直接影響了殷周之變、周秦之變乃至秦漢之變,以及對孔子身份的理解——他更應被視為革新者,還是傳承者?由此衍生出經學的突破性與普適性之間的張力。

      正如康托洛維茨在《國王的兩個身體》中提醒我們的,國王有一個“自然之體”,肉身可生病、會疲弱、可朽壞;同時,國王另有一個“政治之體”,永遠存續、不可朽壞①。事實上,不僅歐洲中世紀存在“國王的兩個身體”,在政治神學中,這樣一種現實與理想、世俗與神圣、斷裂與永恒之間的分離與張力,幾乎無處不在。

      以經學為例,在天道、經典、圣人所形成的經典根基中,天道體現出普遍性的一面,而圣人與六經的關系,因周、孔之辨而頗有分歧:如果強調孔子制作《春秋》乃至六經的功績,孔子的革命性與突破性的一面就會展露出來,歷史則會產生一種斷裂性,一種與過去相分離異轍的態勢;如果強調孔子祖述周公之道,則圣人與六經更多地呈現為一種文明的傳承與延續性,而圣人的革命性、創獲性的一面將湮沒無聞。

      這種張力訴諸政治形態,便可呈現為禪讓、革命抑或改制等數種政治模式;訴諸經史關系,便可呈現為歷史與價值的張力;訴諸經典,則有因事明義(讀史明智、我注六經)與借(托)事明義(六經注我)的差別……因緣而下,保守、激進、改良、左右,等等,皆與之息息相關,可見其豐富性。

      《文心雕龍》云:“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1]其稱道、圣、文三者為“文之樞紐”,所論對象雖為文體,然溯其源則是由其對經學的深切體認而來。在經學視域中,天道、圣人與經典,可謂須臾不可分離。《四庫》館臣提道:“經稟圣裁,垂型萬世。”[2]經學首先要論證其合法性,而合法性首先要解決的是其在歷史中的定位問題,即與前代的因襲損益關系。這里必然就會涉及經學的革命性與普適性問題。而討論經學的革命性與普適性,此尤以《春秋》學最為典型。而如何對其制作者孔子進行定位,則直接決定了經學的這一兩重面向。

      一、孔子受命制作(改制)的革命性面向

      強調孔子受命制作,即強調其革命性的一面,應關注的要素有:其一,孔子確實稟受天命;其二,孔子受命改制;其三,孔子改制的標志為作《春秋》。《春秋》黜周(新周)王魯,立新王之道,即已宣告新王受命,并廢黜舊制度與舊法度。

      (一)強調孔子受天命

      事實上,孔子與前代有德有位之圣王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有德無位”。為何他可以受天命,與歷代圣王比肩?孔子弟子及其后學如是申說。

      強調孔子有超越先代圣賢之德性。顏淵贊嘆孔子“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3]5409,子貢亦稱贊孔子“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3]5408,“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仲尼不可毀也”[3]5504,等等。可見對于孔子德性的推崇,從其弟子開始。

      事實上,就孔子而言,其未必沒有明確的載道意識,如其困于匡地時,由衷地感慨:“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3]5408此間體現出一種“斯文在茲”的自覺性。也因此,他才會有初時“鳳鳥不至,河不出圖”[3]5408的哀嘆,以及“天下有道,丘不與易”[3]5495的決絕。正是孔子這種自覺的受命與救世意識,成為激發后學不斷圣化孔子、凸顯其突破性與超越性面向的根本動力。

      與孔門后學相較,孟子對孔子更是推崇備至,又稱“夫子賢于堯舜遠矣”[4]5842,明確將孔子地位凌越于堯舜圣王之上。《孟子·萬章下》又載:“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4]5962《孟子·公孫丑上》又曰:“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4]5842,“仁且智,夫子既圣矣”[4]5841。需要指出的是,對孔子德性的推崇,是孔門后學的一貫舉措。

      對于孔子因何賢于堯舜,漢儒訴諸假設之辭,宋儒則落實于孔子傳道之功上②,要之皆強調孔子制法的重要性。正如《禮記·中庸》所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大德者必受命。”[5]3533孔門弟子及其后學如此盛譽孔子之德性,也是希冀其“以德致命”。他們認為如孔子如此大德之人,必當得到天命青睞,這是一種理念上的應然性。

      孔子即有“賢于堯舜”之充盈德性,又立志于人倫教化,那么在應然上的“受天命”必然會在實然上得以應驗。因此漢代以降,明確其受命有天降之符應,西狩獲麟,即是其“受命之符”③。如董仲舒云:“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致者,西狩獲麟,受命之符是也。然后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間,而明改制之義。”[6]157其以為“西狩獲麟”事件就是天降命于孔子的符命,由是孔子方作《春秋》,以明受命改制之法,則此事件可視為吉兆,孔子受此啟示,當備受鼓舞。

      漢代人在此基礎上,多認為孔子受天命,而又因其無位,故獲封“素王”,即“無冕之王”,以作《春秋》為其事業。如王充言:“孔子之《春秋》,素王之業也。”[6]29賈逵稱:“孔子覽《史記》,就是非之說,立素王之法。”[7]3705鄭玄亦云:“孔子既西狩獲麟,自號素王,為后世受命之君,制明王之法。”[7]3705諸儒皆肯定素王孔子制法具有神圣性。

      關于孔子受命,經緯書渲染,漢代還附會出很多神異怪誕之事,一者言孔子在黑白赤三統循環中,亦受命,當代周之赤統而為黑統。如《春秋演孔圖》載:“孔子母征在夢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8]367《論語撰考讖》載:“叔梁紇與征在禱尼邱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8]773皆強調孔子當直接代周為黑統。

      另一者則強調在五德終始序列中,孔子與秦同樣居于閏水之位④,而孔子所受天命實為制法之權力,即為火德赤漢立法。如《春秋緯》云:“丘水精,治法為赤制功。”又云:“丘覽史記,援引古圖,推集天變,為漢帝制法,陳敘圖錄。”[8]646不過認定孔子之形象,相信孔子的確稟受天命,是自孔子后學以至于漢儒的共識。

      (二)強調孔子受命而“制作”

      自孟子發端,又經漢代經師之推衍,孔子獲麟受命而作《春秋》,即為其受命后之具體實踐。故漢人稱《春秋》定名,以為哀公十四年春獲麟,秋成書,故稱“春秋”,由是亦有天道論上的意涵。需要強調的是,天授命孔子制作的方式與前代圣王不同,其授命給孔子改制之權,其權主要在于“書寫”之權而非實有天下之權,因此,孔子改制,主要以“書寫”的形式展開。

      《孟子·滕文公下》歷數自禹、周公以來的圣王史跡,最終落腳于孔子作《春秋》之上,并稱:“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4]5904將孔子與其他兩位圣王并列,指出他們面對不同時代的危機(自然危機、政治危機、人倫危機)都分別作出相應舉措,以成就其圣王地位。

      尤其孔子有德而無位,其圣王地位的奠定通過作《春秋》筆削褒貶的方式而得以實現,王道教化以“書寫”的形式展開,書寫者成為制法圣人,其書寫文本成為治亂經典,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圣王德與位的分離。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4]5932此處亦呈現一種王道教化的轉進歷程,經典轉移是此一轉進的顯著特征,《春秋》亦成為當下王道教化的核心經典。

      劉小楓指出:“孔子的書寫(筆削)本身,就是革命行動,且勝似湯武的革命行動。”[9]在漢代《公羊》家看來,孔子改制法度即是“革命行動”。周天子仍在位時,孔子便在書法上對周王與周法予以黜退,作《春秋》當一王之法,這一行為本身包含著新王之道,即“損周之文,益殷之質”,體現出孔子制作的革命性的一面。

      (三)孔子制作《春秋》有黜周(新周)王魯,立新王之道之意

      孔子制作《春秋》有黜周(新周)王魯,立新王之道之意,可謂今文家之共識,且又可涉及三統說。關于孔子作《春秋》有革命之義,歷代論之甚詳。《春秋繁露·玉杯篇》云:“是故孔子立新王之道。”[6]28《春秋緯》載:“作《春秋》以改亂制。”[8]646《說苑·君道篇》稱:“孔子曰:‘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德不亡,周德不作,周德不亡,《春秋》不作,《春秋》作而君子知周道亡也。’”[10]這些表述皆是強調《春秋》當新王改制之義。

      就何休而言,其在董仲舒“黑白赤”三統說的《公羊》舊說基礎上,強調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之“三統論”,并突出《春秋》“王魯”之義⑤。《春秋》以魯為王,即以魯隱公為始受命王,當上黜杞,而視周、宋為新二王后,形成新“三統”說。《春秋》宣公十六年何休解詁:“孔子以《春秋》當新王,上黜杞,下新周而故宋,因天災中興之樂器,示周不復興,故系宣謝于成周,使若國文,黜而新之,從為王者后記災也。”[11]13此處書周災,與宋災、齊災等諸侯國有災辭例略同,是將周視為一個新諸侯國,以示魯已受命為王,故尊周為王者后之意。

      凡此,皆強調孔子截斷眾流之革命性特質,關于經學所論革命性一面,其他經典亦有載述⑥。如孔子所作《彖傳》載:“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孔穎達疏:“計王者相承,改正易服,皆有變革,而獨舉湯、武者,蓋舜、禹禪讓,猶或因循;湯、武干戈,極其損益,故取相變甚者,以明人革也。”[12]可見孔子于《彖傳》中即對革命說頗多肯定。不過結合孔穎達所論,在今文經學的內在理路中,革命似乎有廣、狹二義。

      就廣義而言,革命可以包含征伐、禪讓、素王改制三種形態。相較于禪讓,孔子的素王改制不論在時間上還是內容上,都更接近于征伐,因為二者革命的對象都是末世昏暴之君⑦。事實上,結合《孟子·萬章上》所載“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4]5955可見,在孟子之時,將唐虞禪讓之道與夏商周三王以降世襲之法作調和,已成為一種潮流。而以今度古,革命論在文明史上便可獲得更廣泛意義上的肯認。

      即如孔子的素王改制,亦與湯武革命有諸多相似之處,如陳柱云“孔子獨于《春秋》之首,著王正月之文,《公羊》以為王指文王,蓋以文王為受命之君;武王革命,實基于文王”[13],即強調孔子作《春秋》以“文王”為王的革命意圖。事實上,近代以來,熊十力、蒙文通、陳柱諸儒皆從經學傳統中張皇儒學革命之義,意即挖掘孔子革命性的面向,與近代革命浪潮的主流敘事合流,從而將孔子塑造成革命說的鼻祖,擁有如此高度的前瞻性與先進性特質,便可使儒學亦可開出“新外王”來。

      不過需指出,在傳統儒家視角中,孔子之前的革命典型事件為湯武革命。關于武王伐紂之事,《論語》中始終認為“并不究竟”。如其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3]5362歷代注家大多數認為孔子褒揚堯舜治道的程度,遠過于湯武革命,即是因為革命不及禪讓,征伐終歸不及圣圣相承之美譽⑧。這一點,孟子亦有同調之論,“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4]6025,都認為湯武革命與堯舜禪讓相比終究未達一間。可見,吊民伐罪之革命雖然“順天應人”,但終究會兵戎相見、流血漂櫓⑨,這與儒家仁民愛物之理念有所捍格,因此只能算“盡美”而“未盡善”⑩。

      那么,孔子之革命是否也是“不究竟”的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這又當從革命的兩重性中厘析:首先,孔子的素王革命僅是書法革命,自然不會發生實際的“流血漂櫓”的慘劇,或許其未采取征伐革命之前法并非不得已之舉,而是主動放棄傳統的征伐革命這一手段,以從更廣闊的視域下完成對于前代圣王的收攝;其次,誠然素王革命亦是對于前代治道的某種否棄,似乎不如堯舜之圣圣相承更為正大。

      然而事實上,素王革命與夏商周三代亂世相繼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因為素王革命本身處于亂世相繼階段,因此必須有對于前代衰敝的反省與揚棄,從而展現出其革命性的一面,而這種革命面向,恰恰體現其徹底性的面向。而且,素王革命可以說融合了湯武征伐革命與堯舜禪讓革命之長:在革命之始,乃以“征伐”之方式革周;于革命之終,又以禪讓的形式將《春秋》之義傳于后王。因而又可稱孔子革命為“絕對的突破”。

      總之,在今文經學家看來,正因為孔子出類拔萃、金聲玉振,其德性生民未有、圣集大成,因此可以賢于堯舜,以德致命,西狩獲麟即是其受天命之符應,而后制作《春秋》,春作而秋成,以書法革命完成對前王的揚棄與收攝。

      二、孔子制法的普適性面向

      事實上,歷代《公羊》家多強調孔子為萬世制法的普適性面向,其中何休作為《公羊》義例之學的奠基性人物,對此問題參研頗深。可通過以下五點,來呈現何休在“三統三世”視野下對孔子制法的普適性證成。

      其一,凸顯《春秋》“正五始”之義,強調政教秩序的普適性與統攝性。如《春秋元命苞》對開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解釋道“黃帝受圖有五始”,“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五者同日并見,相須乃成”[8]389。即《春秋》開篇所書“五始”九字,實則闡發了從天道、自然、時令到人事、政教等起始之意,可見其兼包天道、人事二端,具有普適性,并突出“始”在政教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何休承襲其論,在隱公元年此處認為王者“敬始重本”方為政教之根本11,合理政教制度的完滿實現,莫不由正始而展開、流衍,以臻完善。何休強調“正月”為政教之始,在政教體系中居于核心位置。《春秋》開篇言“王正月”,《公羊傳》以為即“大一統”義,何休解詁:“統者始也,總系之辭。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蟲,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14]12其意是將天地間一切人事與自然物,皆系于正月,使得政教得以一本,由此可見“正月”之溥博貫通與權威性,亦可見孔子制作《春秋》的普適性維度。

      其二,與董仲舒屢言“《春秋》應天作新王之事,時正黑統”[6]187,《春秋》及漢治皆需“用夏之忠者”之論相比,何休不愿“顯用夏正”,這與其對《春秋》為漢制法之論的轉變相關。若如董仲舒所論,《春秋》實與繼周之實際王朝無異,則其亦當遵循三統往復之規律,不可避免失道衰亡之命運,此既與漢之德運相悖,又不足為漢治所取法12。何休面對這一理論困境,力圖淡化《春秋》作為“黑統”的局限性,而突出《春秋》具有“萬世法”的普適性13。這種強調,使《春秋》作為漢世“國憲”的說服力更強。

      其三,何休借助《春秋》“三統說”確立其新王地位,又自覺切割新王之法與“三教法”之關聯,強調《春秋》“損文益質”之特色,有意避免其重蹈“夏道忠”之舊轍,跳出“三統改復”之歷史循環論14,從治道損益的實際運作舉措入手,主張文質兼備,以為后王之法15。其說一方面強調《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6]205,另一方面又不廢尊尊之義,可見其融通性,此理論轉折不僅具有方法論的突破,亦具有現實意義。

      如傳統三王治法,呈現為一種“始—興—衰”的治亂模式,《樂緯》載:“天道本下,親親而質省。地道敬上,尊尊而文煩。故王者始起,先本天道以治天下,質而親親,及其衰敝,其失也親親而不尊;故后王起,法地道以治天下,文而尊尊,及其衰敝,其失也尊尊而不親,故復反之于質。”[8]362這里強調一王始興,有其一定的政教運行宗尚,至于中后期,則此政教風習必然會有積弊,呈現衰亂之跡象。而何休《公羊》三世說,則是“衰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漸進太平方案,已跳出“盛—衰—盛”之循環模式,而在書法上日進于太平。

      《春秋》至太平世,既重親親,又重尊尊,并無頹弊之勢。《春秋》文質說不僅強調“損文益質”之道,亦重視周文“尊尊”之義,并凸顯其繼承周文之面向,可謂文質備于一身。何休在此用《春秋》三世說將文質觀消解于其中,即《春秋》“新王”雖因前代之衰而起,但其運行規律卻并非如一般王朝那樣呈現“興—衰”路徑,而是呈現“起衰—升平—太平”之漸進進程,其特點為“日新日成”之狀態,這種“文著太平”的歷史漸進觀與“奉天法古”的本體論結合起來,從而呈現一種嶄新的儒家歷史哲學。

      其四,孔子作《春秋》之治法,當在漢為漢、在宋為宋、在清為清、在百世而為百世,此更呈現出一種經學治法上的普適性維度。如皮錫瑞稱:“孔子作《春秋》以治萬世……在漢言漢,在宋言宋,在清言清。”[15]此說以漢末《公羊》學殿軍何休為代表。何休解詁強調“明《春秋》之道,亦通于三王,非主假周以為漢制而已”[14]131,即強調《春秋》之普適性維度。不過,正因為其普適,“在漢自當可為漢制法”,而“在漢言漢”,仍無妨孔子制法的普適性與恒常性。同時,何休又突出孔子制法超邁于百王處,其太平制亦更具普適性,“樂其貫于百王而不滅,名與日月并行而不息”[14]1201。

      此《春秋》之義法可與日月天地相侔,可見其美備。此制核心在于“太平世”,其法可為百世所取鑒,而孔子亦因制作此恒常之道,完成其至圣地位,遠邁于先圣。何休借此“著致太平”之書寫,將儒家對仁政理想、大同世界的愿景充分展露,也體現其對孔子及制作之法的推崇。《春秋》通三王之道,文致太平,其“托言賦義”的制度設計,使其呈現豐富的詮釋空間與義理內涵,也更具超越性與涵攝性,故可面向百世,以為后王法,更無偏弊。

      其五,《春秋》是經非史,以道定事,而非以事明道。這里要提到《春秋》的一個重要特點:托事以明義,其歷史性與價值性之間的張力,頗為學界關注。此處可分梳出兩種經史關系:《公羊》家的“借事明義”與《左氏》家的“據事明義”。

      首先,對于史籍運用的態度,《公羊》家強調“托史”,托王于魯,以《春秋》為備,強調《春秋》內部的自洽性;而《左氏》家注重“據史”,以史為鑒,秉筆直書,追求括囊眾典、網羅眾家,以求史跡完整呈現。

      其次,對于圣人筆裁的意義,《公羊》家注重史籍“加乎王心”的價值,如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為見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16]《左氏》家則強調褒貶寓于史跡之中,《春秋》據事直書,而善惡自見。

      最后,對于歷史與價值的張力,皮錫瑞稱:“論《春秋》借事明義之旨,止是借當時之事做一樣子,其事之合與不合、備與不備,本所不計。”[17]其認為史實是價值的筌蹄,是可以舍棄的。方苞則稱:“(《春秋》)其文則史,而義即于是乎取焉。”[18]此又以為史文本身即可明義,強調歷史與價值的同一性。此兩種經史關系雖然殊異,卻與追求客觀性、如實呈現、以事還事的現代蘭克史學派有根本不同。

      總之,因《左氏》家過于強調“史承赴告”的重要性,常常抹殺孔子“加于王心”的實際筆削之功。《公羊》家因而強化孔子立法垂教之用意,將微言大義凌駕于史事之上,凸顯了這種史、義之間的張力。而劉逢祿更是將《春秋》這種歷史與價值的張力推向極致,其言“魯愈微,而《春秋》之化益廣……世愈亂,而《春秋》之文益治”[11]8-9,強調《春秋》之道甚或以否棄歷史真實性為前提,進而方可獲得恒常之義,可謂振聾發聵。

      三、孔子作《春秋》與堯舜大同之治同道

      在傳統《公羊》家看來,孔子書法革命只是因應夏、商、周三代以降之亂世,而欲“回向堯舜”,以復古為解放。《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云:“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義以俟后圣,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19]25在“西狩獲麟”這一明確的受命符號感召下,孔子制作《春秋》,以昭明新王之制;但文中又稱“樂道堯舜”,即自覺地“回返”于“宇宙論秩序”之中,呈現為一種既突破又回返的文明特質16。由是,孔子制作“黜周王魯”的革命行動,又成為回返至從前堯舜之治的“復古”之舉,其作《春秋》樂道堯舜,與堯舜大同之治同道,體現其古今一揆的普適性面向。但在表面上,這對其革命實踐的徹底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解。

      須知,此間張力頗難調和。如果強調孔子制作的革命性意義,因而推崇“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11]152,那么所謂的“堯舜盛世”,自然亦因收攝于孔子折中裁奪之下,而被晚清今文家徑直認為是孔子的“假托”17,由此將這種推尊孔子的思路推向極致。但在漫長的經學時代,天命—圣人—經典的體系穩如磐石,經史傳統并沒有受到現代實證考古,歷史、社會學等學科的沖擊,因而保證五帝三王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并無太大問題,經史關系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但是漢末何休、鄭玄諸經師產生的今古文經學之爭,顯然已將經學這種潛在的張力呈現出來。

      了解此間復雜性,仍然要回歸到問題的原初起點,關注《公羊》家是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的。《公羊》家既重《春秋》改制義,以為孔子作《春秋》為后王立法,故當“賢于堯舜”;同時又言“君子樂道堯舜”,以“法先王”為尚,有諸多復古面向。在此過程中,先王法與《春秋》制、古與今之位階差異,實需作出決斷。仔細梳理何休《公羊》學,可知漢代今文家對“古”及“先王法”之理解可分為兩個層次。

      其一,三世說所欲漸進至王道太平之理想狀態,實際上就是復歸古圣明王之王道治世,此亦為今文家通義。漢代今文家所言復古,并不拘泥于實然之客觀歷史呈現,而是一套作為現實政治典范之應然理想價值體系,是王道教化理想的敞開狀態。何休所推崇古道,亦有此面向,其所論“古者”義多采《尚書大傳》《禮記·王制》《白虎通》《穀梁傳》等今文經典,其內在理據常本于天道,具有恒常性18,亦多體現為一種價值理念,與“理”“禮”相合。

      其二,在《春秋》改制義指導下,“古禮”亦可作為典范而成為“新王之法”的邏輯起點,《春秋》新制在其基礎上得以改進與推拓。事實上,所謂價值層面的王道教化,往往因落實于具體的政治歷史場域中而形成“王跡”,即先王之制,此種先王之制或有恒常之義,或有隨時遷變之需,孔子作《春秋》為明王之法,對先王“古道”有因有革,亦合情理。

      《春秋》所申新制大致有:大一統制、夏時制、嫡長子繼承制、親迎制、三田制、三年喪制、三等爵制、七等官制、郊制等。凡此諸制與“古禮”有諸多差異,亦可明圣人制作不是單純依循古制,而有垂法百世之意。且在三世說中,圣人不僅點明王道教化的最終理想形態,而且亦呈現王道教化漸進完備之動態進程,確有超拔“百代圣王”之處。由先王法至《春秋》制,實有漸進趨勢。

      在《公羊》三世說指導下,孔子所制《春秋》法兼具漸進與復古之義,既有對古禮之認可,亦有對新制之推崇,且二者實有相通之處。不過,古禮作為一套先王政教之典范,亦可成為《春秋》新王之法的邏輯起點,《春秋》因其寓孔子“假托”之旨與“改制”的深意,超邁于先王政教體系之上,更具完備性與普適性。由先王法至《春秋》制,確實有漸進趨勢,此亦為今古經學之爭之大要。抑或說,從治道的角度而言,堯舜之治是圣王完備之制;而從書法、治法的角度而言,孔子以六經經典收攝帝王之統,在“回向堯舜”的過程中,本身亦參與再詮釋,從而在義法上超克了前者,完成了更大程度上的普適性。

      四、孔子革命說仍當以三統說為支撐

      《禮記·禮運》中孔子闡釋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到“大道既隱,天下為家”[5]3062的范式轉變,構成了整個經學史的政治史或文明史的兩重進路,即從二帝到三王的巨大斷裂,這種斷裂背后的因素被孟子歸結為天命使然,“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4]5955,亦可謂之“時勢”19。董仲舒又將先王政教譜系大致分為兩種形態:“繼治世”與“繼亂世”20。

      堯舜禹之圣王時代為治世,治世圣圣相因,篤志守道,道未有失,政亦無弊;自禹以降三王時代為亂世,道漸有偏弊,故末世常有失道亂政之事,繼起之王需更作損益,以救道之失。由此可見,大道既隱,自禹以降已處于亂世相繼之時,堯舜治世之道自然無法完全因循,新的治道模式的探索,才是當務之急,孔子制作之意,更多面對的是三王以降之世,其革命之義,亦集中因應于三王亂世相繼之時。不過,因緣于普適性維度的追求,即使是面對“繼亂世之三王以降”之時,孔子制作亦不僅僅強調革命的斷裂性,而仍有“通三統”這一理念作為支撐。

      孔子所制之法雖面向百世,亦當施于當下,因此必須觀照現實際遇,而內蘊世俗性的面向。面對當下、朝向未來而制作,就必須處理所制之法與過去的關系,而將孔子之法引入“通三統”,便恰切地處理了這一問題。事實上,《公羊》家董仲舒創三統說,強調圣王受命應天,必須依據黑白赤三統循環往復,實兼禮儀象征義與實質變革義;又將《春秋》納入三統譜系中,以《春秋》當新王,存商、周為二王后,并匹配一整套政教制度設計,使得《春秋》可為漢治所取法,而后此一觀念可謂深入人心。如《漢書·谷永傳》載:“垂三統,列三正,去無道,開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20]《白虎通·王者不臣》:“不臣二王之后者,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統也。”[21]

      《公羊》三統說強調一種政教秩序的延續性,是一種整體性的視野,試圖收攝前代政教之經驗,而不局限于當下,此中既體現出對當下局限性的清晰認知,又通過三統的整體認定體現出此套治法的公共性與普適性維度,其用意可謂深遠。不過,成熟的“通三統”之說自漢代《公羊》家宋均、何休所論“三科九旨”之說后,方蔚然風行。結合何注,可知《公羊》“三統說”有兩重意涵。

      一方面,在“不顯改周正”前提下,以“周正月、二月、三月”為三統,此雖似“主周”而言,然實借此闡發“尊圣重統”之義。《公羊傳》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何休解詁:“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月,夏之正月也。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統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禮樂,所以尊先圣,通三統,師法之義,恭讓之禮,于是可得而觀之。”[14]57

      據“三正”說,周二、三月為殷、夏之正月,周代春時三月正好代表王道三正之全體,時君立,當法二代先王,故《春秋》于春三月俱書“王”,可謂尊重三王之道,亦強調《春秋》書法折中三代,具有“萬世法”之特質。何休強調《春秋》作為萬世法之特質,與其堪為漢法,二者并不矛盾。在何休看來,漢治需要一套恒常完備之法,而《春秋》所制“通于三王”之法,正可為其取法。

      另一方面,《公羊》家強調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之“三統論”,并突出《春秋》“王魯”之義。《春秋》以魯為王,即以魯隱公為始受命王,當上黜杞,而視周、宋為新二王后,形成新“三統”說。關于存二王之后,亦可與《論語·為政篇》“百世可知”之禮相對讀。前文已揭,“通三統”“存二王后”體現出政教之公共性維度,由此推衍,則夏因于堯舜之禮、五帝因于三皇之禮,皆為題中之義。由是,歷史便在有因有革、有損有益中得以傳承。當然,這里的“存”,更強調的是“因”和“益”的面向。因此即使是革命的對象,依然具有學習的可能性。總之,“存二王之后”的核心要義是傳承,強調一種延續性,一種根脈上的傳承,此是通三統的核心要義21。

      事實上,對于堯舜的推崇,更多的是一種文明史的刻畫,正如《孝經鉤命訣》所言:“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五伯騖。”[8]728其所呈現的文明史敘事是一種墮落的歷史秩序,用沃格林的話講,即“從帝到王的轉變,是一條從宇宙論秩序到人類學秩序的序列”[22],這里呈現的是“回返型”的中國文明特質。“通三統”的政教設計,則是以時王為核心,處理如何與前代政教模式并存的問題,更多體現的是治法層面的實踐需求。

      因而,就三統治道而言,尊重前此兩代之二王后,而黜退更遠之帝王,呈現一種“遠者號尊而地小,近者號卑而地大”[6]200的“親疏之義”,這是以己為核心展開的差序格局;從政教文明史而言,堯舜之制為大道之行時美備之制,三王以降亂世相繼,革命說成為面對前代治法的主流敘事,“樂道堯舜”,也是孔子制法的夙愿所在,這呈現的是對文明史的整體判斷。

      在“天與子則與子”之大道既隱時代,革命論是最有效地應對政治敗壞的制約手段,三統論則有效地勾連了大道顯、隱時代的治教與治法,這正是孔子以書法收攝帝、王之統的價值所在。陳赟指出:“孔子以六經的述作,開辟圣人之統,而得以承繼帝、王之道,以圣人之統函攝帝王之統,并從而開辟一個政教新時代。”[23]如此更能體會到六經之普適性的維度。

      總而言之,經學基于當下而又面向未來,因由這一背景,呈現出“存舊”與“開新”兩重面向:因其“存舊”,故存二王之后,對前代圣賢事業亦有因襲借鑒;因其“開新”,故果斷黜周,以《春秋》當新王,以示對于前代衰亂政局的抗議與否棄。因其是素王受命,文致(書法)制作,故托王于魯,假魯以為王義,呈現出一種歷史(史事)與價值(王心)的張力。

      結語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唯因孔子鑿破鴻蒙的革命性面向,故而被譽為“生民未有”“賢于堯舜”,歷千萬祀與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然其制作又并非出世法,“監于二代”,損益三王,采擇七代,圣集大成,因而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從而不使儒學墜入凌空蹈虛之宗教。

      《春秋》呈現出的這種歷史性與價值性的張力,其實就是力圖跳出確定性的窠臼,以追求經學的普適性。那么時至今日,我們為什么還要強調孔子制法的普適性呢?正如張翔所指出的:“康有為的經學闡釋之所以要以大同為重點,主要是因為,在他看來,孔子在當代仍然能夠‘范圍’世界、‘范圍’萬世,關鍵就在于其學說早就包含了大同思想。或者說,只有發掘孔子學說中的大同思想,才能證明孔子思想在當代世界和共和時代的至高價值。”[24]

      晚清民國諸多儒者經師皆強調孔子制法的普適性維度,而紛紛青睞《公羊》三世說,即是為了激發經學的普適之意,使經學仍能具有范圍天地、垂型萬世的作用,以維系大一統的治道理想。誠然,近代學者身處救亡與啟蒙的雙重變奏之中,救亡迫在眉睫,無法從容涵攝中西,因而也有諸多矯枉過正之處。事實上,革命性與普適性、斷裂與永恒、世俗與神圣,原本就像“國王的兩個身體”,因其分別面向過去、當下與未來,各所所施,可相容無礙。

      總之,由于對經學確定性底層邏輯的追求,仍然要立足于經典本身,通過辭例推求大義,以把握其文明傳統的自身脈絡;由于經學的普適性訴求,則應兼容當下與未來的諸多價值理念,使經學呈現更為豐富的未來法面向。其實,經學展現的多重面向,恰是其普適性之表征,亦為指引當下實踐提供了無盡啟迪。

      參考文獻:(滑動可瀏覽完整版)

      ①[德]恩內斯特·康托洛維茨、徐震宇譯:《國王的兩個身體》,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②趙岐注:“以為孔子賢于堯舜,以孔子但為圣,不王天下,而能制作素王之道,故美之。如使當堯舜之世,賢之遠矣。”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5842頁。在漢儒那里,先圣王確實是可以比較的,孔子有德無位,卻能制作素王之道,以傳于后世,其若置于堯舜之世,當更賢能,將此“賢于堯舜”做實理解。而朱子云:“程子曰:‘語圣則不異,事功則有異。夫子賢于堯、舜,語事功也。蓋堯、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萬世。堯、舜之道,非得孔子,則后世亦何所據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18頁。宋儒則強調孔子與堯舜之道同條共貫,而孔子主在紹述傳道。

      ③其實,圣王受命之征兆需靠符命來保障,可謂淵源有自。鄒衍即云:“凡帝王者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于下民。”祥就是符命。參見楊權:《新五德理論與兩漢政治:“堯后火德”說考論》,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9頁。

      ④按:孔子為有德無位,秦君則為有位無德。

      ⑤董仲舒雖然亦曾言“王魯”“緣魯以言王義”,但其說“假托”義強,且強調《春秋》“正黑統”而“親周”,并無“黜周王魯”之義。參見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79—280頁。相較而言,何休更為強調“王魯”義,其“尊本重始”“存二王之后”諸說亦由此推衍。參見高瑞杰:《試析〈禮記〉“自某始”與〈公羊〉“托始”之義——兼論賢圣改制義》,載《復旦政治哲學評論》第11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1—74頁。

      ⑥如就漢代而言,即有《齊詩》五際說:“《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牧》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鴻雁》在申,金始也。午亥之際為革命,卯酉之際為改正……《大明》也,然則亥為革命,一際也;亥又為天門出入候聽,二際也;卯為陰陽交際,三際也;午為陽謝陰興,四際也;酉為陰盛陽微,五際也。”又有《京房易傳》“四時”革命說:“五行光明,四通變易,立節天地,若不變易,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和易,不可以為典要,唯變所適。”可見在漢代,革命說可謂蔚為大觀。

      ⑦參見涂漢培:《從今文學論儒家革命的三種形態》,《春秋學研究》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第106頁。

      ⑧朱熹注:“韶,舜樂。武,武王樂。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舜紹堯致治,武王伐紂救民,其功一也,故其樂皆盡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遜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誅而得天下,故其實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湯放桀,惟有慚德,武王亦然,故未盡善。堯、舜、湯、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時然爾。’”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68頁。

      ⑨不過,孟子一直試圖淡化唐虞禪讓與湯武革命之間的張力,因此賦予湯武革命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蘊。如面對經典里所載湯武革命導致“流血漂杵”的史料時,其采取了懷疑的態度,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盡心下》)其認為以仁伐不仁,百姓只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因此理論上不會出現“流血漂櫓”的現象。

      ⑩按:即革命在法理上雖然正當,卻無法在道德上獲得至善之褒獎。

      11按:《白虎通·三正》云:“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統,謂三微之月也。明王者當奉順而成之,故受命各統一正也。敬始重本也。朔者,蘇也,革也。言萬物革更于是,故統焉。”參見陳立:《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2019年版,第362頁。其所論“敬始重本”之義,正與緯書、何休所論若合符契。

      12事實上,漢武帝所問實為尋找“久而不易之道”,但如董仲舒所言漢當用“夏之忠”制,則仍為一時權宜之制,非常道。董氏雖亦有質文相救之法,但實未提升到漢世治道之高度。

      13事實上,《春秋》在《公羊》學理論中,實包含兩重意涵:其作為黑統,是將其視為一朝;其作為孔子法,則往往具有普適性。《春秋》作為與三代并列之一朝與其作為經世大法,意涵頗不同,需謹慎區別。此兩者在董仲舒那里往往合一,而何休極力將之分殊,更突出《春秋》為孔子制法的“常道”性質。

      14蔣慶言“通三統之說,絕無三統循環之義”,“依《白虎通》,二王之后若有圣德天下所安可復受命而王,不必按照黑白赤的‘運次’循環,故三統說中新王王天下取決于天下所安,而不取決于所謂‘運次’”。蔣慶:《公羊學引論:儒家的政治智慧與歷史信仰》(修訂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57頁。此說仍需斟酌。《白虎通·三正》云:“二王之后,若有圣德受命而王,當因其改之耶,天下之所安得受命也,非其運次者。”盧文弨云:“此有脫誤,疑是‘當因其故,抑改之耶’,下云‘天之所廢,安得受命也’。且‘非其運次者’,蓋即一姓不再興之義。”以此而言,此處宣揚“一姓不再興”之義,顯然與蔣氏所推結論有間,“三統論”當有一定規律無疑。陳立:《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2019年版,第367頁。

      15不過,董仲舒亦曾以質文相救定位《春秋》。如《春秋繁露》之《玉杯篇》云:“《春秋》之序道也,先質而后文,右志而左物。”《十指篇》云:“承周文而反之質。”《王道篇》云:“救文以質。”蘇輿即言:“此董說《春秋》旨。”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6頁。只是由于董氏所言《春秋》正黑統學說更為系統,反而使得《春秋》文質相救說隱而不彰。

      16唐文明基于沃格林對中國古典文明的詮釋,提出“精神突破之后的宇宙論回歸”這一命題,強調中國文明具有“回返的形而上學”的特點,而其典型性表征即為孔子制作。參見唐文明:《極高明與道中庸:補正沃格林對中國文明的秩序哲學的分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年版,第352—355頁。

      17此即康有為之思路。其言:“比兩書觀之,借仇家之口以明事實,可知‘六經’中之堯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不必其為堯舜、文王之是事實也。”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姜義華、張榮華編校:《康有為全集》第三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頁。

      18參見高瑞杰:《東漢經學家的歷史意識——以何休、鄭玄為中心的討論》,《公共儒學》第1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19董仲舒亦有同調之音,參見《春秋繁露·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20參見高瑞杰:《漢代三統論之演進——從董仲舒到何休》,《哲學分析》2021年第3期。

      21按:另外亦有不忍之意。蘇輿指出:“古者易代則改正,故有存三統三微之說,后世師《春秋》遺意,不忍先代之遽從絀滅,忠厚之至也。”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191頁。

      參考文獻

      [1]文心雕龍[M].王志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10.

      [2]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65:1.

      [3]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M].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2009.

      [4]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M].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2009.

      [5]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M].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2009.

      [6]蘇輿.春秋繁露義證[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

      [7]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2009.

      [8]七緯:附論語讖[M].趙在翰,輯.鐘肇鵬,蕭文郁,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

      [9]劉小楓.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49.

      [10]劉向.說苑校證[M].向宗魯,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31.

      [11]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春秋公羊釋例后錄[M].劉逢祿,撰.曾亦,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2]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M].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2009:124.

      [13]陳柱.公羊家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3.

      [14]春秋公羊傳注疏[M].何休,解詁.徐彥,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5]皮錫瑞.師伏堂春秋講義[M]//皮錫瑞全集: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173-174.

      [16]董仲舒.春秋繁露[M].張世亮,鐘肇鵬,周桂鈿,等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183.

      [17]皮錫瑞.經學通論[M]//皮錫瑞全集:第六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520.

      [18]方苞.春秋通論[M]//彭林,嚴佐之,主編.方苞全集:第6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22.

      [19]劉尚慈.春秋公羊傳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25.

      [20]班固.漢書[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3467.

      [21]陳立.白虎通疏證[M].吳則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317.

      [22]唐文明.極高明與道中庸:補正沃格林對中國文明的秩序哲學分析[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263.

      [23]陳赟.先王的政教實踐與孔子之前的古“六藝”:孔子能夠“定”六經的歷史前提[J].齊魯文化研究,2013(1):24-42.

      [24]張翔.大同立教:康有為政教思想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157.

      作者:高瑞杰,男,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代經學、近現代思想與文化研究。

      原載:《中原文化研究》2025年第5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湖南醫院不良事件,發生在值班室,不雅視頻曝光,涉事兩人已停職

      湖南醫院不良事件,發生在值班室,不雅視頻曝光,涉事兩人已停職

      鋭娛之樂
      2025-11-06 16:54:19
      粵S車主“懵圈”:明明沒離莞,為啥收到異地違法短信?

      粵S車主“懵圈”:明明沒離莞,為啥收到異地違法短信?

      東莞紀實
      2025-11-06 22:01:48
      "不歡迎中國人",德韓掛滿中文標語,中國游客被區別對待,誰還去

      "不歡迎中國人",德韓掛滿中文標語,中國游客被區別對待,誰還去

      南權先生
      2025-10-08 17:00:03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斂財4.5億,核酸大王張核子最終下場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斂財4.5億,核酸大王張核子最終下場如何?

      蜉蝣說
      2025-10-05 23:57:52
      來的真快,安世第二波報復開始,荷蘭切斷供應鏈,中方以1挑27國

      來的真快,安世第二波報復開始,荷蘭切斷供應鏈,中方以1挑27國

      生活新鮮市
      2025-11-06 02:28:48
      3-0,國安亞冠首勝 張玉寧+塞爾吉尼奧連場破門 拉米羅換人見效果

      3-0,國安亞冠首勝 張玉寧+塞爾吉尼奧連場破門 拉米羅換人見效果

      替補席看球
      2025-11-06 22:13:38
      贏家,還是孫東旭!

      贏家,還是孫東旭!

      大佬灼見
      2025-11-06 23:51:40
      離譜!東南亞電詐園區辦公室里,竟然出現了中文橫幅……

      離譜!東南亞電詐園區辦公室里,竟然出現了中文橫幅……

      麥杰遜
      2025-11-05 12:52:35
      上海父母狀告兒子兒媳,小夫妻崩潰落淚!兒媳:早知如此,我不會嫁!

      上海父母狀告兒子兒媳,小夫妻崩潰落淚!兒媳:早知如此,我不會嫁!

      FM93浙江交通之聲
      2025-11-04 14:45:37
      嫁到沙特我才發現,我是他第四房太太,而丈夫的保險柜里,鎖著秘密

      嫁到沙特我才發現,我是他第四房太太,而丈夫的保險柜里,鎖著秘密

      張道陵秘話
      2025-11-02 01:35:38
      重磅!2026款斯巴魯傲虎曝光:11.6英寸大屏與1830L超大空間!

      重磅!2026款斯巴魯傲虎曝光:11.6英寸大屏與1830L超大空間!

      沙雕小琳琳
      2025-11-07 00:05:12
      西部獨占前五!ESPN更新實力榜:火箭隊飆升第5殘陣湖人更值得夸

      西部獨占前五!ESPN更新實力榜:火箭隊飆升第5殘陣湖人更值得夸

      鍋子籃球
      2025-11-06 10:27:41
      演都不演了!王傳君獲封影帝不到24小時,令人惡心的一幕就發生了

      演都不演了!王傳君獲封影帝不到24小時,令人惡心的一幕就發生了

      丁丁鯉史紀
      2025-11-06 15:09:58
      江西男孩名字特殊,警察:你不改名,全國人口信息系統就得改

      江西男孩名字特殊,警察:你不改名,全國人口信息系統就得改

      紀實錄
      2024-04-10 20:10:35
      午后,直線漲停!重磅消息,引爆!

      午后,直線漲停!重磅消息,引爆!

      證券時報
      2025-11-06 16:44:03
      鄭麗文第五波人事出爐,藍白合呼之欲出,趙少康攤上事或面臨羈押

      鄭麗文第五波人事出爐,藍白合呼之欲出,趙少康攤上事或面臨羈押

      李博世財經
      2025-11-06 14:05:34
      楊小紅主任:升糖最快的主食,不是饅頭面條白米飯,而是這6種

      楊小紅主任:升糖最快的主食,不是饅頭面條白米飯,而是這6種

      蠟筆小小子
      2025-10-18 13:58:53
      大反轉?穆里尼奧或執教狼隊!法國傳奇力挺:他能救保級隊

      大反轉?穆里尼奧或執教狼隊!法國傳奇力挺:他能救保級隊

      瀾歸序
      2025-11-06 12:38:13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上個世紀,胡適提出了一條簡單的驗證辦法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上個世紀,胡適提出了一條簡單的驗證辦法

      小豫講故事
      2025-10-29 06:00:06
      為什么黃埔軍校的人名字很好聽?因為他們是中國最有文化的一批人

      為什么黃埔軍校的人名字很好聽?因為他們是中國最有文化的一批人

      芊芊之言
      2025-11-05 13:30:31
      2025-11-07 01:00:49
      孟子研究院 incentive-icons
      孟子研究院
      扎根孟子故里,打造首善之區
      3967文章數 182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驚人!一幅畫拍出3.45億,竟然他早已去世62年!真相令人震驚!

      頭條要聞

      有報道稱特朗普要求中方釋放黎智英 外交部回應

      頭條要聞

      有報道稱特朗普要求中方釋放黎智英 外交部回應

      體育要聞

      送走兩位全明星,公牛成了東部第一

      娛樂要聞

      “黑料纏身”的白百何 誰給她的勇氣?

      財經要聞

      南銀法巴加速發展背后:資金饑渴癥待解

      科技要聞

      小鵬機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鵬發一鏡到底視頻

      汽車要聞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來參加新車發布了?

      態度原創

      健康
      教育
      旅游
      藝術
      軍事航空

      超聲探頭會加重受傷情況嗎?

      教育要聞

      英國就業寒冬來了!

      旅游要聞

      11月6日最佳情報|濟南郎茂山日出美如畫,三媳婦山奇峰峻美!

      藝術要聞

      驚人!一幅畫拍出3.45億,竟然他早已去世62年!真相令人震驚!

      軍事要聞

      美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俄方回應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亚洲av第三区国产精品| 南江县| 国产精品人妇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躁狠狠躁2021|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国色天香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自偷自免费一区| 饥渴少妇高潮正在播放|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国产自拍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v电影不卡|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激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西乡县| 十八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区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搡老女人老妇女老熟妇| 亚洲国产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国产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AV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欲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久| 紫金县|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亚洲区欧美区综合区自拍区|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 国产精品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亚洲成人av在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