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丘睢縣一位賣“3元炒面”的胡大姐在網絡引發熱議。她的夜市攤上,加了雞蛋的炒面只賣3元,豆漿還免費喝,感動很多網友,卻也招來“炒作”“作秀”的質疑,有人在網上罵她,家人也曾勸她別干了。
面對爭議,11月6日,這位炒面攤攤主接受大河報·豫視頻記者采訪時說:“我不是為了出名,就是為了讓一些顧客能過來吃口便宜的熱乎飯,這就是一份快樂,不是掙多少錢的問題。”
此前賣炒面也是10元
1個月前降到3塊錢
“3元炒面攤”胡大姐本名胡靜靜,在夜市擺攤已經好幾年了,走紅是近幾天的事兒。
11月6日,她在電話中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她家炒面原本也賣10塊錢,可一個多月前,她突然決定降價到3塊。
![]()
談到降價原因,她說起在街頭常見的畫面,“我看到一些出來打拼的、做小生意的人生活也很不容易,忙碌一天顧不上吃,有時候還舍不得花錢買飯,拿口饃墊墊肚子,我看到后就想,賣一點便宜的炒面吧,也不圖掙錢,就圖他們能吃上一口熱乎的便宜飯。”
其中一位外賣員吃完炒面付錢時,一聽說3塊,很驚訝,然后轉手就發了出去,“夜宵有了,3塊錢還能吃飽!” 她知道后很高興,“感謝他們認可我,也歡迎更多晚上出來跑單的、不容易的人來我攤位。”
![]()
慢慢地都傳開了。除了深夜跑單的外賣騎手,還有晚自習放學的高中生們,剛收工的滴滴司機、代駕、環衛工人,都是這里的常客。
小小的炒面攤,成了不少夜歸人的“暖心驛站”。
![]()
談起降價后最讓她感動的事,胡大姐想起一個雨夜,“有個小孩從一個店里下班出來,坐在攤位上,說阿姨今天我生日,我要吃大餐了,然后加了一份香腸。”她還特意煎了兩個荷包蛋送他,用盤子端過去說“生日快樂”。
男孩當時就很驚喜,“謝謝你阿姨,太讓我感動了,這是我今天生日收到的第一份禮物。”臨走時她還叮囑:“姨,我們走了以后你不要再熬了,趕快走,天太冷。下班回去的時候千萬要慢點,不要開那么快,注意好自己的身體。”聽到簡單的幾句話,胡大姐當時就淚目了。
除了賣3元炒面,
夏天還經常送顧客酸梅湯,冬天送豆漿
胡大姐攤位旁是一家化妝品店,店主歐陽與她相識多年。11月6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電話聯系上歐陽,他介紹, “多年前我推著三輪車在街上賣衣服,胡大姐當時就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經常幫我、照顧我,后來我們一直都有聯系。”
他如今也開了自己的店,主動邀請胡大姐把攤子擺在他店門口:姐,你來我這兒,方便。”
“她一天賣300份炒面,最多掙100多塊錢。”歐陽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盡管每份炒面利潤很少,胡大姐仍堅持用其他正常價格的雞蛋灌餅、砂鍋土豆粉等收入貼補成本,支撐“3元炒面”持續下去。
歐陽還提到,胡大姐的炒面攤沒有招牌,沒有標識,但熟客都知道,65歲以上老人免費,有困難的人免費,夏天送酸梅湯、冬天送豆漿,咸菜、大蒜隨便吃。
面對網友質疑,她想把3元炒面攤堅持下去,
“不是掙多少錢的問題”
3元炒面攤的故事在網上傳開后,引發很多網友感動。
一位陜西網友留言:“我想回老家了姨”,另一位河南網友表示:“等著姨。我過年就去你那吃。”還有一位山東網友羨慕地說:“要是我們這里也有就好了。”
還有網友寫道:“良心老板,孩子們讀書很不容易的,而且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以后將會有一大批小孩追隨你。”
但質疑和麻煩也隨之而來。有人在網上罵她,說她“作秀”“就是想出名”。家人也勸她別干了,現在關注度太高了,“說什么話的都有”。
![]()
但她想一直堅持下去。盡管每份炒面利潤微薄,每天從晚上10點熬到凌晨4點,也很辛苦,但她覺得這件事值得做,“你看那些外賣小哥來我這里,高高興興地喊一聲‘姐,我又來了’,吃完炒面喝完豆漿說聲‘姐,走了,再見’,都是滿意而歸。他們高興,我也高興,心里很踏實。”
網友溫暖的留言,也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之一,“我收獲的是一份快樂,這不是掙多少錢的問題。”
(來源:大河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