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姨,您這手勁兒比我還大!”2024年10月西安的抗癌交流會上,65歲的張愛珍攥著話筒笑,眼角的皺紋里都藏著勁兒——誰能想到,這個能幫女兒接送孫子、每天跳廣場舞的老太太,5年前曾躺在病床上昏迷10小時,連從床上坐起來都要人扶?
![]()
如今她體重漲了20斤,腫塊小到CT上都快看不見,逢人就說:“是中藥給了我‘接著活’的底氣。”
12厘米腫塊藏胸里,化療把她“打”垮了
2020年秋天,張阿姨總覺得“胸口壓了塊濕棉花”:拖地稍微彎腰就喘,晚上睡覺沒法平躺,得墊兩個枕頭。去醫院做CT,醫生盯著屏幕皺眉頭,轉頭跟家屬輕描淡寫:“良性腫瘤,切了就好。”可她偷偷翻檢查報告——“胸腺癌,腫塊12厘米”,當時手都抖了,紙角攥出褶子。
![]()
醫生會診后說:“腫瘤太大,手術風險高,先放化療縮小。”前兩次化療,腫塊從12厘米縮到7厘米,可張阿姨的身體卻“散了架”:化療藥灌下去,吐得膽汁都出來,后來連藥味聞著都想吐;第三次化療后,她在病房突然昏迷,十多個小時后才醒,醒來看見女兒哭紅的眼睛,心里直發酸:“我不想死,可這罪受不住啊。”
之后她連爬三樓都要歇五回,腿軟得像棉花,下樓得扶著欄桿,每一步都怕摔;吃口飯就脹得慌,整個人瘦得脫形,只剩80斤。
妹夫的一句話,讓她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思找中醫
全家人快絕望時,妹夫在網上翻到個帖子:“鄭州希福中醫袁希福院長,治腫瘤用中藥調,不少人喝了有勁兒。”
“當時就想,死馬當活馬醫吧,總比等死強。”2021年4月20日,張阿姨在家人的攙扶下,坐高鐵到鄭州找袁院長。診室里,她坐在椅子上,連說話都費勁:“袁院長,我還有救嗎?”
袁院長搭了搭她的脈,翻了病歷,語氣平和:“中藥能幫你調脾胃、補氣血,慢慢扛住化療的勁兒,再一點點消瘤子。你別急,咱們慢慢來。”
![]()
中藥喝了一個月,她能自己坐起來喝粥了
張阿姨沒抱太大希望,可喝了半個月,突然發現“身上有熱乎氣兒了”:以前只能喝稀粥,現在能喝一碗雞蛋羹;晚上能睡整覺,不再半夜疼醒;最驚喜的是,爬三樓從歇五回變成歇兩回,腿不軟了。
一個月后復查,CT報告上的數字讓她瞪圓眼睛——腫塊從5.6x1.5厘米縮小到2.6x2.8厘米!醫生指著片子說:“縮得挺明顯,繼續喝。”
張阿姨更堅定了。此后她雷打不動喝中藥,定期復查:腫塊慢慢“縮”,身體慢慢“長”——到2023年,她已經能幫女兒接送孫子,每天去小區跳半小時廣場舞,連鄰居都說:“你比以前還精神!”
“現在胖了20斤,腫塊小到快看不見!”
2024年10月的西安交流會,張阿姨站在臺上,穿了件棗紅色毛衣,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我現在100多斤,以前才80斤!腫塊小到CT上都快找不著了,醫生說‘穩定了,接著喝藥鞏固’。”
![]()
臺下的病友湊過來問:“您喝中藥有啥訣竅?”她笑著擺手:“哪有什么訣竅?就是別嫌苦,堅持喝;袁院長讓調方就調方,別自己瞎改。還有就是家人的心意——我女兒每天給我熬小米粥,女婿陪我散步,這比藥還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