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界網報道金秋十月的泉城濟南,趵突泉的清冽尚繞耳畔,大明湖的秋波未褪漣漪,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的展廳內已悄然鋪展開一卷跨越四十載的藝術長卷。10月20日下午,伴著秋日暖陽透過玻璃幕墻灑下的斑駁光影,“世象心研——楊曉剛繪畫藝術展(濟南站)”在此正式啟幕。
![]()
開幕式現場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楊東奇,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王書堅,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張新文,山東省政協黨組成員、省社科聯主席唐洲雁,濟南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雷杰,山東省委原秘書長雷建國,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一級巡視員程守田,省人民政府參事崔大庸,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濤,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何思清,省委原副秘書長杜文彬,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查玉喜,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董占軍,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藝,山東南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納新,省人民政府參事劉愛軍,省人大常委會原常委、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王紅勇,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志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山東總站黨委書記、副站長何盈,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孫中亮,省財政廳副廳長王旭東,省文旅廳副廳長王炳春,省審計廳副廳長李俠,省文聯副主席于惠東,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盛夏,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鄭元杰,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張慶國,省文聯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王瑞,山東文旅集團副總經理于偉,山東出版集團副總經理李晉,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申維龍,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李建軍,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畫院名譽院長孔維克,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尹永海,省委宣傳部原二級巡視員王龍飛;濟南市原副市長張宗祥,濟南市委原常委、常務副市長孫曉剛,濟南市委原常委、秘書長蔣曉光,濟南市委統戰部原部長王擁華,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濟南市文化和旅游聯合會會長劉程華,濟南市政協原秘書長郅良,濟南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岳紹紅,濟南市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齊懷棟,濟南市公安局原政委徐春華,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波,濟南市文聯主席張望,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行政負責人徐琳等省市領導、嘉賓,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王珂,南開大學教授李軍,中國嘉德助理總裁賈云濤,《馬術》雜志創辦人及總監李艷陽,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于國清,安徽美術出版社社長王訓海,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董雷,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等省外嘉賓,以及省內外美術界、新聞界、教育界、收藏界的300余位嘉賓出席開幕式。
馬馳、盧禹舜、劉萬鳴、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岳海波、楊曉剛先后致辭。
![]()
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致辭
作為楊曉剛的大學同窗,馬馳的致辭充滿深情。他回憶了與楊曉剛的求學時光,指出展覽中的多件作品是他們在校上課或外出寫生時完成的,并稱楊曉剛入校便展現出速寫、素描和中國畫方面的扎實功底。此次展覽脈絡清晰,完整呈現楊曉剛自少年時期至今四十余年不同階段的作品,尤其凸顯其大型主題性創作的突出成績。他同時祝福楊曉剛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再創佳績,為山東美術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
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致辭
盧禹舜在致辭中指出,“世象心研”四字,恰如其分地總結了楊曉剛多年來的藝術旅程。展覽系統呈現楊曉剛四十余年來對藝術的虔誠執著,以及傳統筆墨精神與時代審美理想高度融合的創作脈絡。展現了楊曉剛在守正創新理念影響下,將速寫的敏銳、素描的扎實與中國畫的筆墨精神的緊密融合,形成的兼具造型力度與人文溫度的獨特語言,彰顯出他“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并指出,展覽是一位以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生活、照見心靈,關注時代、關注現實的藝術家的全景式回望。在致辭最后,盧院長勉勵新時代創作者面對當下社會語境,創作出更多兼具東方意蘊與現代張力的優秀作品,以此講好中國故事。
![]()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致辭
劉萬鳴在致辭中表示,與楊曉剛相識多年,在藝術探索道路上有著深切的共鳴。他指出,楊曉剛的藝術風格始終在形與意的辯證中尋找獨特表達。在深厚的家學影響下,浸染在濟南悠久的自然歷史文脈中,同時深受山東優秀前輩藝術家滋養,以及系統的學院派美術教育,使其創作不是簡單的客觀再現,而是對物象內化的提煉與對神的寄托。并認為此次“世象心研”的展覽主題,是其多年來創作的凝練表達,將少數民族同胞的質樸純粹、時代楷模的堅毅品格、重大歷史題材的雄渾氣象,熔鑄為獨具個人標識的藝術語言,彰顯了藝術家應有的人文初心。
![]()
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岳海波致辭
岳海波作為楊曉剛的啟蒙老師代表進行發言,以樸實話語講述了與楊曉剛的深厚師生情誼。他回憶,楊曉剛青少年時期便在父母殷切期待下跟隨自己學畫,其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與藝術語言風格的追索,也為自己帶來諸多能量。他用“自然流暢、深沉厚重”概括楊曉剛的藝術風格。
![]()
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剛致答謝辭
楊曉剛深情地講述了自啟蒙至今的藝術探索之路,尤其對所有給予幫助、支持與鼓勵的嘉賓、師長、朋友、家人表達了感謝。楊曉剛回顧,藝術啟蒙時期父母給予自己的關愛與關懷,使他有機會與藝術結緣,從此踏上了這條道路。從最初的學習到形成個人獨特藝術風格,每一步都凝聚著恩師們的培養與愛護。他坦言,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各方的支持,才得以在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中一直堅守。分享中,楊曉剛著重表達了感恩之情。他動情地說,一路走來,離不開摯愛親朋的認可,師長們的悉心教誨,朋友們的鼓勵,更少不了家人始終如一的理解與支持。這些是他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他表示,未來將懷揣這份感恩之心,繼續在藝術領域深耕細作,創作出更多富有溫度和深度的作品,在公共文化服務的崗位上策劃高質量的活動,回饋社會、回饋人民。
![]()
捐贈現場
開幕式上,楊曉剛向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捐贈了作品,徐琳為其頒發收藏證書。
![]()
展覽啟幕
開幕式最后,楊東奇、王書堅、張新文、劉萬鳴、盧禹舜、唐洲雁、雷杰、程守田、何思清、張宗祥、王炳春共同為展覽啟幕。
![]()
毛馨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由山東電視臺毛馨主持。
據悉,此次展覽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承辦,山東畫院、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協辦。展覽以“世象心研”為核心理念,通過“學院筑基——從蒙養之筆到心跡溯源”“觀世探微——過程中的意義生產”“聚光成境——筆墨與時代的共振”“象外之維——可能與更多的可能”四個單元,展出楊曉剛自1985至2025年間創作的速寫、素描、國畫作品59件,各類小稿28件以及豐富的文獻,完整勾勒了其啟蒙、求學、創作等不同階段的創作脈絡與藝術成就。
![]()
嘉賓合影
楊曉剛作為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其創作以現實主義為底色,在幾十年藝術實踐中淬煉出獨特的現代水墨敘事風格。他的創作始終保持雙線探索:一方面以細膩筆墨聚焦彝族、藏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題材作品,盡顯人文關懷;另一方面以恢宏視角深耕重大歷史題材,塑造時代群像,《強國夢》《民國大先生》《南渡北歸》《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代表作,深刻彰顯中國人的精神風骨。展覽中,入選多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經典力作與近年探索新作交相輝映,完整呈現其從人民到國家的歷史敘事,以及對水墨人物畫古與今、現象與本質的持續探索。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9日。作為濟南秋日重要的文化活動,展覽不僅為市民提供近距離感受高水平藝術創作的機會,更將為山東地域藝術生態繁榮注入新活力。
展覽現場
![]()
![]()
![]()
![]()
![]()
![]()
![]()
![]()
![]()
![]()
![]()
來源/文化視界網 作者/周龍
攝像、攝影/袁少帥 張赫宇 李建龍
轉載請后臺獲取授權
畫家簡介
![]()
楊曉剛,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二級崗專家)、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山東省政協常委、濟南市政協常委、山東中國統一促進會副會長、2019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齊魯文化英才、中國國家畫院國畫專業委員會研究員、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
作品先后入選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