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每日幸運簽#
最近,美媒《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引發熱議,文章直指一個讓美國輿論不安的現實:因為軍工基礎衰退,武器大規模生產能力跟不上,美國可能會輸掉與中國的潛在持久沖突。
歷史學家菲利普斯?奧布萊恩在文章里批評得很直接,他說美防長赫格塞思太迷信軍隊的英勇,覺得能靠這個彌補所有缺陷,但根本沒正視軍工基礎不行、聯盟正在分裂的問題。奧布萊恩提醒,與其吹噓肉搏戰的優勢,美國更該好好想想怎么應對中國無人機的大量出現,以及可能持續數年的沖突消耗。不然的話,就算贏了最初的戰斗,長期拖下去還是會輸。
![]()
赫格塞思口中的 “肉搏戰優勢”,早在上世紀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就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空想。當時美軍擁有絕對的裝備和后勤優勢,1700 余架飛機掌握制空權,1130 余輛坦克配合 3720 余門火炮形成密集火力網,還有 5 艘航空母艦提供支援,而志愿軍只有 80 輛尚未參戰的坦克,8500 余門火炮大多是輕迫擊炮,連制空權都沒有。后勤更是艱難,物資全靠國內運輸,白天遭敵機轟炸無法通行,戰士們只能靠 “肩上后勤” 背負糧彈,通常只能維持 5 到 7 天供應,被美軍稱為 “禮拜攻勢”。
但就是這樣裝備懸殊的局面下,志愿軍硬生生把美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美軍總司令李奇微曾制定 “磁性戰術”,利用機械化裝備每天后撤 20 到 30 公里,剛好避開志愿軍徒步追擊的距離,想拖垮對手。可志愿軍創造出 “零敲牛皮糖” 戰法,以戰術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積小勝為大勝,徹底挫敗了美軍的圖謀。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傾瀉 190 多萬發炮彈、5000 多枚炸彈,把山頭削低兩米,卻始終沒能拿下志愿軍堅守的陣地。戰士們靠坑道堅守,用步槍、手榴彈對抗坦克大炮,最終守住了陣地,讓美軍所謂的 “火力優勢” 淪為笑話。?
那場戰爭早就說明,決定持久戰勝負的從來不是單一的武器先進度,更不是虛無的 “肉搏優勢”,而是戰略智慧、戰斗意志和適應能力。如今赫格塞思還在吹噓肉搏戰優勢,顯然沒讀懂這段歷史 —— 當年裝備落后、補給匱乏的志愿軍都能戰勝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現在擁有完整工業體系和先進裝備的中國,更不會在持久對抗中處于下風。?
這不是美媒第一次唱衰自家軍工能力。美媒體《19FortyFive》也提到,現在美國的彈藥庫存已經因為援助烏克蘭和中東盟友消耗得很嚴重,這在對華潛在沖突里會是致命弱點。更關鍵的是生產速度跟不上,美國國防采購鏈條又長又繁瑣,和中國的軍民融合模式比起來,效率差得太遠。?
而盟友那邊的情況更讓美國頭疼。奧布萊恩提到的 “分裂的聯盟” 并非夸張,歐洲盟友雖然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卻不愿意分擔足夠的負擔。就像澳大利亞,嘴上承諾會參與相關沖突,但實際能拿出的戰力很有限,而且中澳關系還有改善的趨勢。這種表面抱團、實則各有盤算的狀態,讓美國想靠盟友一起施壓的算盤很難打響。?
![]()
反觀中國,這些年的準備很扎實。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只是一個縮影,東風系列導彈的射程和精度已經能覆蓋廣闊區域,結合衛星導航系統,能有效應對美軍航母群的威脅。海軍總噸位早就超過美國,003 型航母用上了電磁彈射技術,艦載機作戰效率大幅提升。殲 - 20 戰機數量過百,運 - 20 能高效支援后勤,空中優勢也在顯現。更重要的是,中國通過本土化供應鏈建設,增強了經濟韌性,就算遇到封鎖也能扛住。?
為什么美國軍工落到這個地步?根源在于長期的產業空心化,很多基礎制造環節都轉移到了國外,真要大規模生產武器,供應鏈根本撐不住。加上美國軍費雖然高,但浪費嚴重,錢沒花在刀刃上。現在還要同時應對烏克蘭、中東等多個方向的消耗,再遇上中國這樣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對手,短板一下就暴露了。?
對此,有網友留言:“天天喊著國家安全,結果連子彈都造不快,太諷刺了”。中國網友看得更透徹:“不是中國想沖突,是美國一直圍堵,但他們忘了打仗拼的是工業實力,不是嘴硬,當年抗美援朝早就證明了這點”。還有人提到:“美國總想當世界警察,多線作戰早就把自己拖累了,哪還有力氣搞長期對抗”。?
![]()
《大西洋月刊》的文章里有個觀點很關鍵:現在解決沖突,關鍵不是單純的軍事能力,而是快速適應、找到新優勢、和盟友協調的能力。但這幾點恰恰是美國目前的軟肋。軍工產能上適應不了長期消耗,在無人機等新技術領域沒形成壓制,盟友又各懷心思,協調起來困難重重。?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內部的問題也在拖后腿。聯邦債務飆升,國內政治分化嚴重,青年失業問題突出,這些都削弱了它對外對抗的底氣。美國現在的困境,本質上是想維持已經力不從心的霸權。?
其實不管是美國媒體的警告,還是現實中的種種跡象,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結論:時代早就變了,靠軍事威懾和封鎖壓制別人的老辦法行不通了。中國從來不想主動挑起沖突,但也做好了應對各種風險的準備。美國如果繼續沉迷于霸權思維,只會加速自身的消耗。畢竟,真正的實力從來不是靠吹噓,而是靠扎實的工業基礎、團結的內部共識和理性的外交策略,這些恰恰是美國現在最欠缺的,也是當年志愿軍戰勝美軍的核心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