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廣西,很多人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說到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大家就一點都不陌生了,廣西不僅風景優美,山水甲天下,而且美食更是遍地都是。
比如廣西人光靠一個桂林米粉,一個柳州螺螄粉就能夠火爆全國,如今全國各地的美食街,都少不了螺螄粉,桂林米粉的身影。
![]()
除此之外其實廣東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檸檬鴨,老友魚,老友粉,各種酸嘢等等,隨便一樣都能讓本地人魂牽夢縈。
但奇怪的是,除了螺螄粉桂林米粉這些小吃之外,其他廣西菜在外地卻難覓蹤影,為什么桂菜在外面不火呢?為何桂菜走不出廣西呢?
最近,我去廣西旅游了一趟,吃了不少地道桂菜,我才終于弄懂:為什么廣西菜走不出去了,原來背后有4個關鍵原因。
![]()
1、 廣西菜外地人吃不習慣
廣西菜最大的特點就是“酸、辣、鮮、”,極具地方特色,對于廣西人而言這樣的味道太好吃了,但對外地人來說,可能第一口就勸退了。
比如廣西不少菜喜歡放酸筍進去,比如老友魚之類的,這個酸筍的"臭味"本地人覺得香,但很多外地人聞著就受不了。
廣西還喜歡酸辣口味的菜肴,比如像檸檬鴨、酸湯魚這類菜,這些菜肴酸味濃烈,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
2、外地市場缺乏廣西本地食材
廣西菜的靈魂在于本地食材的原汁原味制作,但出了廣西,很多關鍵材料根本買不到,導致味道大打折扣。
比如酸筍,必須用廣西特定竹子發酵的,外地雖然也有不少的酸筍,但賣的很多是工業速成酸筍,味道完全不一樣。
很多在外地開的"廣西米粉店",因為食材不正宗,做出來的粉既不像桂林米粉,也不像螺螄粉,最后只能關門大吉。
![]()
3、 廣西菜難以批量復制
相比川菜、粵菜,廣西菜的烹飪流程更復雜,很多廣西菜單純的依賴廚師制作經驗,難以標準化生產。
比如廣西桂林米粉,光是鹵水配料就要熬制數小時,其他的鍋燒、叉燒、脆皮這些都要現做,流程繁瑣。
再比如廣西的檸檬鴨,首先鴨子要本地的,先將鴨肉放入鍋中炸一遍,然后進行炒制,還要加腌檸檬、酸蕎頭等配料,步驟多,耗時長。
廣西菜很多都是"慢工出細活",并不是冷凍的預制菜,不適合標準化運營,廣西桂菜太依賴手工制作,難以像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那樣快速復制,自然難以走向全國。
![]()
4、廣西人去外地開餐館的少
廣西人有個特點:戀家,很多本地人寧愿在廣西開個小店,也不愿意去外地闖蕩,導致桂菜在外地缺乏形象的推廣者。
在廣西生活節奏慢,壓力小,很多人覺得"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廣西人離不開米粉、酸嘢,去外地吃不到正宗家鄉味,干脆不去了。
現實情況如果你在北京、上海看到的“廣西菜館”,很多其實是湖南、貴州人開的,味道自然不正宗,吃的人就更少了。
希望未來廣西菜也能夠像螺螄粉一樣,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廣西菜的獨特魅力,感受廣西菜的不同凡響。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