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林,生于1963年,山東青州人,道號虛竹道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中國文促會)委員、研究員。中國教育電視臺花鳥畫主講,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花鳥畫主講。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歐盟協會理事,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濰坊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特邀政協委員,歐洲對華關系促進會藝術總監,擁有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張大林藝術館館長。
張大林先生以筆為杖,以墨為泉,遍歷丘壑,寄情煙霞,其作或設色妍雅,或水墨蒼古,皆含丘山真意,具人文深致。今擷其五幀,循古法以品藻,發幽思而悟禪心。
![]()
“河渚小梅晴日遠,閑云一片澹如煙。” 此幀構圖,遠岫以淡青淡紫暈染,如米家云山之煙雨空濛;中景林木蓊郁,柿樹丹實累累,恍若仲秋季候;近岸屋舍儼然,板橋橫波,漁舟閑臥,一派江南村野之幽閑。
技法上,先生融沒骨與寫意于一爐,設色清麗而不妖,墨色濃淡相生,柿葉之紅、竹叢之翠、水渚之褐,層次分明如輞川別業之布局。其筆意靈動,飛鳥掠空,有 “落霞與孤鶩齊飛” 之逸趣;村舍臨水,得 “水村山郭酒旗風” 之韻致。
寓意則在 “閑” 之一字。世人身處塵網,營營役役,先生畫中煙村,無車馬之喧,有禽鳥之樂,恰如陶潛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之境,昭示著對喧囂俗世的超越,于平淡丘壑間覓得心靈安棲之所。人生若此,能于紛擾中守一份靜,于繁華處得一份閑,便是對 “偷得浮生半日閑” 的最好詮釋。
![]()
“石髓初凝山骨瘦,松林自老水云寒。” 斯圖純以水墨寫就,構圖取高遠之勢,危巖對峙如劍,遠山層疊似濤,松樹立于崖側,虬枝如鐵,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之勁節。
技法承宋元水墨之脈,干筆皴擦山石,得斧劈、披麻之蒼勁;濕墨渲染云氣,具 “云深不知處” 之迷蒙。松針攢簇,筆筆精到,有黃公望《快雪時晴圖》之冷逸;舟行溪中,渺小如芥,顯 “天地一沙鷗” 之浩茫。
寓意在 “骨” 與 “志”。松生絕壁而不倒,人處逆境而志堅,先生借松壑之境,寄寓士人風骨 —— 不為時屈,不為物移,如松之常青,如石之恒固。人生途中,風雨如晦,若有此等風骨支撐,便能 “任爾東西南北風”,于坎坷處見襟懷。
![]()
“霞鋪葦岸水天暮,一亭孤絕立斜陽。” 此作構圖別致,方形幅面中,葦草占左上之野,亭閣居右上之幽,水渚橫陳,橋影宛然,舟泊波心,色韻濃烈如吳門畫派之重彩,卻又得文人畫之雅致。
技法上,先生大膽用色,藍綠之水、橙紅之霞、朱赤之亭,對比鮮明卻和諧,蓋因墨色為之統攝。葦葉以點染出之,如八大之簡括;亭閣以工筆寫之,有界畫之精嚴,是 “工寫相濟” 之妙構。
寓意在 “孤” 與 “明”。亭立水渚,孤而不寂,恰如君子處世,雖卓然獨立,卻心向光明。晚霞雖暮,終有朝暉;孤亭雖小,可攬萬象。人生偶有孤獨,恰似這水畔孤亭,若能于孤獨中守得本心,于寂寥中照見真我,便是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的境界。
![]()
“山似螺鬟水似藍,人家遠近樹毿毿。” 此幀構圖兼高遠與平遠,遠山如黛,近村如畫,樹杪紅柿與山間朱閣相映,水濱色韻斑斕,如打翻了江南的顏料匣,卻雅艷相宜。
技法上,先生以潑墨潑彩法為之,墨色與色彩交融,似張大千之潑彩而更具筆墨性,山石的肌理、樹木的枝干皆以筆立骨,色彩為衣,既得 “淡妝濃抹總相宜” 之美,又有 “筆精墨妙” 之韻。群鳥翔空,有 “天高任鳥飛” 之闊;屋舍依山,得 “依山傍水筑茅廬” 之適。
寓意在 “和” 與 “樂”。山與水和,色與墨和,人與景和,一派天人和樂之象。人生所求,不過 “和樂” 二字,與自然和,與他人和,與自己和,便能如這畫中山居,處處是生機,時時有清歡。
![]()
“樹樹紅爐消永晝,山山素雪映寒廬。” 是圖寫冬日雪景,構圖疏密有致,近樹槎椏,梅蕾點點;中景村舍,籬落彎彎;遠山皚皚,雪意茫茫,如王維《袁安臥雪圖》之靜穆。
技法上,以枯筆寫枝,濕墨烘雪,留白為地,得 “雪似鵝毛飛不起” 之凝寂;屋角一抹暖黃,梅梢幾點朱紅,于黑白間破出生機,有 “萬綠叢中一點紅” 之巧思。題跋滿幅,墨氣淋漓,如徐渭題畫之狂縱,更添文人逸氣。
寓意在 “寂” 與 “生”。大雪封山,萬籟俱寂,卻有梅蕾待放,屋舍有煙,是 “寂中有生” 之理。人生亦有寒冬,若能于寂冷處存希望,于困厄時守溫暖,便是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的哲思,在素雪寒廬間,見出生命的堅韌與溫情。
張大林先生之山水,于構圖則取法宋元明清,于技法則融貫古今中西,于寓意則深植傳統文化之根,暢抒當代人文之懷。或彩或墨,或繁或簡,皆為 “心象” 之投射,“性靈” 之抒發。
觀其畫,如讀一卷行走的山水經,又如品一杯回甘的陳年茶。于構圖之經營,見其匠心;于技法之錘煉,見其功力;于寓意之深婉,見其襟懷。人生如逆旅,我輩皆行人,若能于大林先生的山水間,悟得 “閑”“骨”“和”“寂” 之理,于丘壑煙霞中安放心靈,于筆墨丹青里照見本真,便是對這一方山水、一段人生最好的品藻了。
感謝閱讀
藍鷹書畫公眾號,每一幅作品都是時光的凝眸。快來關注,讓心靈在藝術中沉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