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10 月 18 日的卡塔爾多哈,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兩國防長的談判桌前氣氛凝重,這場圍繞邊境停火的對話一持續就是 13 個小時。沒人能想到,一周前還在邊境互相空襲、造成數百平民死傷的兩個國家,會在談判結束后笑著握手 ——10 月 19 日,雙方同時通過社交媒體證實,已簽署全面停火協議,不僅承諾不再采取敵對行動,還敲定 10 月 25 日去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商討協議落實細節。
卡塔爾和土耳其作為調解方,全程見證了這場從 “炮火連天” 到 “握手言和” 的轉折,而這背后,是兩國壓不住的現實需求:阿富汗塔利班掌權后經濟瀕臨崩潰,急需巴基斯坦開放邊境通道緩解物資短缺;巴基斯坦則被 “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騷擾多年,西部邊境的不安定讓其早已不堪重負,能讓阿富汗承諾管控境內反巴武裝,對巴方來說是求之不得的結果。
![]()
就在巴阿和解的消息傳開時,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的表態格外引人關注。這位被外界視為巴軍核心決策者的將領,直接把話挑明:“哪怕是最輕微的挑釁,巴軍都會給予果斷反擊”,更特意強調 “在核環境下,沒有大規模戰爭的空間”。明眼人都清楚,這番話是說給印度聽的。此前印度防長辛格還在布拉莫斯導彈工廠放狠話,聲稱該導彈能覆蓋巴基斯坦全境,甚至暗示 5 月的 “朱砂行動” 只是 “前奏”,可穆尼爾的回應直接戳破了印度的常規軍力優勢 —— 巴基斯坦的導彈同樣能打到印度新德里,兩國都是擁核國家,真要撕破臉,后果不是印度能單獨承受的。
更微妙的是,穆尼爾還提到 “作戰區與非作戰區界限模糊”,這話里的潛臺詞很明顯:要是印度敢在邊境搞小動作,巴基斯坦未必不會用 “代理人” 方式反擊,讓印度本土也不得安寧。
印度總理莫迪恐怕此刻要嘗到 “竹籃打水一場空” 的滋味了。就在巴阿沖突爆發前,印度還在跟阿富汗塔利班熱絡互動:阿塔外長專程訪印一周,和印度外長、防長密集會談,甚至有消息說印度要給阿富汗提供戰斗機、無人機,幫其建防御系統。
![]()
印度媒體當時還大肆炒作,說阿塔在克什米爾問題上 “理解印度立場”,仿佛已經把阿富汗拉到了自己這邊,能借此牽制巴基斯坦的西線兵力。可巴阿停火協議一簽,印度的這些盤算全落了空 —— 阿富汗轉頭就跟巴基斯坦 “把酒言歡”,之前那份印阿聯合聲明的分量瞬間打了折扣,所謂的 “軍事合作” 更成了未知數。
更讓印度憋屈的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阿富汗栽跟頭。前阿富汗加尼政府時期,印度前后砸了超過 30 億美元,又是修公路、建水壩,又是蓋議會大廈、培訓政府軍,結果塔利班一上臺,這些投入全打了水漂。這次想重新在阿富汗下注,沒成想巴阿和解來得這么快,自己連 “牽制巴基斯坦” 的基本目標都沒實現。要知道,印度一直想當 “南亞老大”,靠扶持阿富汗牽制巴基斯坦,讓巴方陷入東西兩線作戰,是它多年的戰略思路。現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關系緩和,巴基斯坦反而能穩住西線,把更多精力放在應對印度的東線壓力上,印度的戰略布局等于被釜底抽薪。
![]()
有人可能會問,印度會不會用更激進的方式挽回局面?從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穆尼爾的 “核環境” 警告已經把話說死,印度再怎么炫耀布拉莫斯導彈,在核武器這個 “終極平衡器” 面前都顯得底氣不足。而且巴阿和解也得到了中國的支持,中國外交部明確表態愿意為兩國關系改善發揮建設性作用,這讓南亞局勢多了一層穩定因素。
反觀印度,一邊要面對巴方的強硬回應,一邊看著自己在阿富汗的投入打水漂,所謂的 “南亞戰略” 此刻更像是個笑話。接下來就看 10 月 25 日巴阿在土耳其的談判能不能談出實質成果,要是雙方真能建立起長期安全合作機制,那印度想在南亞搞 “制衡” 的算盤,恐怕還要再落空一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