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佳節,勝景如畫。
10月29日,農歷九月初九,勝利油田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老友”——來自油地“銀齡宣講團”的30余名老同志走進油田科技創新前沿、生產一線與民生現場,開啟了一場以“保障能源安全 助力美好生活”為主題的體驗之旅。
![]()
這群常年活躍在油地宣講與志愿服務一線的“銀齡使者”,身份雖不同,使命卻相通。作為油地發展的見證者與傳播者,他們共話能源安全,同感民生服務溫度,為講好新時代油地融合發展故事積累了鮮活素材,凝聚起更強大的宣講力量。
端牢能源飯碗,責任在肩
參觀的首站來到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站在頁巖油油樣和十余種化學驅油劑前,“銀齡宣講團”成員——勘探開發研究院原安全機動科安全副總監姜志臣駐足凝望。
時光回溯到四年前的那個秋天——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勝利油田,提出“要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囑托。這句話,成為深植于每個勝利人心中的信念。
在石油資源不可再生的現實下,勝利人將答案寫向了深地——頁巖油。這片嶄新的資源接替陣地,既蘊藏希望,也充滿挑戰。
近年來,勝利油田在頁巖油勘探開發上不斷取得突破。2024年,勝利濟陽頁巖油產量達到50萬噸,提前一年完成國家級示范區產量目標;今年前三季度,生產頁巖油近50萬噸,累計產油達151.5萬噸。
“雖然退休了,但心始終和油田在一起。”姜志臣說。作為“五老”宣講員,他的任務就是把油田的經驗成就、發展變化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廣大群眾。
參觀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足跡,深入了解CCUS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規模化應用的歷程,深切感受到勝利人“把能源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責任與擔當。
“這是第一次深入走進油田、了解油田的發展,令我敬佩的不僅是技術的飛速發展,還有勝利人為國找油的使命感和為油而戰的實干精神。”參觀中,東營市“五老”宣講團成員茍振光動情地說,“回去后,我要把勝利人的精氣神講給更多人聽!”
繪就綠色畫卷,智賦未來
秋日陽光下,萊州灣龍悅湖波光瀲滟。
在油田注汽技術服務中心二氧化碳項目部萊113區塊,26口油水井與藍天、碧水、綠地相融,構成一幅“景中有井、井在畫中”的和諧畫卷。
“這里太美了,和我們當年工作環境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扎根一線40多年的現河采油廠原作業二大隊大隊長、“五老”宣講員畢國強一邊贊嘆,一邊舉起手機記錄眼前景象,“這些照片將成為今后宣講中最生動的素材,讓更多人看到油田的綠色蛻變。”
地上美景如畫,地下智慧如織。在這里,二氧化碳化身“采油工”,油井“吞”下二氧化碳,“吐”出更多原油,實現增產與降碳雙贏。目前,該區塊已累計注入二氧化碳6萬余噸,受效油井增產30%。
從昔日的鹽堿荒灘到今天的綠色油田,油地始終血脈相連、同頻共振。在這片熱土上,綠色低碳已從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目前,東營市已成為國內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裝備種類最齊全的區域,建成碳捕集項目8個,年捕集能力達109.5萬噸,二氧化碳年化工利用能力達49.68萬噸。
“記憶中,過去的油井周圍是土路泥地,如今的生產環境卻如此優美、設備如此先進。”望著眼前的綠色油田,東營市“五老”宣講團團長房崇嶺由衷贊嘆,“身為東營人,我為此感到驕傲,這就是油地共同發展最有力的見證。”
綠色的故事,仍在延續。幾十公里外的新東營原油庫,整潔、綠色、無異味的環境,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油庫的認知。
“真是一點異味也沒有。”油氣集輸總廠原老年管理中心主任、“銀齡”記者滕風華深吸一口氣確認道,“如今油庫內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大家坐在辦公室動動鼠標就能完成操作,自動化程度令人驚嘆。”
當了解到東營原油庫已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高效、多能互補、環境友好”標桿油庫,并連續三年實現“碳中和”時,參觀者紛紛表示,油田在統籌能源安全與生態保護方面,真正做到了“走在前、作表率”。
助力美好生活,溫暖民心
活動中,大家還來到了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勝大超市物流配送中心。
在占地萬余平方米的生鮮采配區、4500平方米的冷凍冷藏區以及2萬平方米的常溫庫存區,現代化物流系統高效運轉,構建起從源頭到餐桌的快速通道。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技術人員演示著3分鐘農殘快速檢測流程。這道嚴密的安全屏障,牢牢守護著從“田間”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得知檢測中心每天對配送至所有超市、食堂的蔬果進行全覆蓋農殘檢測,東營市委講師團副團長張宏偉感慨道:“勝大超市對食品安全的嚴格把控,真正體現了央企對民生福祉的重視和對‘舌尖上的安全’的責任擔當。”
如今,勝大超市已不僅是東營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更是油田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的一張亮麗名片。
“品質有保障,老百姓們才放心。”參觀中,多位宣講團成員表示,要把這些見聞帶回去,跟街坊鄰居好好講講,讓大家買得更明白、吃得更安心。
油田發展的溫度,同樣體現在對員工群眾的細微關懷中。近年來,油田推動百余項服務事項“就近辦、網上辦”,從員工群眾最關切的小事入手,實實在在解決大家的急難愁盼。
參觀接近尾聲,黃河鉆井總公司原宣傳科科長、“銀齡”記者牛洪桐道出大家的心聲:“這次‘回家’,看到的是新發展,感受到的是新溫度。我們這些老同志,今后宣講更有底氣,也更有內容!”
當銀齡力量與油田發展同頻共振,當油地融合不斷深化,一幅“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美好生活”的嶄新畫卷,正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徐徐鋪展。(大眾新聞記者 顧松 通訊員 巴麗蒙 鄭躍光 焦子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