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
都說大疫不過三,但目前看來,多少有點自我安慰的成分。
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還在繼續,但似乎我們當中的一部分人已經亂了陣腳。
三年了,我想問問大家:
打贏這場戰役,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藥?一款能夠無視病毒變異,將其完全隔絕在體外,副作用極低,且廉價到人人都能夠消費得起的神藥。
如果有這種藥,那毫無疑問,新冠病毒將徹底成為歷史。
就如同當初的“天花”一般。
可惜,目前并沒有這種神藥。
新冠疫苗更新了好幾代,病毒在不斷變異,在不斷突破人類的防線。
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最應該重視的是什么呢?
我認為是“團結”!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所不成。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一句話:
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
![]()
自國內陸陸續續放開,很多矛盾也隨之而來。
老百姓的情緒不是很穩定,專家們的意見不是很統一,一些投機者的行為令人揪心,一些媒體說的話就像放屁。
越是在這種時候,就越容易滋生一些亂象。
最近,社會上討論的最厲害的,莫過于“無癥狀和有癥狀之爭”。
很多老百姓覺得自己受到欺騙。
放開前,很多地方公布的疫情消息是“9成都是無癥狀感染者”。
![]()
可放開后,民眾所見到的,卻與此截然相反。
這種信息上的誤差,無疑引爆了很多人的情緒。
由此,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張文宏,對其口誅筆伐。
為什么是他呢?因為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
說張文宏曾經針對上海疫情患者做過一個調查報告,稱98%為無癥狀感染者。
這個說法,也就成為了當下一些網絡大V攻擊他的一個重要依據。
如一直和聯想死磕的司馬南,在這個問題上,也沒少發表“高見”。
今年12月25日,也就是圣誕節,司馬南明里暗里劍指張文宏。
![]()
雖然沒有說什么出格的話,保持一個知名媒體人的道德修養。
但這幾行文字,無疑將張文宏推向了老百姓的對立面。
“98%無癥狀感染者”,恐怕誰看了,都得來上一句“妖言惑眾”。
所以,事實真就如此嗎?
筆者翻遍了網絡上的資料,查找了張文宏在公開場合發表的各種講話。
并未有看到張文宏有提到過“98%”這個數據。
實際上,這個數據完全就是被曲解了。
2022年6月份,張文宏團隊發表過一篇論文,里面得出的結論是:
風險組無癥狀比例為76.2%,非風險組無癥狀比例為78.6%。
該論文研究的對象是華山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以及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的部分感染者。
共計33816名。
研究樣本覆蓋的時間是在2022年3月33日~5月3日。
這個時間節點,也剛好是很多人接種第三針疫苗不滿三個月。
![]()
那么,“98%”這個數據又是怎么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佩服一些自媒體的“神仙算法”。
張文宏論文里風險組和非風險組無癥狀比例分別是:76.2%和78.6%。
于是他們取了一個中位數,77%。
由此反推23%為有癥狀,而當時上海市報道的確診比例大約為9%。
于是他們就簡單的將兩個數據相乘:23%×9%≈2%。
得出結論:2%為有癥狀感染者,那么剩下的98%就是無癥狀感染者。
![]()
體育老師教的數學,都不敢這么算,可他們就敢。
98%無癥狀感染者,多么震撼人心的數據。
最諷刺的是,居然還有那么多人相信這是真的。
包括那些在往日表現得極為有智慧,被很多人奉為意見領袖的網絡大V。
![]()
其實,就這個問題來說,確實令很多人很困惑,包括我自己。
放開前和放開后,給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
那么,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了呢?
現在網絡上都在說這么一句話:
放開前,90%無癥狀,放開后,90%有癥狀。
前一句,我能夠理解,數據來自于此前各地官媒的報道。
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就是上文我們提到廣州,在最初響應放開政策的時候,給我們打上了一劑強心劑。
![]()
可后一句,放開后,90%有癥狀這個數據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據筆者所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沒有任何官方媒體報道過這樣的信息。
而且,我們都知道:放開后,各地都不再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在這樣的前提下,又如何去統計有癥狀人數的占比呢?
所以,90%有癥狀這樣的說法,我認為更多是一種主觀性的猜測。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猜測,是因為我們感受到的周邊,似乎都是有癥狀的感染者。
無論是我們身邊的朋友,還是網絡上報道的各種信息。
都在傳遞一個信號:感染后會有癥狀,而且癥狀還不輕。
諸如發高燒、吞刀子、失去味覺嗅覺,還有脫發、脫皮等等,各種奇奇怪怪的癥狀都有。
![]()
可是,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有癥狀的,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
但那些無癥狀的,我們又如何能夠感受到呢?
可能有不少人已經感染了,但癥狀很輕,或者沒癥狀。
這種情況下,他們自己都很難察覺,更何況是我們呢?我們只會認為這些人都是還沒陽的“天選之子”。
而這些群體,沒有什么癥狀,自然也不會受到媒體的青睞。
在傳播學里面,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沉默的螺旋”。它描述的是一種傳播現象:
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
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由此,一方的沉默就會造成另外一方增勢,導致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大,而另外一方越來越沉默。
![]()
當下,有癥狀的人,才會積極發表意見,并且被各大媒體所報道。
可是,沒有癥狀的一方,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自然也不會去表達什么意見。
久而久之,有癥狀消息就會充斥在各大網絡平臺,形成信息繭房,從而影響我們的判斷。
所以,這一層因素,我們應該要看到。
當然,此前的數據有沒有誤差呢?
90%無癥狀感染者,我認為這種說法也值得商榷。
雖然這個數據,來自于一些官方媒體,有一定權威。
但我可能還是更傾向張文宏得出的數據,也就是百分之70多樣子。
或許還可能更低一些,因為張文宏得出這樣數據的時間點,剛好是很多人打完三針疫苗不到3個月的時候。
疫苗對病毒的免疫性,更強,所以無癥狀感染者更多。
![]()
但到今年年底(11、12月),情況就不一樣了,病毒的逃逸性明顯變強了,而且疫苗的抗體水平可能也隨時間的變長而更弱了些。
那么,這個時候,不少地方說90%為無癥狀感染者。
拋開一些主觀人為上的“疏漏”,也可能存在一些客觀原因。
比如氣候因素。
90%無癥狀感染者,這種說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就是廣州。
廣州緯度較低,氣溫更高,這種環境下,感染新冠或許癥狀會更輕一些。
就好比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說:在海南的感染者癥狀更輕。
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冬天是流感的高發期。
為什么是冬天呢,因為隨著氣溫的下降,病毒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會加強,而人體的免疫力會下降。這個時候就容易引發流感。
所以,雖然說此前官方報道的數據可能會存在誤差。
但我認為不至于說,明明社會上存在90%有癥狀,而去說成90%無癥狀。
這種顛覆性的數據誤差,誰都不敢去做。
而且,我也相信,我們的政府,在疫情面前,不可能去犯這樣離譜的錯誤。
當然,這里面存在多少誤差呢?
我無法給大家一個準確的答案,我也沒這能力。
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減少一些無用的非議。
![]()
這一陣子,聽到了太多的聲音。
疫情這個大話題,就像一個大漩渦一樣,越來越多人在里面發生口角。
今天這個專家和那個專家爭得面紅耳赤,明天這個大V和那個大V隔空互撕。
![]()
社會上吵得讓人心煩。
有人說,道理越辯越明。
話雖如此,但我知道,這樣辯下去,到最后,誰也不會相信誰。
反而會導致各種謠言滿天飛。
因為,當某一方有強烈欲望想要說服某一方的時候,任何有利于自己觀點的信息,都會被奉為真理,無論這些信息是真是偽。
就好比上文提到的,某些大V為了攻擊某個人,寧可相信98%無癥狀這種毫無依據的說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吵架的經歷,或者說看過別人吵架。
當雙方吵架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真就是什么話都能說出口,而這種狀態下,幾乎無理性可言。
所以,停止無意義的爭論吧!
新的防疫政策已經定下了,或許存在一些瑕疵,但既然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箭。
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抨擊,多一些信任。
你要相信,國家做出的每一個決策的背后,都是建立在非常嚴謹的考察后,經過無數位智囊專家反復研究后,才慎重做出的決定。
所以,你與其相信一些社會人士紙上談兵的分析,為什么不相信一個大國的智慧呢?
其實,最權威的答案已經給出了。
或許這個答案存在一些不足,但絕對要比你所看到的所有社會上網絡大V給出的答案,要更可靠,更具有實操性,更具有科學性。
那既然如此,有什么好爭的呢?
除非你自信的認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里,認為自己比國家所接觸的信息面更廣、更全面,認為自己能夠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
值此關鍵時刻,更應該擱置爭議,統一思想,和國家始終站在同一戰線。
就如同三年前今天。
那個時候疫情剛剛爆發,困難不比現在少。
可是,當時我們是怎么攻堅克難的?
全國上下,萬眾一心。
當時,我還記得為了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真就是抱著一去不復返的決心,奔赴武漢,奏響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
![]()
只有大家團結在一起,擰成一根繩,才能克服一切困難。
反之,如果大家都相互攻訐,人心渙散,那即便再小的困難,也會將我們壓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天津盤山的“搖動石”,它的背后有一個故事。
據傳早在唐代就有人在石上寫下一句話:
“搖動石重千斤,一人推之則動,眾人推之則不動。”
究其原因,人多雖然力量大,卻因用力方向各異而“內耗”掉了。
如果“人心不齊”的話,即便一人能推動的“搖動石”也難以撼動。
縱觀我國近現代發展史,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部帶領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歷史。
萬夫一力,則天下無敵!
我始終相信,疫情的陰霾遲早會散去。關鍵就在于我們會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而付出代價幾何?取決于我們這根“繩”,能擰得多緊。
2022年,即將離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在這里,筆者對大家的新年寄語就七個字:
團結一致向前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