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北群山的環抱城市中,連州沉淀著千年的歷史底蘊,更因地處粵湘桂三省交界的獨特區位,醞釀出“集三省風味于一爐”的飲食傳奇:將粵地的鮮甜、湘地的勁辣、桂地的醇厚無縫融合,酸辣鮮香在此碰撞,燜炒燉煲各展風姿,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味覺體系,像一位兼容并蓄的美食匠人。作為粵北當之無愧的“美食之都”,連州的美味早已超越了果腹的意義,每一口都是三省風土的交融饋贈,每一味都是人文沉淀的鮮活印記。在來連州的日子,我是日日換樣不重樣,光是美食,就讓我這個游客深陷其味,流連忘返。
![]()
一、清晨喚醒味蕾:星子牛肉面的酸辣交響(湘桂熱辣+粵式鮮醇)
清晨的連州街頭,最先被喚醒的是舌尖的期待,而星子牛肉面便是湘桂辣韻與粵式鮮美的完美碰撞。在星子鎮的老巷里,清晨五點便亮起的燈火下,老板們正忙著熬制當天的湯底——這可是融合三省風味的靈魂所在。牛骨與黃牛肉按粵式熬湯手法慢火燉數小時,逼出醇厚奶白湯底,再加入湘桂常見的酸蘿卜、酸豆角,熬出清爽又夠勁的酸辣底味,香氣能飄出半條街。
![]()
面條是當天現做的堿水面,口感筋道爽利,下入沸湯煮至八成熟撈出,澆上滾燙湯底,鋪上鹵得酥嫩的牛肉片,撒上蔥花與辣油。筷子一攪,粵式的肉香、湘桂的酸辣瞬間迸發,面條吸飽湯底精華,爽滑勁道;牛肉酥而不爛,滿是鮮香。配上酸蘿卜條解膩,一口面一口湯,剛柔并濟的風味,正是三省口味的初階共鳴。
![]()
二、米香本真之味:沙坊粉的百年匠心(粵式清淡底色)
若是偏愛粵式的純粹米香,沙坊粉便是不可錯過的味覺記憶。這種源自連州沙坊村的米粉,延續數百年粵式制粉工藝,從選米到制成暗藏匠心。選用本地早秈米,浸泡后磨成細膩米漿,經蒸、晾、切等多道工序,制成的米粉潔白如玉,細膩無渣,盡顯粵地對食材本味的追求。
![]()
最經典的蒸粉吃法,完美凸顯粵式清淡風格:米粉鋪竹屜蒸熟,揭蓋時米香濃郁,淋一勺滾燙豬油、少許豉油,搭配酸豆角、鹵牛肉片,簡單調味便激發米粉爽韌口感。湯粉則鮮醇不膩,炒粉干爽夠味,無論哪種吃法,都以粵式米香為基底,卻也能兼容些許湘桂的微辣配料,滿足不同偏好。
![]()
三、街頭煙火社交:連州牛雜的熱辣江湖(湘桂勁辣+粵式鹵香)
當午間陽光漸烈,街頭牛雜檔成了最熱鬧的“社交中心”,這里藏著湘桂熱辣與粵式鹵味的深度融合。一口大鐵鍋架在火上,牛肚、牛腸等牛雜按粵式鹵制手法,在八角、桂皮等香料熬成的鹵湯中慢燉,鹵香醇厚;隨后加入湘桂愛吃的辣椒、花椒提味,再投入蘿卜、豆腐等吸味食材,讓酸辣與鹵香充分交融。
![]()
三五好友圍坐小攤,挑選心儀食材,老板熟練剪成小塊,舀上濃湯撒上辣椒粉。一口咬下,牛肚爽脆、牛腸軟糯,是粵式鹵制的功夫;熱辣湯汁在口中化開,暖意蔓延全身,是湘桂的熱情饋贈。沒有精致餐具,卻有最地道的三省融合風味,這便是連州牛雜獨有的煙火氣。
![]()
四、百年傳統小吃:東陂水角的軟糯鮮香(粵式溫婉+湘桂辣韻)
東陂水角是“可淡可辣”的靈活代表,藏著粵式溫婉與湘桂辣韻的雙重選擇。這種有500多年歷史的小吃,餡料延續粵式講究新鮮的特點:本地土豬瘦肉、清脆馬蹄、鮮香蔥白切細拌勻,口感豐富有層次;外皮用粘米粉制成,薄而有韌性,捏成半月形花紋,盡顯粵式精致。
![]()
蒸20分鐘后,水角晶瑩剔透,皮軟糯韌香,餡味美爽口——偏愛粵式清淡的食客可直接嘗本味,感受食材新鮮;嗜辣的則蘸上本地特制辣椒醬,瞬間注入湘桂熱辣,滋味升級。東陂鎮老店里,老師傅嫻熟的制作手法,讓這道“兼容派”小吃多了幾分觀賞性,也藏著三省口味的包容智慧。
![]()
五、開胃神器:酸浸缸的“萬物皆可酸”(湘桂酸香+粵式調味)
作為連州人餐桌上的“開胃神器”,酸浸缸的酸香風味源自湘桂,調味卻藏著粵式的平衡之道。連州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酸浸缸,里面浸泡著蘿卜、桃果、辣椒等食材,制作湯底時,用糯米粉熬漿,加入鹽、糖、酒調味——糖的用量暗合粵式“中和酸辣”的思路,避免湘桂酸物的刺激感。
![]()
不同食材浸泡出的味道各有千秋:蘿卜酸脆爽口,桃果酸中帶甜,辣椒甜中有辣,酸得夠勁卻不嗆口,甜得柔和卻不膩味。配粥、下飯、當小吃皆可,悶熱天吃一口,酸辣直透心底,神清氣爽,既保留湘桂酸香的靈魂,又有粵式調味的溫潤,適配更多口味。
![]()
六、田園鮮爽代表:連州菜心的清甜本真(粵式清淡+山野鮮氣)
若說連州清淡美食的代表,連州菜心是粵式“食鮮”理念與本地山野風土的結合。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高海拔山地、大晝夜溫差、山泉水灌溉,讓菜心積累充足糖分和水分,遠超普通菜心,盡顯粵地對“鮮”的極致追求。
![]()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最佳食用期,菜心粗壯鮮嫩,自帶清甜,烹飪遵循粵式“返璞歸真”:白灼后淋豬油生抽,香與甜融合;清炒加蒜末,激發山野清新。無論是搭配臘味還是肉類,都能中和油膩,既是粵式清淡口味的絕佳選擇,也為偏辣的湘桂風味菜肴起到“緩沖”作用,是餐桌上的“風味調和劑”。
![]()
七、硬菜風味擔當:東陂臘味的咸香醇厚(粵式臘味+桂式風干)
連州的硬菜里,東陂臘味是粵式臘味工藝與桂北風干技法的融合典范。東陂鎮冬春干燥多風的氣候,堪比桂北臘味制作的天然條件,而選料與調味則延續粵式傳統:選用本地土豬五花肉、后腿肉,用鹽、糖、酒、醬油按粵式比例腌制,再掛在通風處自然風干,不煙熏,保留肉的原汁原味。
![]()
制成的臘味,既有粵式臘味的咸香回甘,又有桂北風干臘味的濃郁醇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蒸著吃凸顯本味,炒著吃香氣四溢,做煲仔飯更是絕配,配上白米飯,簡單卻無比美味,無論是粵地食客還是湘桂游客,都能被這份醇厚風味打動。
![]()
八、越嚼越香:豐陽牛肉干的木香回甘(桂式煙熏+湘式辣炒)
豐陽牛肉干是桂式煙熏與湘式辣炒的“強強聯合”,承載著豐陽鎮的煙火記憶。選用本地放養黃牛肉,切條后用鹽、醬油、香料腌制,再用桂北常用的雜木煙熏烤制,熏出淡淡木香,風味獨特;烹飪時則按湘式做法,搭配豆豉、姜、蒜、辣椒干蒸制,辣勁十足。
![]()
蒸好的牛肉干,既有桂式煙熏的獨特香氣,又有湘式的熱辣口感,肉質鮮美,嚼勁十足,每一口都充滿肉香與木香,是下飯下酒的絕佳選擇,深受嗜辣愛重口的湘桂食客青睞,也讓喜歡濃郁風味的粵地食客眼前一亮。
![]()
從清晨酸辣的牛肉面到清甜的沙坊粉,從熱辣的牛雜到可咸可淡的水角,從醇厚的臘味到清爽的菜心……連州的每一道美食,都是粵湘桂三省風味的鮮活注腳。這座隸屬廣東的小城,沒有被單一風味束縛,反而因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將粵地的鮮甜溫婉、湘地的熱辣勁爽、桂地的醇厚綿長熔于一爐,讓“可清淡可辛辣”成為獨特標簽。
每一種味道都源于山水滋養,每一道菜肴都藏著人文沉淀:粵式的精致講究、湘式的熱烈直接、桂式的質樸醇厚,在連州的餐桌上和諧共生。無論是偏愛清淡的江南食客,還是嗜辣的川湘友人,抑或是習慣醇厚風味的桂地游客,都能在街頭巷尾找到貼合自己口味的美味。這份味覺上的包容,正是連州美食的靈魂,在唇齒留香間,不僅能嘗到粵北大地的風土人情,更能讀懂這座千年古城海納百川的氣度——這,就是三省交界的連州,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百味之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