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國慶佳節恰逢秋意正濃,登封市大冶鎮朝陽溝村雖細雨霏霏,卻擋不住鄉鄰與戲迷的熱情——“2025‘咱村有戲’戲韻朝陽文旅盛典”在此盛大啟幕。彩綢在雨霧中舞動,鑼鼓聲穿透云層,來自各地的領導、嘉賓、戲曲名家與父老鄉親歡聚一堂,以戲為媒共慶雙節,讓這座承載著戲曲文脈的村莊,在新時代奏響了文旅融合的新樂章。本次盛典由登封市大冶鎮人民政府主辦,朝陽溝村民委員會、天潮娛樂傳媒協辦,北京傳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全程策劃,得到多家媒體鼎力支持。
![]()
雨中共賞,戲曲之鄉迎來文旅盛典
“秋雨送爽,鑼鼓鏗鏘,今天的朝陽溝群星閃耀、好戲開場!”上午10時許,隨著主持人耿豪、吳景清亮的聲音響起,開幕式正式拉開帷幕。
![]()
舞臺下,撐著雨傘的觀眾密密麻麻,雨水絲毫未減現場的熱鬧。隨后,主持人逐一介紹出席盛典的領導與嘉賓:大冶鎮黨委書記宋朝峰,大冶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龐海濤,大冶鎮宣傳委員張琪,大冶鎮副鎮長、派出所所長秦紅亮,大冶鎮副鎮長劉喜鴿,大冶鎮朝陽溝村黨總支書記孫會平,北京傳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常笑,以及媒體界朋友。當念到每位嘉賓的名字時,臺下都響起熱烈掌聲,這份熱情,是對戲曲文化的熱愛,更是對家鄉發展的期盼。
領導嘉賓話傳承 共繪文旅新圖景
“今日朝陽溝,彩綢舞動、曲韻鏗鏘,我們懷著對戲曲藝術的熱忱,共迎這場文化盛典!”開幕式上,龐海濤代表大冶鎮黨委、政府致辭,言語間滿是對家鄉文化的深情。他指出,朝陽溝是《朝陽溝》《卷席筒》兩大名劇的誕生地,戲曲早已融入當地人的血脈——“田間地頭有它的悠揚,廟會戲臺有它的鏗鏘,家庭院落有它的傳承,它不只是旋律,更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圖騰。”
![]()
龐海濤詳細介紹了盛典的“誠意之舉”:既有專業院團重現《朝陽溝》“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的經典,也有“戲曲進農家”沉浸體驗讓名家與鄉親互動,更設“朝陽溝大舞臺、有戲你就來”為百姓搭臺,遴選青年戲曲新秀,激發年輕人對傳統戲曲的喜愛,助力戲曲文化傳承與傳播。“我們要讓戲曲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實現以文促旅、以旅興村!”他強調,大冶鎮始終將文化振興置于鄉村振興核心位置,“咱村有戲”既是文化惠民實踐,更是激活鄉村活力的關鍵,未來將繼續深耕文化沃土,讓朝陽溝的戲韻更悠長。
![]()
隨后,宋朝峰走上舞臺鄭重宣布:“2025年大冶鎮‘咱村有戲’戲韻朝陽文旅盛典——正式開幕!”話音落下,舞獅隊踏著鼓點躍上臺前,現場掌聲與歡呼聲交織,為盛典寫下濃墨重彩的開篇。
千年沃土孕名劇 朝陽溝里藏文脈
為何朝陽溝能成為戲曲盛典的核心?答案藏在村莊厚重的文脈里。
朝陽溝村原名曹村,清末稱曹家灣,1974年因豫劇《朝陽溝》創作于此,經群眾提議更名。這里不僅是《朝陽溝》的“誕生地”,更是曲劇《卷席筒》的故事發生地,清代戲樓等戲曲遺存至今保存完好,見證著百年戲韻的傳承。1957年,編劇楊蘭春在此采風,與村民朝夕相處,將鄉野間的真情故事融入創作,1958年5月19日,由河南省豫劇三團首演的《朝陽溝》在鄭州亮相,迅速火遍全國。
這部劇為何能成為經典?它以城市姑娘銀環與未婚夫栓保返鄉務農的故事為主線,生動詮釋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時代潮流,展現了社會主義初期的農民風貌。1963年,該劇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改編為電影;1964年元旦,毛主席等領導人觀看演出并稱贊“演得好”。此后,楊蘭春又帶領豫劇院三團重返朝陽溝體驗生活,讓村莊成為省豫劇院三團的創作基地。歷經數十年,《朝陽溝》入選建國50周年百部精品劇目、“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榮獲中國現代戲突出貢獻獎等多項大獎,成為中國戲曲現代戲的里程碑,其唱腔至今仍在中原大地廣為傳唱。
鄉村振興,文化賦能激發新活力
近年來,大冶鎮始終將文化振興置于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不斷夯實文化陣地、壯大文藝隊伍、擦亮文化名片。
朝陽溝村不僅戲曲文化底蘊深厚,在鄉村振興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該村先后入選國家森林鄉村和河南省傳統村落,村內建有楊蘭春文化園、銀環亭等景點,發展戲曲文化旅游產業。
![]()
“咱村有戲”不僅是一場文化惠民的生動實踐,更是推動戲曲傳承、激發鄉村活力的關鍵之舉。主辦方還將戲曲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讓游客賞戲之余游景、品鄉情,真正實現以文促旅、以旅興村。
名家云集好戲連臺 文旅融合惠民生
“10月1日到8日,每天都有大咖登臺!”主持人吳景的話讓戲迷們格外期待。此次盛典的“名家陣容”堪稱豪華:曲劇國家一級演員胡希華、豫劇國家一級演員任宏恩、“網紅邊姐”邊玉潔、河南曲劇“第一丑”李天方等藝術家將輪番獻藝,帶來原汁原味的經典唱段。
![]()
開幕式當天,節目更是精彩紛呈:朝陽溝舞蹈隊的《民族舞》盡顯鄉土風情,舞獅隊的騰躍翻轉點燃現場氣氛,非遺節目“長壺茶藝”展現傳統技藝的靈動,雜技《揚帆起航》以高難度動作贏得陣陣喝彩,為盛典注入青春活力。傳統與現代碰撞,戲曲與綜藝交融,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找到樂趣。
![]()
北京傳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常笑在發言中表示:“今天的朝陽溝,鼓樂鏗鏘迎賓客,戲韻悠長聚知音。60余年前,楊蘭春先生以這里的真情故事為原型創作出傳世佳作,讓朝陽溝的名字與戲曲文化緊緊相連。”常笑強調,當名家名段的旋律在村里響起,當群星璀璨的舞臺與鄉土風光相映,這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朝陽溝文化根脈的傳承與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