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存義,1960年生,河南省淮濱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師從中國著名書法家費新我。近四十年遍臨顏氏諸帖和歐柳諸帖,隸書臨寫史晨、乙瑛、禮器諸碑。
作品得到原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先生好評。楷書得體于顏,立形于柳,得意于歐。隸書求古而不泥古,自出新意。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各類大展賽中入展并獲獎,二00六年隸書作品入編浙江省《儒商墨緣》,二00七楷書作品入展山西省永樂宮并獲一等獎,二00八年入編北京長城書畫院為慶祝奧運會開幕式,舉辦的2008米書畫長卷,二0一0年其隸書作品入展無錫市沈鵬藝術館.
![]()
![]()
![]()
![]()
墨韻春秋,筆鑄風骨 —— 品徐存義老師的書法藝術
在中國書法藝術傳承的長河中,總有這樣一批堅守者與創造者,他們以筆墨為舟,以古帖為舵,在傳統與創新的航道上深耕不輟。徐存義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四十載寒來暑往,他沉浸顏歐柳楷法之堂奧,徜徉史晨乙瑛禮器之古雅,于碑帖交融間錘煉心性,在筆墨揮灑中確立自我,最終形成兼具傳統厚度與時代氣息的藝術風貌,其作品更獲原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先生好評,堪稱當代書壇傳承創新的典范。
![]()
![]()
![]()
書法藝術的高度,始于對傳統的敬畏與深耕。徐存義先生的學書之路,是一部以恒心踐行"師古"之道的修行史。1960年生于河南淮濱的他,自幼便對筆墨生出濃厚情愫,雖初時無名師指引,卻以自學為徑,常摹寫古帖至深夜,在筆墨與宣紙的摩挲中埋下藝術的種子。觀其隸書作品,最鮮明的特征便是"藏鋒助蠶頭,按筆彰燕尾"的筆法傳承,波磔風柔,點畫顧盼,盡顯漢隸的典型風貌。筆墨在宣紙上的摩擦感清晰可辨,形成力透紙背、飽滿圓滿的審美意象,懸于廳堂便有"如臨漢風"的古樸氣息撲面而來。這種對漢隸傳統的堅守,讓他的作品始終保持著高雅的文化格調,彰顯出深厚的傳統功底。
![]()
![]()
![]()
![]()
但徐存義先生的隸書可貴之處,更在于"不泥古"的創新精神。在結體字勢上,他打破了漢隸單一的形態局限,字體時而富于上挑之勢,時而又呈扁平之形,變化豐富而妙趣橫生。章法布局上,他更是匠心獨運,字字如"夫之陣者",左右橫展而規矩嚴整,上下映照而布列均衡,在嚴整中求變化,在變化中守秩序。他將《禮器碑》的奇險、《史晨碑》的端莊與自身對書法的理解相融合,借助筆墨的濃淡枯潤、線條的粗細強弱,賦予隸書新的視覺張力與情感表達。
![]()
![]()
觀其楷書作品,橫畫穩健如承重之梁,豎筆挺拔似立天之柱,那種由內而外的磅礴氣勢,正是對顏體精神的深刻體悟,讓觀者感受到書法藝術中蘊含的浩然正氣。
![]()
![]()
![]()
在書法藝術領域,"諸體皆能"向來是對書家綜合素養的極高評價,徐存義先生便堪稱這樣一位難得的人才。除楷隸兩體外,他對書法藝術的探索還延伸至更多維度,其作品在筆法、用墨、章法布局上盡顯匠心:疏密得體,濃淡相容,筆力遒勁,將黑白互守、虛實相生的美學原則詮釋得淋漓盡致。縱觀其書法創作脈絡,始終遵循著"以繼承為基,師古不泥,溶入自我,銳意創新"的路徑。他深知,書法的創新絕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唯有在深厚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才有生命力。從費新我先生的教誨,到李昭曾、李乾山兩位老先生的指點;從唐楷三家的精研,到漢隸諸碑的深耕,正是這種對傳統的敬畏與堅守,讓他的創新有了堅實根基。而在創作中,他又能以靈動的悟性與靈性,將自我情感與時代審美融入筆墨,使作品既有傳統的厚度,又有個性的光彩。
![]()
![]()
![]()
四十年筆墨耕耘,徐存義先生用堅守與創新書寫了一部書家的成長史。他以碑帖為基石,在顏歐柳的楷法中鑄就筋骨,于漢隸諸碑中汲取古韻;以初心為指引,在臨池不輟中錘煉技藝,在融會貫通中確立自我。他的書法作品,不僅展現了高超的藝術技巧,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傳承,是對書法藝術本質的深刻體悟,更是一位書家以筆墨踐行文化使命的生動寫照。
![]()
![]()
![]()
徐存義先生的書法藝術,是他數十年筆墨耕耘的結晶,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是文化與精神的生動載體。他以扎實的傳統功底筑牢藝術根基,以精妙的筆法展現個性魅力,以和諧的結構與章法營造形式之美,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傳遞精神力量,在當代書壇樹立了獨特的藝術形象。
如今,徐存義先生的筆墨生涯仍在繼續,相信這位四秩臨池不輟的書家,必將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以更多精品力作詮釋書法藝術的永恒魅力,為中國書法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田野)
歡迎點贊留言,喜歡老師作品隨時留言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