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認為當今丑書橫行,并且將這一現象的源頭歸罪于沈鵬先生,畢竟他說過:“書法要自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要拘束于寫的像古人。”
![]()
這一言論被解讀為當今自由創作的理論基礎,當今的一些丑書大師也大多受教于沈鵬先生,所以將當今丑書的源頭指向沈鵬先生似乎不無道理。
![]()
客觀的講沈鵬先生的藝術理念確實助推了當今書法的開放性發展,這顯然與沈鵬先生超高的藝術天賦有關。
![]()
曾經有人發現一摞碑刻拓本,因為不屬于已知的名碑,且寫的并不周正、秀美,所以想當作普通拓本存庫。
![]()
沈鵬先生看過以后,被其中的一份吸引,他認為這件作品絕非一般書家寫就,比屬于當時的書壇高手,并將這份拓本推介出來,讓它得以重見天日,這份拓本就是日后備受書壇重視的《汝南王修治王古塔銘》。
![]()
從風格來看,《汝南王修治王古塔銘》并不屬于傳統的優秀魏碑風格,不工整,不規范,不精致,不挺拔,不勁健,可以說傳統書法審美的基本標準大多在其中難以尋覓,被當作一般的野碑也就不難理解了。
![]()
然而它遇到了慧眼識珠的沈鵬先生,注定不會被壓在卷案深處腐朽。沈鵬先生在看過一眼之后就對這份拓本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如今看來沈鵬先生的判斷是非常精準的,現在《汝南王修治王古塔銘》已經被列為北魏名碑行列,這份錘拓孤本幸運的躲過了銷聲匿跡的厄運。
![]()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沈鵬先生具有超高的藝術慧眼,他對書法的理解和認知是超凡脫俗的,知道了這個故事,想必對于沈鵬先生的一些書法理念就不難理解了。
![]()
看慣了《多寶塔》、《九成宮》、《張黑女》、《張猛龍》的人恐怕很難看出《汝南王修治王古塔銘》的精妙,即便是已經習慣了欣賞《龍門二十品》和二爨的人也不見得可以接受《汝南王修治王古塔銘》。
![]()
這就是書法審美的一種固化趨向,書法家寫的越來越精致,將《張遷碑》臨成了《乙瑛碑》,將《爨寶子》寫成了《張猛龍》,放棄粗獷,追求細膩。
![]()
在這種審美趨勢下,《張猛龍》、《鄭文公》等相對精細和規范、端正的碑刻備受推崇,這種審美趨勢讓書法越來越趨于規范化。
![]()
對于一門藝術來說,規范化會嚴重遏制自由發揮,會扼殺藝術性,書法也不例外。當館閣審美普及以后,人們對楷書的理解也被扭曲了。
![]()
甚至有館閣體書家宣揚《九成宮》也寫的規范雷同,千字一面,進而認為楷書就要寫的規范、端正,毫無變化。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社會上產生了一種”館閣崇拜“,這顯然是有悖書法藝術本質的。
![]()
書法就是從日常書寫中發現、總結和展現文字藝術美的創作,這其中發現粗陋書寫中蘊含的藝術性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這種發現又何來總結、展現。
![]()
書法的伯樂必然要擁有獨特的思維和藝術的眼光,沈鵬先生能夠敏銳的發現《汝南王修治王古塔銘》的藝術價值,足以證明他對書法和藝術的理解超乎常人。
![]()
這得益于他深厚的傳統書法造詣以及開放、包容且獨特的藝術眼光,他對書法的理解是值得思考和重視的。
![]()
沈鵬先生處于書法從實用性向純藝術轉型的節點上,在早年做編輯時,沈鵬先生總是用毛筆書寫手稿,對于沈鵬先生來說書法還是屬于實用性的,沈鵬先生現代書家當中少數擁有堅實實用性書寫功底的人。
![]()
然而這并沒有局限沈鵬先生對書法藝術性的思考,他提出要自由書寫也真正做到了自由書寫,這種理念造就了他在當代書壇的成就和地位。
![]()
藝術是需要被發現的,藝術的眼光需要充分的開放和包容,任何狹隘和約束都是對藝術的背叛,當今書壇能夠有如此繁榮昌盛的局面,得益于沈鵬先生寫出自己的理念,他沒有讓當代書壇成為傳統的復印機,而是展現出屬于時代文化的面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