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易經》《優婆塞戒經》《黃帝內經》《太上感應篇》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翻開老黃歷,每個月都有兩個特殊的日子——初一和十五。
這兩天,寺院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道觀中鐘磬悠揚,修行之人虔誠禮拜。就連尋常百姓家,也要在這兩天吃素念經,燒香祭拜。
初一十五,到底有什么特別?為何千百年來,無論朝代更迭、世事變遷,人們都對這兩天格外重視?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運行,自有規律。月亮的陰晴圓缺,影響著潮汐漲落,也影響著人的氣血運行。初一是朔日,月亮隱沒;十五是望日,月圓如盤。這一隱一顯,正應了陰陽之道。
佛家更把初一十五定為"齋戒日"。《優婆塞戒經》中記載,初一十五這兩天,諸天善神下界巡視,考察世人善惡。若能在這兩天持齋修行,功德倍增;若在這兩天作惡,罪業也會加重。
可是,初一十五的講究,遠不止吃素念經這么簡單。民間流傳著"1不去,2不吃,3事不能做"的說法。這些規矩,不是迷信,而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積累的智慧。想要明白其中道理,還得從一個發生在唐朝的故事說起。
![]()
唐朝貞觀年間,長安城里住著一位姓趙的秀才,叫趙明德。此人自幼聰慧,飽讀詩書,本該是功名在望的料。可偏偏這趙明德性子急躁,做事不知輕重,常常壞了自己的好事。
這年春天,趙明德準備進京趕考。臨行前,他去拜訪了城南的慧光禪師。慧光禪師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很多達官貴人都曾向他請教佛法。
禪師見了趙明德,打量片刻,緩緩說道:"施主印堂發暗,近日恐有災禍。若想化解,需謹記:每月初一十五,有三件事萬萬做不得。"
趙明德心高氣傲,聽了只是敷衍應答,心里卻不以為然。他想,我堂堂讀書人,豈會信這些神神鬼怪的說法?
離開寺院后,趙明德就把禪師的話拋在了腦后。
轉眼到了三月十五這天。趙明德一早就往考場趕,路過一處酒樓,聞到酒肉香味,肚子咕咕作響。他想,反正還有些時間,不如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進了酒樓,他點了一盤紅燒肉,一壺黃酒。正吃得高興,忽然聽見隔壁桌的兩個考生在議論:"今天可是十五,怎么還敢吃肉喝酒?也不怕考運不好。"
趙明德聽了,心里一動,想起了慧光禪師的話。可轉念一想,這都什么年代了,還講這些老規矩?便繼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酒足飯飽,趙明德晃晃悠悠來到考場。剛坐下準備答題,就覺得肚子一陣翻江倒海。原來那盤紅燒肉不新鮮,他吃壞了肚子。這下可好,整場考試,他大半時間都在茅房里度過,根本沒心思答題。
考完出來,趙明德懊悔不已。可事已至此,只能等著下次再考了。
回到家中,趙明德想起慧光禪師的話,心里有些忐忑。他決定下次初一十五一定要小心行事。
到了四月初一這天,趙明德特意在家中待著,哪里也不去。傍晚時分,他的一個朋友來訪,說要帶他去城西一個新開的賭坊試試手氣。
趙明德本不想去,可朋友再三勸說,又拍胸脯保證今晚肯定贏錢。趙明德一想,上次是吃壞了肚子,跟初一十五有什么關系?禪師的話,多半是巧合。
于是,他跟著朋友去了賭坊。
開始確實運氣不錯,連贏了幾把。趙明德越玩越興奮,把本來該回家的事拋在了腦后。哪知道后半夜,風向突變,他開始一把接一把地輸。等到天快亮了,他身上的銀兩輸得精光不說,還欠下了一筆賭債。
趙明德垂頭喪氣地回家,路過城門口,正好遇上巡夜的官兵。因為宵禁已過,他被抓了起來,在衙門里關了三天,挨了二十板子才放出來。
這下趙明德徹底服氣了。連續兩次,都是在初一十五出了事。他趕緊又去拜訪慧光禪師,請求開示。
禪師見了他,嘆了口氣:"貧僧上次就說過,初一十五有講究。你偏偏不聽,現在吃了苦頭,可知道錯了?"
趙明德連連叩頭:"弟子愚鈍,還請禪師明示,這初一十五,到底有什么講究?"
慧光禪師這才細細道來。
![]()
原來,初一十五在佛家道家都是極其重要的日子。這兩天,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處于轉換的關鍵時刻。初一是陰氣最盛之時,十五是陽氣最旺之時。人若不知節制,在這兩天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會破壞自身的氣場,招來災禍。
《黃帝內經》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調和,人才能健康平安。初一十五這兩天,陰陽之氣變化最為劇烈,人更要謹慎行事。
佛家《灌頂經》中記載:"每月十五日,諸天善神皆下人間,察人善惡。"十五這天,天上的善神要下來考察世人的行為。你做了善事,神明看見了,會保佑你;你做了惡事,神明也看見了,會記下你的罪過。
道家《太上感應篇》更是明確指出:"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什么是道?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就是道。初一十五這兩天,天地陰陽變化,人應該清靜守心,不應該胡作非為。
慧光禪師接著說:"初一十五,有'1不去,2不吃,3事不能做'的講究。這不是迷信,而是順應天道,保護自身的智慧。"
趙明德急忙問:"那這'1不去',是指哪里不能去?"
禪師說:"不去穢污之地。什么是穢污之地?賭場、青樓、屠宰場、刑場這些地方。這些地方本就充滿戾氣、邪氣、血腥氣,常人去了都會受影響,何況初一十五這樣的特殊日子?你那天晚上去賭坊,正犯了這個忌諱。"
佛家講"六根清凈"。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要遠離六塵,不受污染。《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意思是說,你能不被外物所轉,就能接近佛的境界。初一十五這兩天,本該是清凈身心、精進修行的日子。要是跑到那些烏煙瘴氣的地方,六根就被污染了,修行的功夫就白費了。
道家《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人要保持清凈的心態,天地萬物都會順著你。初一十五去那些污穢之地,就是主動給自己招惹污濁之氣,自然會有災禍。
趙明德聽了,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禪師又說:"這'2不吃',說的是兩樣食物。第一樣,不吃葷腥。這你應該聽說過,初一十五要吃素。"
趙明德想起自己在十五那天吃紅燒肉,結果考試拉肚子,臉上一陣發燒。
禪師繼續說:"為什么初一十五要吃素?不光是佛家的規矩,更是養生的道理。"
《黃帝內經》中講:"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是說,糧食是主食,水果輔助,肉類補益,蔬菜充實。人的飲食,要以谷物蔬菜為主,肉類只是輔助。
可現代人呢?頓頓離不開肉,餐餐大魚大肉。這樣吃久了,身體自然會出問題。所以,每月初一十五吃素,給腸胃放個假,讓身體清理一下毒素,這是很有必要的。
佛家講"不殺生"。《梵網經》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吃肉就是間接殺生,會造下殺業。特別是初一十五這樣的殊勝日子,更要嚴守戒律。
道家《太上感應篇》說:"昆蟲草木,猶不可傷。"連昆蟲草木都不能傷害,何況是動物?初一十五吃素,是在培養慈悲心,減少殺業。
禪師頓了頓,又說:"第二樣不吃的,是路邊供奉的食物。"
趙明德不解:"這又是為何?"
禪師解釋道:"初一十五這兩天,民間有祭祀的習俗。有的在路邊擺供品祭祀土地神,有的在河邊擺供品祭祀水神。這些供品,是給神明的,凡人不能隨便吃。你要是看見路邊有供品,千萬不要起貪心去拿。"
《禮記》中說:"禮,時為大。"禮節最重要的是時機。祭祀的食物,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給特定對象的。你不是那個對象,就不能吃。要是吃了,就是對神明不敬,會招來災禍。
佛家《盂蘭盆經》中講,施食要恭敬,要有分別心。給佛菩薩的供品,僧人可以享用;給鬼神的供品,凡人就不能碰。這是規矩,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趙明德聽到這里,對禪師更加敬佩。他又問:"那這'3事不能做'呢?前兩件我已經犯了,可第三件是什么?"
慧光禪師看著趙明德,緩緩說道:"這第三件事,最是關鍵..."
![]()
禪師話說到一半,忽然停住了。他閉上眼睛,手捻佛珠,嘴唇微動,似在默念什么。
趙明德等了許久,見禪師遲遲不說,心里如同貓抓一般難受。他小心翼翼地問:"禪師,這第三件事到底是什么?"
慧光禪師睜開眼,望著趙明德,眼神深邃:"這第三件事,關系到的不光是你個人的福禍,更關系到陰陽之序、天地之道。說輕了,你不會重視;說重了,你又未必能懂。"
他頓了頓,接著說:"這三件不能做的事,第一件關乎身,第二件關乎心,第三件..."
禪師的聲音變得莊重起來:"第三件,關乎的是你的靈魂,是你生生世世的因果業報。這一條,比前兩條加起來還要重要。做了前兩件,你這輩子可能會倒霉;可要是犯了第三條,影響的就不光是這一世了。"
趙明德聽得心頭一緊,連忙跪下:"還請禪師慈悲,為弟子詳細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