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呂洞賓
一、呂洞賓生平概述
1. 身份與時代:呂洞賓(約796年—?),名喦(或作巖),字洞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唐代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人。
身份:道教內丹派祖師、“八仙”核心人物,被尊為“呂祖劍仙之祖”。
時代背景:生于晚唐,活動于五代,社會動蕩中隱修傳道,融合儒釋道,推動道教世俗化。
![]()
2. 生平軌跡
早年經歷:出身仕宦之家,幼習儒業,20歲科考不第,轉而學道。
遇仙悟道:傳說于長安酒肆遇鐘離權(漢鐘離),經“黃粱一夢”點化,悟道出家(見《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得授金丹秘訣與“天遁劍法”,開啟內丹修煉與濟世度人之旅。
云游傳道:游歷名山,收徒傳法,度化何仙姑、曹國舅等,留下“飛劍斬黃龍三戲白牡丹”等傳說。民間稱其“顯化四方”,宋元后逐漸神化為全能神仙。
![]()
3. 重要著作
《純陽呂祖文集》:收錄詩詞、丹訣,如《百字碑》《敲爻歌》。
《呂祖全書》(后人輯錄):包含內丹心法、勸善文。
二、呂洞賓思想的核心
呂洞賓思想以內丹修煉為核心,融合儒釋道三教,主張“性命雙修濟世度人”,其理論深刻影響宋元內丹學與民間信仰。
![]()
1. 內丹學說
性命雙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強調“筑基采藥火候”三階段(《百字碑》)。
性功:修心見性,主張“無心即是道心死神活”。
取坎填離:以《周易》卦象喻內丹,將“離(?)中虛”與“坎(?)中滿”相交,復歸“乾(?)坤(?)”純陽之體。
2. 三教合一
儒道互補:提出“真忠真孝即神仙”,將儒家倫理融入修道(《勸世文》)。
佛道融通:吸收禪宗“明心見性”,主張“以心印道,以道合禪”(《指玄篇》)。
![]()
3. 劍道與濟世
智慧劍斬煩惱:劍術象征斬斷貪嗔癡,內丹修煉與心性覺悟合一,稱“一斷無明貪嗔,二斷無明愛欲”。
度人先度己:修道者需“自度度人”,以醫藥、勸善濟世,反對獨善其身(《呂祖志》)。
4. 平民化修道觀
人人可仙:打破貴族壟斷,主張“不擇賢愚,唯道是授”,吸引平民信徒。提出“煉己筑基”無需昂貴外丹,日常修心即可入門。
三、歷史影響與評價
1. 內丹學集大成者
與鐘離權共創“鐘呂丹道”,奠定宋元內丹派(如全真教)理論基礎,張伯端《悟真篇》承其衣缽。
將外丹術語轉化為內修體系,如“鉛汞”喻精氣,“爐鼎指人體。
2. 民間信仰符號
八仙之首:作為“劍仙酒仙”,其形象融入戲曲、年畫,成為正義與智慧的化身。
行業保護神:被理發業、醫藥業奉為祖師,廟宇遍及東亞。
![]()
3. 爭議與傳說
歷史真實性:正史無明確記載,生平多依托宋元道教文獻與民間傳說。
神化與附會:明清扶乩盛行,偽托呂祖的經文(如《太乙金華宗旨》)廣為流傳。
四、經典言論
《百字碑》:“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勸世詩:“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呂洞賓是道教從精英走向民間的關鍵人物,他以劍喻道、以詩傳法,將深奧的內丹理論轉化為通俗的修行實踐,使道教滲透至市井生活。其思想兼具哲理性與實用性,至今仍為道教修煉與民間勸善的文化符號。正如元人苗善時贊:“純陽之德,參贊化育;慧劍高懸,群魔屏蹤。”呂祖傳說與智慧,恰似一盞明燈,照亮世俗與超越之間的修行之路。
![]()
附《百字碑》原文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靈遁者翻譯與解析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翻譯:養氣需忘卻言語與刻意守持,降伏妄心需以無為之道。
解析:修煉第一步是調息(養氣)和止念(降心),但強調自然無為,不可強求。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翻譯:無論動靜皆需明悟本源(道),若已契入根本,何需外求?
解析:修煉需悟道體,超越動靜二元對立。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翻譯:真常之道須在待人接物中踐行,但應物時心不迷失。
解析:修道不離世俗,需在紅塵中磨煉心性。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翻譯:心不迷亂則真性安定,真性安定則元氣自然歸復。
解析:心性清凈是煉氣化神的根基。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翻譯:元氣歸復則內丹凝結,體內陰陽(坎離)交媾調和。
解析:借《周易》坎(水)、離(火)二卦,喻精氣相交結丹。
“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翻譯:陰陽反復交媾,如春雷震動,生機勃發。
解析:丹成時周身氣機貫通,似雷震般煥發新生。
“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翻譯:真氣升騰如白云聚頂,甘露(津液)滋潤周身(須彌喻人體)。
解析:內景描述,象征周天運轉、津液生發的修煉效驗。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翻譯:自飲體內甘露(長生酒),逍遙境界外人難明。
解析:修煉至“氣滿神足”的自得狀態。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翻譯:靜坐中聆聽無弦之曲(先天之音),洞悉天地造化玄機。
解析:進入天人合一、感知宇宙規律的境界。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翻譯:上述二十句(百字),正是登仙的天梯。
解析:總結全篇,強調此百字是修道成仙的密鑰。
核心思想與修煉價值
![]()
性命雙修:
命功(煉氣):通過調息、聚氣結丹,強化生命能量。
性功(修心):降伏妄念,回歸真性,達到不迷境界。
無為自然:反對刻意強求,主張“忘言守為不為”,強調修煉需順應自然規律。
紅塵煉心:提倡“真常應物”,在世俗生活中磨煉心性,而非避世獨修。
丹道象征:以“坎離交媾一聲雷”等意象,隱喻內丹修煉的生理與能量變化。
歷史地位與影響
《百字碑》與《悟真篇》《周易參同契》并稱“丹道三經”,是內丹學核心經典。
全真教王重陽、張伯端等皆受其影響,清代劉一明(悟元子)曾作《百字碑注》詳解其理。
現代氣功、冥想練習中,其“降心養氣”理念仍被廣泛借鑒。
《百字碑》以百字濃縮丹道精髓,既為修煉指南,亦為哲理詩篇。其“從有為入無為,借命功透性功”的路徑,至今仍是內丹修煉的圭臬。正如呂祖所言:“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此百字如登天之梯,指引修道者步步升華,直指性命圓融之境。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靈遁者作品《觀自在大千世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