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總能收到一些鏡像提問:
老公結婚后就不怎么碰我了,溝通幾次沒啥效果,也去醫院查了,醫生給他的減重建議也不聽,開的藥也不用,但我也有需求啊,實在不知道怎么辦了!
男朋友總是很強烈,而我確實沒有那么強的需求,有時候很累,有時候也不舒服,但他總說憋太久會覺得腎部發疼,這要怎么緩解啊,會不會是什么疾病?
唉,我看完之后,內心狂喊:手!我們都有手啊!能自己用手解決的事情,就不用求人啊!
但冷靜下來,我們會發現,大家也都知道這個答案,而且這也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但在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之前,我們缺少一連串的基礎認知:
無論男女,無論是在怎樣的關系結構當中,自 慰始終都是個體滿足性的需求的必要方式,也是了解和探索自己身體的方式,在清潔,私密,愉悅且自愿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安排是沒有問題的。
性需求不匹配是常態,每個人的身體隨時都在發生變化,有大的生命周期和小的生活周期,甚至可能開始很強烈,中間一句話一個動作就瞬間下頭,所以事先了解這種不匹配是很重要的。
雙方是否掌握良性溝通的方式,是否有意愿共同積極應對當前的處境,是否能夠通過探討找到并踐行滿足需求的方法和手段……這些都是雙方需要掌握的技能,否則很容易僵在原地。
雖然我們需要警惕一種自己必須要為對方全部需求負責的想法,但中間的「缺口」需要雙方共同看見,并且確認采取雙方都能接受的填補缺口的方式,以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的方式。
事實上,每一個咨詢背后都有很復雜的現實情況,很多時候寫下來的才是冰山一角,沒有寫出來的,可能是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真正的問題所在。
在微博上簡單講了早泄的診斷標準是低于3分鐘,看到有讀者問:這個診斷標準是怎么定的啊?
然后評論區下面有人回答:應該就是3分鐘的男的定的……
哈哈,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有時候大家確實不知道診斷標準是咋定出來的,所以就會有很多猜測,正好借此機會試著講講。
首先,我向各位道歉,我當時偷懶了,只寫了籠統的3分鐘以下就算早泄,但其實當中也分類(依據ISSM2014):
原發性早泄:是指從第一次性生活起,幾乎每次都是≤1分鐘。
繼發性早泄:是指曾經正常,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幾乎每次縮短到≤3分鐘。
在此基礎上,還要滿足一些心理困擾(DSM-5),比如對性有焦慮情緒,有逃避行為,且伴侶性體驗不滿意等等。
那這個診斷標準是咋來的呢?
簡單來講,目前的早泄診斷標準,是由國際性醫學會(ISSM)、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精神病學會(DSM-5)等權威醫學機構,經過循證醫學研究和專家共識會議制定的。
其中,主要是ISSM牽頭召集了全球泌尿外科、男科、性醫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系統回顧了上千篇研究文獻,才提出了目前的統一標準?。
研究不僅看射 精潛伏時間(IELT),還會衡量自身控制力、心理困擾、伴侶滿意度等多個維度。
比如,正常男性射 精潛伏時間(IELT)中位數是5.4分鐘,而早泄患者中位數遠低于這個值。
再比如,面向女性性體驗滿意度的調查發現7~13分鐘是獲得滿意體驗的時長,且當中有不少人表示對于納入式性行為并不期待,更偏好前戲部分以及身體的接觸。
總之,回答這個問題,參與制定這個診斷標準的人當中有男有女,從發病率來看,當中也肯定存在早泄的患者,但僅憑個體很難推動臨床診斷標準的確立。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臨床和現實的分歧,主要在于有可能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但伴侶雙方并不覺得這是什么問題,也就不會來治療,有人說:啊?怎么會有人,3分鐘就滿意啊?
有,世界很大,人很多,有的人甚至覺得1分鐘都太長了……歸根結底,在現實生活里,時長以伴侶雙方滿意為準,如果都不滿意,再一起想辦法。
有讀者可能會追問:這3分鐘是從洗澡開始算嗎?
哈哈,不是的,臨床上是從納入動作開始計算的。
那么又有人追問了:為啥只計算時長,不計算進出次數呢?
事實上,以前也有這樣的診斷方式,但是太難標準化了,比如如何算一次?需要怎樣的幅度?頻率快慢怎么算?尤其是有人為了「刷數據」,故意放慢頻次,減小幅度……導致很不準,所以最終就沒能成為共識。
雖然按照時間算也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至少比次數統計要好一些,尤其是把伴侶滿意度納入考量之后,時間相對更加直觀和簡單。
供各位參考。
我是六層樓,我愛這個世界。
獨家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