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wood,喜歡看美國大片的人都知道,是世界電影中心,國際影壇的代名詞,每年奧斯卡金像獎在這里誕生。
好萊塢市,位于洛杉磯市的西北部,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HOLLYWOOD,這9個白色的字母,就立在好萊塢山的山頂。
今天,飛春讀傳開篇把鏡頭聚焦于此,不是因為它的影業,而是因為這里的一個房——
曾經,在這幾個白色大寫字母的后面,有一棟平房私宅,一個中國女人在這里,相當寂寞地住了近半個世紀。
她,就是張學良的發妻,張于鳳至。
![]()
一、女秀才
于鳳至生于1898年的農歷五月初八,其父于文斗,在吉林省鄭家屯開有一大糧店,縣里的頭面人物。
鄭家屯這個地方呢,坐落東西兩河交匯、蒙吉遼三省交界處,自古是航道要沖,兵家要塞。
于文斗在此開糧店,正是因為它是軍事和商貿之重鎮。
東北王張作霖,也在此駐軍。
老于的生意,長期受“蒙匪”滋擾,所以對老張駐軍剿匪,十分歡迎。軍費軍糧,他無不鼎力相助。
兩人由此結為拜把兄弟。
![]()
于文斗像
于家姑娘于鳳至,敏而好學,性情溫淑。老張每見,總夸其讀書用功,將來一定是個女秀才。
他心想,自己的長子學良,年齡與其相仿,小其3歲,若有這樣的女秀才輔佐,將來肯定有助大業。
1913年,鳳至從奉天女子師范學校畢業,老張便差人向老于提親。
老于疼愛女兒,怕當官的都有三妻四妾,委屈了孩子。遂推說只要孩子愿意,他沒意見。
張作霖便讓兒子到鄭家屯住,故意讓他與于姑娘處處。
張學良不喜歡父母為其定奪婚姻大事。但老張看上了鳳至,確定這姑娘將來一定能成就兒子,所以態度很強硬:
“你的正室原配,非聽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舊式婚姻,你和于家女成親后,就叫你媳婦跟著你媽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有了這話,張公子才去相親。
![]()
相處一段時日,張公子處處依著于姑娘,聽她的話,讓她很滿意。
“當他拉著我的手,說他永遠聽我的話、決不變心時,我點了點頭。”于鳳至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樣我們才訂了親。我和他是姻緣啊!”
二人雖然兩小無猜,卻也經過相識相愛,情投意合,結下了生死情緣。
1916年8月8日,兩人舉辦了婚禮。
張家大帥府,在遼寧奉天。這婚禮,本該在男方家辦,但由于學良11歲喪母,于家便提出婚禮在鄭家屯舉辦。
老張爽快答應,這讓于父很是感慨:“這是他們看重咱們孩子,我也就放心了。”
![]()
二、賢內助
張作霖在大帥府,有5個夫人,每個夫人都在府內各居其所,自立門戶。
鳳至和學良也是如此,婚后生活,相對獨立。
在打理家務之外,鳳至抽時間還去奉天的大學聽課,多學知識,以相夫教子。
對丈夫愛沾花惹草的習慣,鳳至起初也不習慣。
一次,她在懷孕快生產時,患病甚重。家人怕她死后孩子沒個依托,就與于母商議,讓張學良盡快把于鳳至的侄女兒娶了,將來好照顧孩子。
張聞訊不同意,斥道:“我如果現在娶她侄女兒,不是催著她快死嗎?”
鳳至聽了,甚慰。
渡過此劫后,再也不管丈夫在外找女人的事了。
張曾自言,平生無憾事,唯獨愛女人。除了這一條之外,他生活中仍然像婚前一樣,常聽鳳至建言。
“有不決之事,常與我相商,常采納我的建議。”于鳳至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是少年相識后,在相處中他對我學識很欣賞、倚重的結果。”
![]()
婚后的張學良于鳳至
于對張建言較大影響的,是處死楊宇霆。
張當時猶豫不決,她說:
“當斷不斷,必受其害。”勸他調查清楚,坐實楊反叛的事實后,果斷、迅速地除掉他。
這樣,張學良在父親被炸后,終于穩固地掌握了東北軍的領導權。
在于的建言下,他們還在各地大辦學校,免費讓兒童入學,現在長春公主嶺,還有鳳至小學。
大旱之年時,她還發動官商捐款救災,少帥對此大力支持,并贊夫人幫了他的忙。
![]()
張學良晚年時,大陸客人來訪,對他說,東北父老鄉親想念他。張馬上答:
“東北鄉親們想念我們爺倆,是因為我們爺倆不‘刮地皮’(剝削老百姓)。”
據于鳳至回憶,大帥在東北時,對政軍官員規定了2條鐵規:
一是只許減稅,不許有苛捐雜稅;
二是不許克扣軍餉和虐待士兵。
違者一律斬殺。
在殺了幾個犯規者之后,這兩條鐵律就成了無人敢碰的紅線。東北人因此感念老張多年。
張作霖死后,少帥之所以能順利地子承父業,正是得益于大帥余蔭。
少帥延續大帥規定,于鳳至在少帥身后傾力助攻,讓他少操了不少心。
![]()
三、張夫人
中原大戰后,張成了位高權重的明星人物。
蔣介石為全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張為副總司令。
去南京接受委任,張氏夫婦受到隆重接待。
期間,于鳳至結識宋美齡,與其結為金蘭,并拜宋母為義母。
張也與蔣互換了金蘭帖。
![]()
在張位高權重、堆金積玉的時日里,迷戀他的女子數不勝數。
加之少帥性情隨便,許多女人和他發生關系。
對此,于鳳至從不過問,“我相信她,決不負我”。
在正式“納妾”問題上,張學良也總與她商量,行不行都聽她的。
15歲的趙四小姐為追求少帥,不惜登報與父親解除關系,鬧得滿城風雨。
不久,失去家庭依靠的趙四小姐生下一子。
時值大雪紛飛,母子生活眼看不保。
從丈夫口中獲此消息后,于鳳至準備了奶粉和嬰兒衣服,帶著保姆,冒鵝毛大雪前去登門看望。
![]()
交談中,張夫人發現趙四小姐不僅年輕漂亮,且極為聰明賢惠。
見其落難,她當時就動了惻隱之心。
張夫人對她說,愿意接納孩子入帥府,代她撫養。
趙四小姐聞聽,熱淚盈眶,喊了一聲“大姐”,當場抱著她失聲痛哭。
之后,于鳳至還自掏腰包,給趙四小姐買了一棟房子,讓他專心陪少帥。還囑咐府上財務給她開工資,“待遇從優”,以盡人心。
趙四小姐扣頭感恩,誓言永遠不忘夫人大恩大德,一輩子做少帥的秘書,決不要任何名分。
從此,少帥與夫人和趙四小姐,三人一起出入帥府,美美與共,傳為佳話。
四、結發妻
日本侵華,張率軍退出東北。
日軍侵占熱河,東北軍再遭責難。
此后,張主動辭職,攜妻兒、保姆、醫生及趙四小姐,到歐洲“考察學習”數月。
之后,他們把孩子安排在英國入學,于鳳至留下陪讀,張被召回國。
在西安期間,張不愿內戰,但力諫無果,遂發動兵諫,從而瞬時改寫歷史,震驚寰宇。
于鳳至最后悔的,就是此時沒有陪在丈夫身邊,以至于西安事變之后,張居然陪蔣去了南京。
從此,丈夫一去不復返,此生再無自由身。
![]()
兩人再見面,已是1937年初。
在蔣介石老家,雪竇寺,幽禁中的張學良見到發妻后,相擁而泣,久久無語。
于鳳至曾向義結金蘭的宋美齡求情,無果。
她說:
“漢卿身陷囹圄,所受打擊太大,需要我的支持、勸解、安慰,幫他渡過這一關。他有不測,我當陪同赴黃泉為伴。”
從此,她“入獄”為伴,悉心開導,幫丈夫走出心理陰云。
她勸張學良說:
“既然我們認為不僅無罪,而且行為正確,那么,今天你受到非法囚禁,就要學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的為人才是。
“我們心中有正義,歷史會有裁判,怎么能喪失信心?
“何況你對東北軍有責任,對西北軍官有責任,對兒女有責任。你戰死前線的心愿未遂,蔣背信棄義的報應未見,所以不能自殺!
“不僅不能自殺,而且要千方百計地活著,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能對得起大帥的在天之靈!”
在夫人的勸說下,張逐漸清醒起來,意識到“應該起來和他們斗爭到底”。
![]()
從浙江奉化到安徽黃山,從江西萍鄉到湖南郴州,從湖南沅陵到貴州修文。
3年多的陪伴,張安然無恙了,于卻患了癌癥。
1940年春,于鳳至查出乳癌后,兩人感覺晴天霹靂,雪上加霜。
仿佛,老天要嫌這個跌落低谷人還不夠慘,再踏上一腳,置于死地。
黑夜中,兩人相擁而泣,宛若生死訣別。
他讓她去找宋美齡,讓她幫忙到美國做手術。
“老天爺不餓死瞎麻雀,”他說,“你會康復的,一旦病好,也不要回來,不只是需要在國外安排子女讀書,保存我們的骨肉,而且要把西安事變的真相告訴世人。”
她要他做出承諾: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殺,盡一切可能委曲求全,保全自己獲得自由。
她還提醒他說,趙四要來了,她會照顧好他的。但要記住,既然戴笠允許他過來,就證明戴笠能控制她。這一點,一定要清醒。
最后,兩人承諾,都必須好好活著,努力奮斗,爭取有朝一日一同回東北故鄉。
于鳳至走了。
她在心里發誓,一定要完成丈夫的囑托,把事情公布于眾,把丈夫救出牢籠。
![]()
五、山頂人
1940年6月,于鳳至到了紐約。
不久,術后痊愈。
在洛杉磯,孔祥熙為她瞅了一個地方,好萊塢的山頂,原來美國歌星的一處住宅,現在便宜出售。
那里環境清靜,人不復雜,社區也少,于就買了下來。
在這里,她度過了整個余生。
在洛杉磯,于鳳至憑自己的經濟知識買賣股票,收獲不小。
每有盈余,她就買近處的房產出租,再賺更多的錢。
就這樣,雪球越滾越大,有了雄厚的資產,也就在美國安頓了下來。
孩子慢慢長大,一個個成家立業,這完成了張學良囑托她的第一件事。
![]()
第二件事,救丈夫自由身。
這搭進去了她的余生。
在美國,她不停奔走呼吁,動用政治、法律、人情等一切可資利用的資源,來造輿論,救丈夫。
但蔣自始至終不放張,最多,只允許她和他通通電話。
電話也不能自由地打、隨便地說,每次“也只限報平安而已”。
“每知他安康,我惟有痛哭。”
“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漢卿獲自由。我時時激勵自己為此奮斗,我忘了病,我沒有想到我在異國他鄉孤身一生,我已經不理會人間冷酷,我不知覺如何歲月得以流逝。”
在其宅邸,一進大門,就可以看到張學良的一張巨幅戎裝照,掛在墻上。
她的管家說,夫人每天早晚必拜圣母像,祈求丈夫身體平安,早獲自由,快來美國與家人團聚。“那種篤誠的真使人感動。”
然而,她等來等去,終究無果。
1949年,她得知蔣在老百姓的唾棄下戰敗了,退守了臺灣,禁不住吟起人們詛咒夏桀的詩句: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雖然年過半百,她仍然竭力為丈夫的自由奮斗。
他日日掛念著,地球那邊丈夫的安危。
一次,宋美齡來舊金山,她獲悉忙趕過去了,給他帶了食物、衣服,還有一大把的派克金筆,對宋說:
“煩你帶這多筆,是為漢卿送給看守他的人的。這些兵大多對漢卿很好,只有少數特務虐待漢卿。”
宋聞聽也禁不住潸然。
![]()
六、寡婦人
在于的呼吁下,美國輿論越來越多的人,對蔣死死不放張學良感到不滿、譴責。
就在于鳳至感到有些風吹草動時,一個始料未及的狠招,朝這個66歲的老人放了過來:離婚。
她不知,在長達幾十年的幽禁中,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在蔣的影響下,已經皈依了基督。
基督教要求一夫一妻,為此,在和趙四小姐一起生活20多年后,張學良向于鳳至提出了離婚。
![]()
離婚,并非是張的首倡,但得到了他的許可。
有人從中大力協調,為此不惜派人來好萊塢,找到于鳳至,軟硬兼施,逼她簽字。
其目的,用于鳳至的話來說,就是想通過斬斷她與張學良的夫妻關系,來阻止她在美國對他的營救,從而徹底把張牢牢控制在手心。
找上門來的那個人,軟硬兼施,威脅她說,張學良如果擅自行動想離開,他離開之時,就是他死亡之時。
而且,他還明確告訴她,即便她不簽字,他們也有辦法,決不會讓她來美國的。
于鳳至給張學良打了個電話,電話里,張說:
“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是于鳳至離開他時,他經常唱的京劇,每每唱到“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時,于鳳至就隨之淚下。
聽了丈夫的話,她一切都明白了。
他還是記著她,還是以她為夫人,還是聽她的話,還是希望她救他。
這就夠了。
什么都不重要了。
她立即簽了字,因為,她不想丈夫的安全受威脅。
她做好了準備,一旦營救丈夫成功,她就向世界宣布,絕不承認這份強加于她的所謂的“離婚協議”。
對趙四,她非常不滿她違背諾言。
但同時也理解,她陪伴他這么20多年,是人都會如此,所以沒有予以太多責備。
她給她寫了一封信,祝他們白頭偕老,同意解除自己和張的婚姻。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成全趙四,讓她全力保護好老張。
在她的祝福之下,1964年7月,64歲的張學良和52歲的趙四小姐,在臺北舉行了婚禮。
這對夫妻,也是個傳奇。
他們已經相識了37年,他們的兒子都36歲了,年過半百后,才取得了合法身份……
![]()
七、張鳳至
雖然與張離婚,但于鳳至從來不認可這份協議,并至始至終以張夫人自居。
她委屈、憤懣而堅強地斗爭著:
“我生是張家的人,死是張家的鬼。為了漢卿的自由,我要奮斗到最后一息!”
年輕時的幸福,中年的奮斗,到了晚年,咋會如此不堪呢?
只有足夠堅強的人,才能在命運的屢屢打擊下,堅強不屈地向前爬行吧。
為了堅持自己的夢想,她甚至公開聲明,來看望她的人,如果是來看“張夫人”的,歡迎;
如果是來看于鳳至的,概不會見!
打開66歲后的人生大門,孤獨從此長伴。
熬過七旬,來到八旬,她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管家回憶,她身體瘦弱,又有嚴重的關節炎,但精神足,思路敏捷,一天到晚坐著輪椅料理內外。
家中一切事務,交給了大孫女和義子,分管內外。
不幸的是,她的兒子也一個個先她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不知命運為何如此殘忍,奪去了她的丈夫,又一一撕走她的孩子。
這個老嫗,為了什么活著?
為什么能活著?
或許,只有一個原因:等待。
她用意志支撐著身體,強撐著前行,活到了高齡。
她的愿望未了,丈夫的囑托還未實現,說好的一起回故鄉的嗎……
![]()
癌癥的折磨、病痛的肆虐,精神的打擊,還有,離婚后的誹謗、人間流言和冷暖,
所有風雨,都沒有把這個老婆婆擊倒。
她心里有顆不熄的燈,雖燭光殘年,卻始終未滅。
1989年,到了“有早上不知有晚上”的年齡,她寫下了自己的回憶錄。
書中最后說:
“歲月如鏡,時光無情。兒子們都先我而去,我是在苦苦等待漢卿啊!
“我只有在看到孫女、孫子們成長時,才略感一點點安慰。漢卿的這一囑托,我辦到了。”
![]()
于鳳至墓
她至死不承認自己和張學良離婚。
“生是張家人,死是張家鬼”,在她洛杉磯的墓碑上,寫著“Feng Tze Chang(張鳳至),1898~1990”。
她的墓旁,還留著一塊墓地,專門留給丈夫張學良的。至今靜悄悄無人使用——永遠不會使用了。
![]()
張學良趙一荻的墓
于鳳至逝世2個多月后,90歲的張學良獲得自由。
次年3月,他攜趙四小姐赴美。
2000年6月22日,趙四小姐逝世。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逝世。
他們倆人的墓,在美國夏威夷葬在一起。
那個洛杉磯的女人,于鳳至,張于鳳至,張鳳至,永遠是個孤獨的人……
(完)
——飛春讀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