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編輯整理:雙一流高教
10月26日,首屆國際臨床研究論壇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院成立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馬駿,清華大學教授、上海尚思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魯白,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趙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屈煒,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胡鴻毅,上海臨床創新轉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原黨委書記、主任王興鵬,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鄭益川,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徐徠,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沈丹娜,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上藥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忠,聯影醫療中國業務聯席總裁、全球市場總裁繆宏,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臨,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先群,醫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文華,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吳正一,副院長畢宇芳,政府部門領導,企業代表,醫學院本部相關部處及二級學院負責人,附屬醫院領導,臨床研究分中心負責人以及師生代表等共同出席大會。
![]()
▲范先群致歡迎辭
范先群代表學校對與會的來賓表示熱烈歡迎。范先群指出,臨床研究是現代醫學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驅動醫學從認知走向實踐,從經驗走向科學。交大醫學院始終將臨床研究視為立院之本、強院之基。依托13家附屬醫院臨床資源,牽頭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讓更多的“中國證據”成為“世界標準”;通過健康隊列建設、真實世界研究優化治療路徑,讓科研突破切實提升民眾健康獲得感。本屆國際臨床研究論壇的舉辦,旨在搭建國際化、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平臺,展示我國臨床研究卓越成就,探討跨國合作與多中心試驗的設計實施,與國內外頂尖專家共探臨床研究的未來。范先群指出,成立臨床醫學研究院正是對標國際頂尖、整合全校臨床研究力量的重要舉措。期望研究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健康需求,突破數據壁壘,打造人群隊列、生物樣本庫、醫療AI等平臺,成為醫學創新的“攻堅堡壘”。
![]()
▲胡鴻毅致辭
胡鴻毅指出,市衛健委始終把臨床研究能力提升作為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他表示,未來將以研究院成立為新起點,進一步深化協作:一是支持研究院在多中心試驗、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形成機制性突破,推動市屬醫院與研究院資源互補、數據共享、協同攻關;二是共同探索“臨床需求-科研攻關-臨床應用”的創新閉環;三是通過論壇與研究平臺,吸引更多優秀團隊和創新資源匯聚上海,構建開放共享的臨床研究生態,為推動健康中國戰略、服務人民健康福祉貢獻新的力量。
![]()
▲屈煒致辭
屈煒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院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屈煒期望研究院能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加強跨學科、跨領域、跨機構合作,推動科研成果高質量轉化應用;同時,不斷發揮交大醫學院的龍頭作用,帶動更多科研機構與附屬醫院共同提升臨床研究能級,共建共享醫學科技創新生態,推動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
![]()
▲趙震致辭
趙震指出,市教委始終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作為推動教育強市戰略的重要抓手,希望研究院強化原創性研究,深化產學研醫融合,培養高層次醫學科技人才,強化創新團隊建設。市教委將一如既往支持交大醫學院在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為推動醫學科技創新、建設教育強國和健康中國作出新貢獻。
![]()
范先群為臨床醫學研究院院長俞章盛,副院長李佩盈、王炳順、馬詩洋頒發聘書。
![]()
在全體與會人員共同見證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院正式成立。
![]()
在范先群、趙文華和企業代表的見證下,上海臨床創新轉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趙文華宣讀關于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院的決定。
![]()
吳正一主持臨床醫學研究院成立儀式
成立儀式后,國際臨床研究論壇正式拉開帷幕,多位中外頂尖學者相繼帶來前沿學術報告。
![]()
馬駿院士以“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開展科技創新——在項目中培養創新型青年人才”為題作主旨報告,聚焦鼻咽癌精準診治,引領鼻咽癌臨床診治。馬駿院士帶領團隊,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開展科技創新,將鼻咽癌放射治療引入“人工智能”時代。他創新臨床分期標準,指導合理治療決策,用中國智慧指導全球臨床實踐,在項目中培養青年人才,鍛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團隊。
![]()
魯白教授以“基于原創研究的臨床轉化和創新藥研發”為題作主旨報告,重點分享了其團隊在神經系統疾病藥物開發中的突破性成果,系統闡述了從基礎研究到新藥轉化的關鍵路徑與挑戰。魯白教授強調,原創藥物的成功轉化不僅依賴于前沿科學發現,更需跨學科協作與臨床需求的深度結合,同時呼吁建立更高效的產學研協同生態,以加速中國原創新藥的全球突破。
![]()
武陽豐教授以“建立現代臨床研究體系,促進臨床研究高質量發展”為題作主旨報告,強調目前我國的臨床研究數量和質量迅猛發展,但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亟需轉變思想觀念,變革臨床研究范式,建立現代臨床研究體系,方可促進臨床研究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健康。
![]()
![]()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Hisao Asamura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Ben W. Mol教授等海外專家,分別就肺癌手術方式比較、隨機臨床試驗的中國機遇等議題展開交流。
![]()
![]()
![]()
![]()
![]()
![]()
![]()
下午的多個專題報告涵蓋肺癌藥物注冊研究、炎癥性疾病小分子治療、甲狀腺眼病靶向干預等熱點領域,呈現了從臨床問題發現到循證決策推進的完整研究鏈條。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孫赟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周慧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王宏林教授,西京醫院雷翀副教授,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徐暢副研究員,馬來西亞雙威醫療中心Hong Huat Hoh博士為全院師生帶來多場匯聚智慧的學術盛宴,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
圓桌討論環節,來自醫院、高校與企業界的代表圍繞“如何高效助力臨床研究開展”展開深度對話,共探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本次論壇的舉辦與臨床醫學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整合臨床資源、推動原創研究、促進醫學成果轉化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為我國臨床研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