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綿陽的大地突然顫抖起來,建筑物紛紛倒塌。剛從危險中逃生的葉志平,心急如焚地驅車回到桑棗中學。
剛到學校,老師們激動的泣不成聲,哭著向葉志平報告:“報告校長,全校2300名師生無一人傷亡。”
說完,葉志平直接跪地痛哭。
他就是守護師生安全的英雄校長——葉志平
他是四川省綿陽市安桑棗中學校長。
他被學生譽為:“中國最牛的校長”。
![]()
01
1953年9月9日,葉志平出生在四川綿竹縣。
在那個物資匱乏、教育尚待發展的年代,葉志平卻在父母的熏陶下,從小便對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
剛上學時,葉志平也如同其他孩子一般,喜歡玩耍,對學習漫不經心。
然而,母親并沒有放任他,經常對其進行耐心地教導,并時常告誡他:“井水是挑不完的,力氣是用不完的。”
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葉志平的心中,成為他日后不斷進取、努力奮斗的動力源泉。
他堅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實現人生的價值。
1969年,葉志平順利高中畢業。
隨后,他響應號召前往前綿陽市安縣塔水鎮下鄉,開始了知識青年扎根農村,奉獻青春的歲月。
盡管身處農村,葉志平卻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他在辛勤勞動之余,仍堅持閱讀大量的書籍,期待有一天高考恢復,實現自己的大學夢。
1973年,由于在農村工作表現出色,葉志平被組織推薦到綿陽師范學校學習。
在綿陽師范學校,葉志平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他不僅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經常泡在圖書館里,閱讀大量的書籍。
此外,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經常去其他專業課堂旁聽,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在校期間,葉志平憑借著努力、勤奮和卓越的表現,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贏得了眾多榮譽。
![]()
1975年7月,葉志平師范畢業,被安排至安縣沸水小學任教。
在那個師資匱乏的年代,初出茅廬的葉志平就要擔負多重教學任務。
從語文到數學再到體育,一周五天,他的身影總是忙碌地穿梭在各個教室和操場之間。
1978年8月,葉志平調入安縣桑棗中學教書。
這一教,就是漫漫的33載春秋,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這片熱土,書寫了一部感 人至深的壯麗詩篇。
![]()
02
桑棗中學是一所鄉鎮學校。
葉志平初到之時,這里的教學資源捉襟見肘,校舍也是陳舊不堪。
由于師資緊張,葉志平不僅身兼多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還要擔任初一年級的班主任,幾乎每周六天的時間,他都是和學生們在一起。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葉志平發現教學樓的橫梁出現松動的跡象,縫隙也逐漸擴大。
于是,他開始頻繁地勸告學生們不要在危險區域逗留。
同時,他還不斷向學校建議,申請國家補助修繕教學樓,以保證學生的安全。
1985年,學校終于申請下來一筆補助款。
然而,因為資金有限,學校請了一支并不專業的建筑隊伍,斷斷續續蓋了兩年才將教學樓建好。
令人失望的是,新建成的教學樓質量遠遠達不到標準。
樓板薄得稍一用力就會顫動,樓梯欄桿更是搖搖晃晃,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有一次,兩名男生在樓梯旁嬉戲打鬧,因用力過猛,脆弱的欄桿竟然被生生折斷,兩名男生也因此滾下樓梯。
好在二人并無大礙,從地上爬起后拍拍身上的塵土便離開了。
在遠處目睹這一切的葉志平,心中早已驚慌不已,冷汗直流。
在當時,葉志平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無力改變現狀。
但,這棟教學樓成了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心病”。
![]()
1995年,葉志平接任桑棗中學校長一職。
然而,他并未像其他校長那樣,一上任就急于提升學校的升學率,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棟不合格的教學樓。
他深知,一個安全穩固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
于是他開始四處奔走,向縣里、市里的各個部門申請經費和補助。
一個五萬,兩個五萬,三個五萬……一點點地終于湊夠了。
隨后,他選擇了一家正規的建筑公司,先把與教學樓相連的廁所樓拆除了。
那座廁所樓由于長期受到污水的侵蝕,鋼筋已經嚴重腐蝕,已成了危樓。
在一樓的旁邊重新建了一個廁所,雖然給高層的學生使用帶來了不便,但是它安全了。
1997年,葉校長與專業檢測團隊對教學樓進行全面安全檢測時,發現教學樓樓板的縫隙中,竟然填充的是水泥袋,而不是實心的水泥。
這一發現,讓葉校長氣憤不已。這樣的工程簡直是對學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于是,他再次申請資金,組織工程隊將樓板內的水泥袋全部清除,并重新灌裝了合格的水泥,增加了樓板的承重能力。
然而,葉校長的改造并沒有止步于此,他利用寒暑假期間,對大樓的承重柱進行了徹底改造。
他將原本直徑為37厘米的三七柱加粗至50厘米的五零柱,大大提高了教學樓的安全性和承重性。
此后,他還陸續對大樓進行了多次細致地翻修,將原有的磚欄更換成更加堅固的鋼欄;用金屬釘固定墻上的大理石面板……
那時候,他沒事就圍著大樓轉悠,只要看不順眼的地方,就給他修一遍,確保每一處都安全無虞。
![]()
據有關統計,當年耗資17萬建造的大樓,在葉志平手里,又投入了高達45萬的資金進行加固和修繕。
為此,他多次對教學樓進行大規模地拆改和修復,引起了許多人的非議。
有人說他浪費錢財,有人說他是敗家子,甚至還有人說他是為了從中受惠。
然而,值得我們敬佩的是,每當施工進行時,葉校長總是親自上陣擔任監工,全程緊跟每一項工程的進展。
葉校長說:“教學樓建得不結實,早晚會出事,出了事沒法向家長和社會交代。”
03
對于葉志平來說,有了安全的教學樓還遠遠不夠,他認為每個人還應該都有安全意識。
由于安縣處于地震帶,2003年,安縣教育局要求學校必須每周安排一次安全教育課。
很多學校只是敷衍了事,做做樣子。
然而,對于桑棗中學的校長葉志平來說卻是很嚴肅的事情。
第一次進行疏散逃生演習時,同學和老師們都不太重視,還手拉著手笑著往外跑。
葉校長當場大發雷霆,在學校操場上怒斥不當回事的學生和老師。
并告訴他們,他們拖延的每一秒都可能會在未來讓他們失去生命。
![]()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疏散演練,葉校長還請人專門制定了應急逃生方案。
兩個班在疏散時合用一個樓梯,每班必須排成單行,疏散到操場上固定的位置。
他還為每個班級的撤離也做了相應的規定。
前四排從前門撤離,后四排從后門撤離,二樓三樓的學生跑快些,防止堵住后面的人逃生,四樓五樓跑慢些,以免造成擁擠產生踩踏事件發生。
老師們則站在樓梯的拐彎之處,防止有學生在此處摔倒。
除此之外,他還給每位老師、班干部安排了職責,搶救組、外聯組、后勤組,每個人都在演習中各司其職,發揮著重要的逃生任務。
另外,他還設定了逃生時間,要求全校的師生必須在1分40秒內必須全部撤離。
為了能夠讓全校師生更好地掌握逃生技能、熟悉逃生線路,葉校長總是不間斷地對全校師生進行多次演練。
甚至還多次占用主課時間,在大家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進行突擊演習。
每一次演習的時候,他都親自掐表計算時間,在心里默念著“再快一秒,再快一秒”。
不僅如此,葉校長還經常在學校里對學生開展各種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知識講座。
然而,葉校長對安全教育過分重視,也引起了師生和家長的強烈不滿。
他被家長稱為“最不務正業的校長”,甚至還有家長將葉校長投訴到教育局,要求撤換校長。
對此,教育部門對葉校長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再這樣搞下去,我們只能換人了。
葉校長?說:“一個娃出事對于學校來說是千萬之一,對于家長卻是百分之百。”
![]()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四川綿陽的大地在顫抖,山川在晃動。
而在此刻,桑棗中學的全體師生卻表現得異常冷靜。
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迅速躲藏在桌子底下。
等地震波過去之后,學生們在老師的有序指揮下,開始撤離。
他們按照平時演練的路線,僅用了1分36秒的時間,全部安全地到達了操場。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老師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守護著學生們的生命安全,沒有出現任何一個臨陣脫逃的“范跑跑”。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當時還有一位懷孕的女老師,她也毫不畏懼,堅持到最后一名學生安全撤離后,才放心地離開教學樓。
在外地出差的葉校長,風塵仆仆地趕到學校時,聽到老師報告:“全校2300名師生,無一傷亡”時,葉校長直接跪在了地上痛哭起來。
那一刻,全校師生和家長們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他們終于深刻理解了葉校長多年來對安全教育的堅持和用心。
也正是葉校長這么多年來對安全教育的重視,才使得全校2300名師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得以幸免于難。
葉校長激動地對家長們說:“放心吧,娃們兒一根毫毛都沒有掉”。
他說:“我不過做了一個校長應盡的職責,保護學生是我的天職”。
![]()
更讓人驚訝的是,那座曾經被認為不合格的教學樓,在葉校長的多年加固修繕下,竟然在這次地震中經受住了考驗,損傷程度最小。
更讓人意外的是,那座曾經讓人擔心多年,被認為不合格的教學樓,在葉校長的多年加固修繕下,竟然在這次地震中經受住了考驗,沒有坍塌,損傷程度最小。
因此,葉校長也被學生們稱為“最牛的校長”。
葉校長卻謙虛地說:“我不牛,我要做魯迅筆下的孺子牛。”
04
葉校長說:“我理想中的學校,首先是一個安全的學校,是一個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的學校”。
葉校長,他不僅把校園的安全看得很重要,更視教學質量為立校之本。
回想1995年,當葉校長接手桑棗中學時,學校的教學質量極差,升學率更是極低。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頻繁深入課堂,悄無聲息地從后門進入,坐在教室后排,聆聽老師的講課。
他鼓勵老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還親自帶領老師去優秀的學校學習,并多次組織教研交流。
他說:“好老師必須要不斷地學習,要不然教幾年初中,就只有初中的水平了”。
他還說:“好老師應該是個好導演,學會調動演員、啟發演員,然后把舞臺讓給演員,學生就是演員。”
在葉校長的精心指導和嚴格管理下,桑棗中學在他的首任校長任期就拿下了全縣中考冠軍。
隨后,葉校長趁熱打鐵,積極向外引進優秀的教師資源,吸引優質的生源,并通過貸款的方式擴大校園的規模,全方位提升學校的軟硬件實力。
1998年,葉校長果斷決定停止職高班招生,全力以赴發展初中教育,成功將桑棗中學打造成全縣第一個示范中學。
直至2011年6月葉校長離世,他執掌桑棗中學16年間,該校連續16年蟬聯全縣中考冠軍。
他說:“如果孩子們終生只有初中文憑,那是我們的恥辱。”
他還說:“愛孩子,就要把美好的明天給孩子”。
![]()
盡管桑棗中學在中考中屢創佳績,但葉校長卻堅決反對教師拖堂和補課。
為此,他特別規定每天下午給予學生一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運動或喜歡做的事情。
晚上,他還留出學生看電視、看新聞的時間,增加他們對外界的了解。
不僅如此,葉校長還摒棄了傳統的班級評比制度,認為這種評比只會增加師生之間的壓力和矛盾,增加他們的精神內耗,不利于學習和工作的開展。
他堅信,只有整個年級、整個學校共同取得優異的成績,才是真正的成功。
為此,他還在學校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不僅增設了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還定期舉辦藝術節、演講比賽活動。
還組織師生成立了多個課外興趣小組,比如:舞蹈社、民樂團、文學社等。
每當出差時,葉校長總會購買大量的圖書,為學生建立起一個多樣的圖書館,以豐富他們課余生活,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修養。
他說:“一個鄉村學校辦學不僅要有教學質量,還要有特色”。
![]()
05
葉校長說:“我希望新建的大樓牢牢的,道路寬寬的”。
2010年1月17日,震后的桑棗中學完成了重建,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面貌。
全校師生和家長們紛紛前來參觀,無不贊嘆:“這簡直就是電影里的學校”。
眼前的小廣場紅白相間,教學樓矗立兩側,標準的跑道環繞著綠茵的足球場。
走進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還發現走廊還加寬了,墻上還有醒目的白色箭頭,標明著“疏散逃生通道”的方向。
上下樓的樓梯也加寬了,還用粗黃線將上下行人分開,確保人流有序。在每個樓梯的拐角處,還設有“樓道安全值班崗”。
在廣場上還劃分為36個區域,每個區域對應著每個班級,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集結。
這些巧妙地設計,都是出自葉校長之手。
葉校長對震后援建施工單位說:“我們不求教學樓有多么豪華,只求教學樓牢牢的,道路寬寬的,安全第一”。
在地震之后,曾有建筑商找到葉校長,企圖用行賄來承包學校重建工程,卻被葉校長嚴詞拒絕,他說:
“如果我今天收了你的錢,明天我的學校就要偷工減料,我的良心就會多個大窟窿。”
在學校確定震后對口援建單位后,葉校長便親自前往工地,與工人工作在一起。
每天不斷地與工人們交流意見,不斷地完善設計方案。
他提出教學樓不宜過高,走廊和樓梯加寬,在教室和辦公室采用防滑水泥,外立面要用涂料不要貼瓷磚等等。
在建筑隊施工期間,葉校長還安排人每個月給工程隊送三頭豬過去。
對此,建筑隊的工人說:“我們還從來沒有見過上趕著巴結乙方的甲方”。
每當工程隊遇到困難時,葉校長總是傾盡全力幫助解決。
他希望工人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為學校建造成一個既安全又高質量的教學樓。
![]()
然而,天命難違,2011年6月3日,葉校長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
他到家后,親自下廚給家人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其中還包括兒子最喜歡吃的酸辣肉條。
在吃飯時,他一口湯含在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湯水沿著嘴角往下淌。
妻子見狀,趕忙扶住葉校長,著急地問:“志平,你怎么了?”
葉校長有氣無力地回應:“可能是太累了,睡一會兒就好了。”
話音未落,葉校長就進入了昏迷之中。
家人火速將葉校長送往醫院,經確認是“腦溢血”。
“葉校長病了”的消息,迅速在學校傳開,一撥撥老師和學生紛紛到醫院看望,一條條地祝福在各個QQ群里開始傳遞。
當地領導得知消息后,立馬安排人將葉校長轉至全省最好的華西醫院,并召集最優秀的專家團隊,全力搶救他的生命。
然而,由于葉校長長期高強度、高負荷地工作,病情過于嚴重。
于2011年6月27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場的師生和親屬心如刀絞,悲痛欲絕。
他們說:“葉校長什么都防到了,就是沒有防到自己的身體”。
他們說:“那1分36秒,是葉校長人生最絢麗的時刻”。
不過讓葉校長臨終最欣慰的一件事,便是他帶領的桑棗中學在2011年的中考中再次摘得全縣桂冠。
這是他擔任校長以來連續第16次為學校贏得此項殊榮。
他曾說:“我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辦一所好學校。”
![]()
06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葉志平先生,正是懷揣著一顆純凈無瑕之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
他猶如一座巍峨的燈塔,在教育的海洋中,為迷茫的教育者指明方向,引導他們砥礪前行。
葉志平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閃耀在教育這片廣袤的天地,散發著永不磨滅的光芒。
他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世世代代傳頌。
他的一生,是一部閃耀著輝煌光芒的史詩,是一首謳歌奉獻精神的贊歌,是一幅值得世人敬仰的壯麗畫卷。
葉校長,永垂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