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白居易逛周至:詩王的“摸魚”日記
誰說大詩人都端著
白居易偏不
這位寫“在天愿做比翼鳥”的情話達人
還是個接地氣的“民生博主”
而西安周至
就是他最愛的“靈感提款機”
兩千年前他在這當縣尉
把兩年日子過成了詩
兩千年后我們來這兒打卡
還能順著詩句摸到他當年的生活軌跡
![]()
別劃走
這份“詩王同款攻略”
比課本有意思多了
壹.
周至不是“背景板”
是白居易的“朋友圈素材庫”
別以為白居易來周至是“下放吃苦”
人家明明是來“采風充電”的
當縣尉的日子里
他把看見的、聽見的全寫成了詩
活脫脫一個古代版“生活記錄博主”
![]()
想嗑愛情?
他在這兒琢磨出《長恨歌》
“天長地久有時盡”直接封神
至今還是情侶互訴衷腸的“頂級文案”
想靜一靜?
他寫“寂寞經聲竹陰暮”
把禪意玩得
比當代年輕人的“佛系語錄”還到位
想了解民間疾苦?
他筆鋒一轉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把農民伯伯的辛苦寫得比Vlog還真實
![]()
最逗的是他還愛“隔空互動”
在駱口驛墻上寫了句
“石擁百泉合,云破千峰開”
元稹看到后立馬和詩
白居易感動得又補了一句
“唯有多情元侍御”
擱現在
這不就是發朋友圈
被好友秒贊后的“激動回復”嘛
![]()
貳.
麥田不是風景照
是白居易的“民生作業”
周至的麥子
在白居易眼里可不是普通莊稼
那是他寫《觀刈麥》的“活素材”
![]()
五月麥浪金燦燦的時候
別人忙著賞景
他倒好
蹲在田埂上看農民干活
連“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這種細節都記下來
活像個認真交作業的“三好學生”
他不光看
還走心
看到農人為了收成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自己反倒愧疚起來
寫下“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
這種“共情能力”
放在現在絕對是百萬粉絲的“暖心UP主”
現在去周至的田間走一走
風一吹麥稈沙沙響
仿佛還能聽見白居易當年的“碎碎念”
“這麥子長得好,得記下來!”
![]()
![]()
叁.
仙游寺不是“打卡點”,
是白居易的“爆款發源地”詩意縈禪庭
要說周至最牛的“網紅地標”
必須是仙游寺
這里可是《長恨歌》的“誕生地”
當年白居易和朋友陳鴻、王質夫來這兒玩
聊歷史聊嗨了
提筆就寫出了這首千古名篇
妥妥的“靈感來了擋都擋不住”
![]()
現在去仙游寺
沿著黑河走
還能感受到“白云流水如閑步”
![]()
站在復原的法王塔下
看著52萬塊舊磚拼成的隋代建筑
恍惚間能腦補出
白居易和朋友“邊聊邊寫”的場景
別光顧著拍照
在這兒念兩句“此恨綿綿無絕期”
說不定還能get到詩王當年的“創作情緒”
肆.
兩千年過去
白居易的熱度還是這么高
不得不說
兩千年了
周至把白居易的詩玩出了新花樣
去仙游寺
導游會跟你講《長恨歌》的創作八卦
走在田間
能看到“田家少閑月”的現實版
就連樓觀臺的道家文化
都能和白居易“知足常樂”的性格扯上關系
![]()
![]()
最絕的是黑河
當年映著白居易察訪民生的身影
現在還在滋養西安
連“野煙連斷岸”的意境都沒變
只能說
白居易這“文化IP”也太耐用了
兩千年后還能幫周至吸引一波又一波“詩粉”
![]()
講真
這個秋天去周至
別只當普通旅游
去仙游寺找找《長恨歌》的“創作痕跡”
在黑河邊念兩句詩裝裝文藝
到麥田里感受下“詩王的觀察視角”
說不定你拍的照片、發的朋友圈
比白居易的詩還火呢
![]()
你最想先打卡哪個地方
評論區聊聊
我幫你扒更多“詩王同款小細節”
來源:周至文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